人們太寂寞了,因為寂寞,常常在人群中尋找跟自己相似的靈魂。
在網路上打電動交網友,希望能碰到一個了解自己的人,只因太寂寞。
到了特殊節日,總是喜歡窩在家裡,不想接電話,或是找個相同的人出去活
動,因為寂寞。
總牽掛著無謂的事,常常用笑掩飾心裡不想讓人知道的痛,只因為太寂寞。
我們活在病態的社會,一個充滿壓抑跟焦慮的社會,這份焦慮是自找的還是因為寂寞。
昨天我跟女友聊天時,我們聊到他的學妹喜歡跟她分享她一些感情的事,
可能是因為我女友他的是一個良好的傾聽者,不會給對方太多意見,只是靜靜的聽他說,讓她得以釋放。
當她分享給我聽時,覺得她找到了一個窗口可以紓壓她的焦慮,正是因為有太多太多的心事壓抑太久,
所以讓內心的防禦機制啟動,弗洛伊德說:用以解釋個人應付挫折情境時,為防止或減低焦慮、愧疚的精神壓力所採用的一些習慣性的適應行為。
個人之所以防衛,一方面旨在減輕焦慮的壓力,另一方面旨在保衛自我以維持內在人格結構(本我、自我、超我)的均衡,與外在社會關係(角色、地位)的和諧。
而針對防禦機制的一些種類,讓我兌我週遭的人做了一些印證,種類有:
1.否認現實
2.幻想
3.合理化作用
4.投射作用
5.退化作用
6.壓抑作用
7.反向作用
8.認同作用
9.補償作用
10.移置作用
11.昇華作用
12.廢棄作用
這些種類我無法一一去解釋,有興趣去看知識+,裡頭會有你想要的答案。
對於我女友來說,她的焦慮是屬於道德性的焦慮,而且也是後天經驗所引起的,因為童年的經驗,讓他比較缺少了自我個性,
而且通常品行好的人她的焦慮感就越大,比方做了壞事,就會覺得羞愧和負疚,而這些感覺會讓她覺得受到良心的譴責。
反之,像我這種品行不好的人,就不會有太多的焦慮,除非犯了很大的錯,才受到譴責之外,其實這樣道德性的焦慮對我是沒有太多的感覺。
像是一些殺人犯,他並不覺得她殺了對方有什麼錯,只因為一些口角或是心理不爽。
對這些道得焦慮的人,常常都是因為自己這關過不去,所已才會一直現在情緒中走不出來。
我們常常安慰別人,常常聽人訴苦,我常常就很容易犯一個錯,就是給對方意見,也許她只是要有聽他說,還有站在他旁邊支持他就好,
根本就不需要給他任何意見,其實答案早就在他心裡有個譜了,他只需要代謝他當下的情緒,提供一個可發洩的管道就好了。
現代人真的都太壓抑太寂寞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