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26 22:23:23| 人氣1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鄭和下西洋資料




一)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是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軍事組織進行編成的,在當時世界上堪稱一支實力雄厚的海上機動編隊.很多外國學者稱鄭和船隊是特混艦隊、鄭和是海軍司令或海軍統帥.著名的國際學者,英國的李約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這一時期的世界歷史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1、人數衆多,組織嚴密 鄭和下西洋船隊,是根據海上航行和擔負的任務,採用軍事組織形式組建的. 首先,人數多 鄭和下西洋的人數,


史料上有明確記載的有4次. 第一次:27800人 第二次:27000人 第四次:27670人 第七次:27550人 我們可以初步判斷:鄭和每次下西洋人數在27000人以上.約明朝軍隊5個衛,每個衛5000-5500人;從現在看到的《武職簿》,主要是來自沿海衛所.當時西方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航海的人數:分別在90-1500人之間;170多;265人.我這裏不是單純地談數量,而是說明一個科學道理,航海人數的多少,反映了一種實力,尤其是在古代社會,它需要各方面物質保障,很不容易. 其次,船隊編制. 根據我們海軍專業人員多年研究,鄭和船隊由舟師、兩栖部隊、儀仗隊三個序列編成.舟師就是現在的艦艇部隊,基本單位戰船,它們被組成編隊,叫前營、後營、中營、左營、右營;兩栖部隊用於登陸行動;儀仗隊擔任近衛和對外交往時的禮儀,莊嚴威武. 按照下西洋的任務,鄭和船隊人員主要有五個部分:指揮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貿易部分、後勤保障部分、軍事護航部分.指揮部分:整個船隊的中樞,對航行、外交、貿易、作戰等進行指揮決策.鄭和職務是欽差正使總兵太監;航海部分:航海業務、修船的、預測天氣的等;外交貿易部分:外交禮儀的、進行貿易的、聯絡翻譯的;後勤保障部分:管理財務的、後勤供應的、起草文書的、醫務人員等;軍事護航部分:負責航行安全和軍事行動的. 從對鄭和船隊人員組成研究,編制是完善的、嚴密的,體現了古代中國人民豐富航海經驗,確保鄭和下西洋的實現.2、船舶種類齊全 航海活動離不開船.從中國造船歷史看,由木筏—獨木舟—船,由木船—金屬船—合成材料的船,船的大小、形狀、種類、材料都不斷變化.鄭和下西洋的船,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這是我們許多船史專家長期研究的結論. (1)數量 每次出使都在200多艘.大船“寶船”數量都在40以上——60多之間,而西方航海時哥倫布3—17艘;達加馬4艘;麥哲倫5艘. 


(2)種類 一些學者根據文獻如《龍江船廠志》、《武備志》、《西洋記》、碑刻等記載結合鄭和航海的需要進行研究,認爲鄭和下西洋的船最少有7種,

包括:寶船、馬船、戰船、座船(戰座船)、糧船、水船等.


寶船——帥船,取寶之船.
馬船——快速的綜合補給船,搭載中層官員、軍需品、各國朝貢的動物,並能作戰.
戰船——護航用,噸位小,機動靈活,配有火器和戰鬥員,保障整個船隊航行安全.
座船——用於船隊防海盜襲擊和執行兩栖作戰.糧船——裝載糧食和副食品.
水船——儲存運載淡水.在當時世界的航海,都沒有此船,

配置專用的水船,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說明造船技術的先進和航海能力. 關於鄭和寶船的研究,長期以來一直有爭論。目前爭論的主要焦點是船型、船的尺度。 



3、裝備先進 鄭和下西洋船隊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中國古代兵器發展,在宋代之前是冷兵器時代,從北宋到清代中葉是冷兵器和火器並存時代。明初,火器的發展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不僅種類多,而且質量也有很大提高。熱兵器所占比例增多。鄭和船隊中裝備了先進的兵器;如碗口銑,一種可靈活操作的火炮;噴筒,用於水戰、攻城池用的。在一些博物館可以看到一些,水陸通用的。出現了新兵器“賽星飛”是世界上最早關於水雷雛形的記載。 鄭和下西洋是一個龐大的船隊,船與船、分船隊與分船隊之間需要聯絡、指揮、調度,當時還沒有近代通訊方式,以及現在的電訊方式。茫茫大海上,晚上怎麽聯繫?颳風下雨霧天怎麽辦?這都是古代航海要面臨解決的問題。這麽大、這麽多、這麽長時間、這麽遠,如何來管理?而且每次都安全返回,說明中國古代人在指揮和管理上的智慧是了不起的。那麽鄭和船隊用什麽方式聯繫呢?船隊配有交通艇、音響信號、旗幟等裝備。史書記載,船隊“晝行認旗幟,夜行認燈籠,務在前後相繼,左右相挽,不致疏 虞。”白天以約定方式懸挂和揮舞各色旗帶,組成相應旗語。夜晚以燈籠反映航行時情況,遇到能見度差的霧天下雨,配有銅鑼、喇叭和螺號也用於通訊聯繫。 鄭和船隊是完全按照海上航行和作戰需要來進行編組的,在統一指揮下形成一支嚴密的船隊,這是創造鄭和成功遠航的重要基礎.(三)鄭和下西洋的航海技術 大家知道,在人類步入航空和航太時代之前,航海是人類科技成就的集納點,航海科技的水平反映出一個時代科技發展水平高低.今天,海洋技術仍然是高技術領域.鄭和下西洋的輝煌,就反映了我們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獨領風騷的科技成就.最能代表和體現鄭和下西洋航海技術,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天文航海技術 中國很早就可以通過觀測日月星辰測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鄭和船隊已經把航海天文定位與導航羅盤的應用結合起來,提高了測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確度,人們稱“牽星術”.用“牽星板”觀測定位的方法,通過測定天的高度,來判斷船舶位置、方向、確定航線. 這項技術代表了那個時代天文導航的世界先進水平.2、地文航海技術 鄭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術,是以海洋科學知識和航海圖爲依據,運用了航海羅盤、計程儀、測深儀等航海儀器,按照海圖、針路簿記載來保證船舶的航行路線.航行時確定航行的線路,叫作針路,羅盤的誤差,不超過2.5度.3、《鄭和航海圖》 《鄭和航海圖》得以傳世,多虧明代晚期作者茅元儀收錄在《武備志》中.原圖呈一字形長卷,收入《武備志》時改爲書本式,自右而左,有圖20頁,共40幅,最後附“過洋牽星圖”二幅.海圖中記載了530多個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個,最遠的東非海岸有16個.標出了城市、島嶼、航海標誌、灘、礁、山脈和航路等.其中明確標明南沙群島(萬生石塘嶼)、西沙群島(石塘)、中沙群島(石星石塘),1947年民國政府內政部以鄭和等命名南海諸島礁,紀念這位偉大的航海家. 《鄭和航海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該圖與同時期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波特蘭海圖相比,《鄭和航海圖》製圖的範圍廣,內容豐富,雖然數學精度較其低,但實用性勝過波特蘭海圖.英國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一書中指出:關於中國航海圖的精確性問題,米爾斯(Mills)和布萊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細的研究,他們二人都很熟悉整個馬來半島的海岸線,而他們對中國航海圖的精確性作出了很高的評價.



據史料記載,在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最大的寶船長44丈4尺,寬18丈,載重量800噸。它的鐵舵,需要二三百人才能舉動。按照今天的測量方法來看,這艘寶船長將近138米,寬56米。一些學者認為如此巨型的木帆船在中國明代不可能出現。另外,有專家認為,明永樂年間,朱棣施政辦公的大殿———奉天殿(太和殿),是當時最大的木結構實體。其大小也不過寬63.96米,深37.20米,高35.05米。而大號寶船上僅船樓的面積就大大超過了它,從封建的宗法禮儀上講,作為宦官的鄭和乘坐似乎有僭越之嫌。

 

    對此,原海軍裝備技術部部長、北京鄭和下西洋學會副理事長鄭明認為,大號寶船是存在的,但沒有出海。鄭明認為,大號寶船並不是一種實用的船隻,它不應該是下西洋船隊中的一員。那麼大號寶船存在的意義在哪里呢?他推測,大號寶船不被鄭和使用,但作為皇帝御用的可能性很大。

學術界對大號寶船“長44丈4尺,闊18丈”的尺度仍存質疑。有學者認為,鄭和寶船的長寬比例不協調。“長44丈4尺,闊18丈”,長寬比大致為2.4666:1,比例之小使“寶船”看上去簡直就是一個方盒子,現存的中外船舶絕沒有腰身如此之“粗”的,這也使人對寶船的形狀產生懷疑。

《天妃經》卷首插圖顯示鄭和下西洋船隊雄姿,圖中的船型和《武備志》“鄭和航海圖”中記載船型,當是下西洋主要船型,卻均不是大號寶船,而是長約61.2米,寬13.8米的二千料船型寶船或更小的海船。這兩幅下西洋文獻插圖可證明二千料船是鄭和下西洋船隊的主要船型,才被描繪在明代史籍中。而大號寶船既巨大,又重要,理應充當“主角”,反而不被描繪。

如果大號寶船隻是擺設,那么,當年鄭和乘坐的旗艦到底是什麼呢?鄭明發現,上世紀20年代,歷史學家鄭鶴聲先生在靜海寺廚房的墻壁上拓下的靜海寺殘碑碑文中,多次提到官軍駕乘船隻中最大的是“二千料海船”。

“這種‘二千料海船’才是真正的下西洋旗艦。”鄭明說,“料”是一種容積單位。參照明代史料記載的寧波府400和500料戰船的尺度,“二千料海船”應該長61.2米,寬13.8米,排水量1000餘噸。明代人宋應星在《天工開物》“舟車”中記載當時造船“凡舟身將十丈者,立桅必兩。”因此鄭明認為“二千料海船”應為6桅木帆船。

1498年達迦馬遠航印度的船隊有4艘船,最大載重120噸,長約25米,不足鄭和大號寶船的五分之一。

14世紀末15世紀初,漢薩同盟的科格船被認為是最標準的海船。這是一種載重量達200噸的單桅商船。一張四邊形大帆是它的推動力,它是借助於裝在艉柱上的舵來駕駛的。它有厚實的龍骨和船殼板,因此非常牢固,使用壽命極長,在北方海域上完美地服務了幾百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形態也發生了變化——變化之一是載重量更大了(達300噸),並裝上了三根桅杆,此後,科格船改名為胡爾克船。

地中海用的完全是另一些船。大橈船的尺寸長為50—60米,寬為15—18米。它有兩根張著三角帆的桅杆。三桅船很早就是地中海上的另一種常用船,也可以說是最為人喜愛的一種船。它的體積不大,船長為25—30米。上層甲板的最寬處約等於船長的三分之一,而吃水部分的形狀特別尖,這就使它成為當時航速最快的一種海船。 



寶船
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航海寶船共63艘,最大的長44丈4尺,寬18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現今長度為151.18米,寬61.6米。船有四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有千人。 《明史·兵志》又記:「寶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
關於鄭和寶船是不是如明史所記載的那樣大,有兩派不同的觀點
肯定派:認為明史基本上正確,因為
南京靜海寺鄭和殘碑所記「兩千料海船」,不是「寶船」,而是較小的「戰座船」。
對南京鄭和造船廠的考古,發掘出一根約15米長的舵,和明史所述寶船大小相符。
南京鄭和造船廠的船塢寬可容20丈。
伊本·白圖泰(ibn Battuta)(1304-1377)遊記中早已紀錄中國巨大的12張帆可載千人的海船。白圖泰的紀錄可作為12帆載千人的寶船的旁證。
質疑派:
認為木材強度有限,過大的船體無法保證水密性,難以做長時間的航行。
根據南京靜海寺鄭和所立殘碑記載,鄭和首次出海寶船為「兩千料」,根據他們推論,折合長約為長十五到二十丈,寬六到八丈左右。載重量約為五千噸。
至今未有人複製能夠實際航行的44丈「寶船」。目前複製中的寶船多采用質疑派的說法。
即便採用質疑派的說法,鄭和寶船仍是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巨型船舶。



台長: 多面向呈現
人氣(1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