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案」的時代歷史背景
在民國六十年代的後期,美國已與我國正式斷交,我們現有的邦交國中,僅賸少數的幾個大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沙國又在阿拉伯世界裡,佔有重要的龍頭地位,一旦斷交,恐發生骨牌效應,這是我們最不願見到的。
又據外交方面傳回來的消息,沙國內部已經有風聲傳出,私下曾與中共祕密接觸,斷絕與我國的邦交,已經是箭在弦上,危在旦夕。不知是巧合嗎?還是天意,正在這個節骨眼上,南北葉門發生了戰爭。南葉門早已被蘇聯踏入,是傾向共產黨的。如果北葉門戰敗,勢必也變成共產世界,這是沙國歷來最耽心的,而且更怕戰火會擴及沙國。因為北葉門與沙國之間,有幾千公里的國界,葉門人並不認同,甚至私下都認為沙國也屬於他們的領土。因此,南北葉門的戰爭,真正緊張的反而不是葉門人,而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世界上就有這種怪事。
沙國王室為此也費盡心思,希望能找出一條萬全之計。再三研究考慮推演,南北葉門都沒有空軍,北葉門雖有幾架蘇聯提供的米格十五戰機,但因缺乏零件,又沒有技術人員維修,早已不能起飛,變成了廢鐵。如果幫她成立空軍,一定可以抵抗南葉門,阻止戰爭的蔓延。此項戰略實際上就是在保護自己。
當為北葉門建立空軍的計畫定案以後,經兩國之間密切的溝通。北葉門當局原則上是同意了,但反對沙國空軍進駐。國際之間的事情,就是那麼微妙,表面上看起來兩國之間非常友好,其實骨子裡是各懷鬼胎,貌合神離。沙國看到南葉門攻打北葉門,願意出錢出力,幫助北葉門來對抗南葉門,其真正的目的是;不管是用那一種方式,也不願意看到南北葉門統一。因為真正統一了,長遠看起來,反而是對沙國不利。對北葉門來說:由於國家窮困,連公務人員(包括軍人在內)的薪資預算,大部都由沙國貼補,國家中央銀行,不但沒有外匯存底,甚至是在舉債度日,哪有多餘的錢去買武器。否則,也不會因沒錢去買飛機零件,致米格十五戰機丟在飛場變成了廢鐵。有人願意支援戰機,當然求之不得。但派軍人進駐,不願接受。耽心引狼入室,後患無窮。故僅同意少數行政人員,來此後勤支援。
政策確定以後,北葉門原則上是希望購買蘇聯製的米格戰機,因為他們已經有多位飛行人員赴蘇聯,及中國大陸學飛米格。包括現任的空軍總司令,及副總司令在內,對飛米格已經駕輕就熟,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即可成軍作戰。但依目前達成的協議架構,沙國又極力反對。因為米格戰機,是共產世界的武器系統,一旦引進,勢必要請共產國家的空軍人員,來此擔任教官暨飛機的維修工作。對共產國家沙國又沒有好感,最後妥協的結果,決定購買美國諾斯普(Northrop)飛機造廠製造的F-5E戰機,沙國可以派遣教官,但地勤維修人員,可請他國擔任。
在沙國的心目中,當然另有盤算。在當時沙國的空軍尚未換裝,仍以F-5E戰機為主力。雖然地勤維修人員不能進駐,可另請他國支援協助,但起碼飛行教官不需仰賴國外。沙國這一措施,對其立國的基本外交方針,是成功了,無形中即將共產世界排斥於千里之外,沒料到另外的問題又衍生了。
既然決定飛機要買諾斯普的F-5E,美國人也想淌這趟混水。他們已經得到情報,葉門並不希望沙國空軍進駐,飛機的維修及其他的工作,勢必得請人協助,故曾提出要求,願意派員幫忙。經沙國王室慎重的考慮,認為一旦美國人踏入,北葉門恐怕變成她們的勢力範圍,將演變的更為複雜,情勢也更難駕馭;沙國不願看到這樣的發展,故僅同意美國派遣飛行教官一名,代表諾斯普公司參與北葉門空軍的飛行訓練工作。
在此同時,韓國也曾經竭力爭取,不過沙國對韓國人的印象不佳,兩國間雖然尚保持著邦交關係,但私底下已經有了隔閡,實際上並不和睦。因此沙國不可能同意韓國的空軍,再參與該項重要的任務。因為在此以前,曾發生過一件少為人知的不名譽事故。
在沙國的邦交國之中,尚使用F-5E戰機的國家並不很多,即有,在沙國的心目中,能否順利完成此項任務,也多所顧慮,最後才考慮到我國。不論是在技術或人員都值得信賴。遂由當時沙國駐台北的武官謝巴尼,正式提出備忘錄,向我國防部交涉,希望我國能夠同意此項支援。當時我國已與美國斷交,與沙國的邦交也並不很穩固,雖然政府中也有人並不十分贊同,經最高決策者──經國先生慎重考慮之後,便毅然同意了。即派出一個訪查小組,由現任的空軍副總司令陳鴻銓中將領隊、空軍總司令部作戰署長陳燊齡少將為副領隊,率領有關人員,遠赴沙國去瞭解,並研究如何派軍支援,以及簽約事宜。
在此同時,總統又特別指示外交部,由時任外交部次長錢復先生,兼程赴沙參與談判。經與沙國密集的討論協商之下,最後達成了下列幾項共識。重點是:
一、中華民國政府同意派遣空軍相關人員,參與沙國支援北葉門的軍援計畫。
二、為使此項計畫能夠順利執行,中華民國政府派遣的支援人員,應接受沙國軍援團的指揮、管制。
三、參與此項計畫,中華民國派遣的支援人員,如遇戰爭,或不可抗拒的意外傷亡等,其善後作業概由沙國負責。
四、中華民國派遣人員的裝備、薪餉等,均由沙國比照本國軍人的待遇提供。
五、中華民國派遣的支援人員,均應著沙國軍服,以沙國軍援團成員的身分,進駐北葉門。
此項派兵支援協約草案底定以後,在場的官員,包括駐沙國大使薛毓麒在內,並沒有人敢作主立即簽訂。後由副總司令陳鴻銓中將專程返國,晉見總統蔣經國先生,獲得首肯後,才由大使薛毓麒等共同見證下,簽下了這紙派兵支援的協約。「大漠案」在當時對外交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原案既已獲得經國先生的首肯,由於南北葉門戰爭方酣,時間緊迫,空軍便連夜展開作業,包括人員之挑選編組、出國護照之辦理等等,三天之內就完成了。數日之內部隊就抵達了沙國。其辦事效率之迅速,真的聞所未聞!甚獲沙國的肯定與讚賞。本來與沙國岌岌可危的斷交陰影,頓時一掃而空。直到十二年以後,南北葉門經談判和平統一,我們派駐北葉門支援的「大漠官兵」,撤離返國,我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的邦交,也隨著「大漠案」的解約,而正式斷絕了。由此案例可以證明,國與國之間的邦交,幾乎都是基於自身的利益,並沒有所謂的道義可言,即使是如篤信回教的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亦復如是。
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這段過去的外交史,本來是考慮與我國斷絕邦交的沙國,就是因為依據「大漠案」的協約,我們派軍協助沙國支援北葉門作戰,才又延長了十多年的外交關係。此期間負責執行「大漠案」的空軍袍澤,功不可沒。
http://www.triumphpublish.com.tw/book/politics/CT20024.htm(摘錄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