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18 16:36:35| 人氣3,172| 回應27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國演義主題報告」交件處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閱讀或觀賞三國演義或三國志(不限版本),了解三國時代整個歷史背景及興衰始末之後,找出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加以分析、聯想、與其他歷史事件比較、或對照現今社會現象,撰寫500字主題報告,並且在下學期以簡報的方式在課堂上報告。

撰寫主題有幾個方向提供參考--
1.分析人物性格
2.分析事件
 a.三國形成的原因:東漢外戚宦官亂政→黃巾之亂→各地軍閥自成勢力→魏蜀吳三國鼎力
 b.如果...(事件)...沒有發生,三國會如何演變
c.某某人該不該...(做某事)...
3.分析....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如"三十六計在日常生活的運用"
4.三國人物傳記:不只敘述人物的故事,還要分析他在關鍵時刻或事件所做的決定
5.三國各自敗亡的過程及原因,對現今台灣社會的省思
6.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內容差異的比較

請用"我要回應"的方式貼上你的報告
並且趁寒假比較空閒
及早準備下學期的口頭報告

台長: 小鄭老師
人氣(3,172) | 回應(27)|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504/604班上的事 |
此分類下一篇:畢業旅行通知
此分類上一篇:9/5作業

陳伯麒
從三國演義對現代政治的省思
最近在過年期間,許多人都在談論一件事情,那就是陳總統所發表的「總統新春談話稿」引起了國內外的許多爭議,主要的內容是在說要廢除國統會的計畫,許多人表示反對,除了美國的反彈,胡志強也說這是浪費國家資源,連呂副總統也非常意外陳總統會發表此計劃,但也有人贊同這提議,例如某些民進黨的立委等等……。這件事在三國時期就好像發生過,當年有許多將軍、君主施行暴政,不管民眾的反應,而毅然決然的實施,像張飛,在關羽死後,立即籌備兵力要攻打吳國報仇,而張飛為了表示對關羽的尊重,便下令兩位士兵張達和范強在短時間內準備上萬件白色衣服,在出征時穿著,可是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黨然,張達和范強並沒有在時間內準備好,於是被張飛鞭打,因此懷恨在心,夜晚,張飛便被張達和范強刺殺。
這件三國歷史事件,彷彿告誡總統,施行暴政,不會有好下場,若引起多數人的爭議,還是停止吧,退一步海闊天空嗎!
大家都知道,為何會有三國呢?因為分成了三個國家嗎!當時三國時期,分成了蜀國、魏國和吳國,這三國互相鬥爭因而產生三國時代,而現在呢?政治也再分三國,除了國民黨和民進黨,還有一個台聯,這三個黨成了現在的蜀、魏、吳三國,不管誰執政,他們是否會和三國時期一樣,無心於內政,只想著打倒對手,這是現今仍要深思的問題。台聯就像蜀國一樣,早已慢慢默弱,而國民黨和民進黨就像魏國和吳國一般,龍爭虎鬥的爭執政權,至於誰是魏誰是吳呢?那就待時間告訴我們了。
無論現代社會如何,三國時代是個雄偉的時代,這是大家不能否認的事實,或許歷史重演,或許越來越好,但至少我們有一次三國的經驗。



p.s:本文章若有過多篇新現象,純屬巧合
2006-02-02 18:59:33
凌詩涵
三國敗亡的原因
司馬昭病死後,賈充勸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自立帝位 , 司馬炎帶劍入宮﹐逼魏帝曹奐讓位。黃門侍郎張節反對﹐司馬炎令人當場殺了張節。
  曹奐爲了保住性命﹐只好讓位給司馬炎。司馬炎做了皇帝﹐改國號爲大晉。封曹奐爲陳留王﹐魏國便滅亡了。
  吳主孫休見蜀﹑魏兩國都被司馬氏滅了﹐急得大病一場﹐不久便死了。孫權的孫子孫皓繼位做了皇帝。孫皓命陸遜的兒子陸抗領兵在江口駐紮﹐以便找機會去攻打襄陽。
  司馬炎下詔﹐令都督羊祜屯兵襄陽防守。羊祜知道陸抗很擅長用兵﹐但只是堅守不出。陸抗對羊祜的爲人也很佩服。兩國各守疆土﹐互不相擾。
  孫皓要陸抗進兵﹐陸抗心裏非常爲難﹐孫皓便撤了陸抗的兵權。羊祜死後﹐司馬炎令杜預爲大都督﹐領水陸大軍二十余萬﹑戰船萬艘出師伐吳。
  杜預率大軍﹐直取江陵﹐令牙將周旨引八百名水手﹐連夜坐小船偷偷過江﹐去奪江陵。吳軍接連戰死三名大將﹐不久晉軍便奪下了江陵。
  孫皓忙召集衆將商議對策。吳將張象卻開了石頭城城門﹐晉軍一擁而入。孫皓學劉禪的前例﹐投降了晉國﹐被帶往洛陽見司馬炎。
  司馬炎封孫皓爲歸命侯﹐並賜坐殿上。賈充問孫皓爲什麽喜歡對人施以酷刑。孫皓諷刺他說:“我只對殺皇帝及奸佞不忠的人使用而已。”
  從此﹐三國歸晉﹐司馬炎統一了天下﹐結束了三國時代。天下的
戰爭也算是暫時平息了。
2006-02-03 14:23:26
冠旻
三國演義 赤壁之戰

曹操佈了一場連環記,想一舉平定江南,將劉備、孫權等人消滅,所以有了赤壁之戰的發生。曹操把大、小船全連鎖在一起,還有為避免敵隊用火攻,他一點準備都沒有,也完全不緊張,因為現在是冬天,他知道敵隊如果用火攻因風向關係會害到自己,除非吹東南風,可是現在是吹西北風不可能,因此他很放心。另一邊,諸葛亮施法術讓風向改變,並與劉備、劉琦升帳坐定,派趙雲、張飛各帶三千兵過江,在指定地點埋伏,也派人在江面巡邏,關羽也上前想跟大家去,但諸葛亮怕他會為以前的情分放過曹操,但最後還是抵不過關羽的請求,便讓他在華容道埋伏,另一方,周瑜準備了火船,在三更出發找曹操去了。一邊,曹操看到黃蓋的船起初很高興,程昱提醒曹操小心有詐,但已經來不及了,船早已接近,黃蓋用刀一招,船上一齊起火,火趁風威,風助火勢,曹軍的船立即著火,但船隻都被鐵鍊鎖住,無法散開,火勢很快蔓延開來,火裡水裡亂竄亂跳,燒死、淹死、死在刀槍之下的人不計其數,曹操帶著剩下的兵隊逃走,一路遇到許多諸葛亮埋伏的軍隊,但還是平安抵達關羽埋伏的華容道,本想好好休息, 關羽便殺出來,不過軍隊已無力作戰,只好跟著曹操硬下頭來求情,最後關羽還是念在以前的情分上放過他了,關羽回來時早看到諸葛亮、劉備在慶祝,當他們知道關羽放了曹操後臉色大變,本來要依法處理,但因劉備的求情,便饒他一次死罪。
曹操本以為這次一定可以打敗劉備、孫權,自己一人獨占江南,卻沒料到會被自己的聰明誤了事,最後還是靠著自己以前和關羽的情分救了自己,之後卻還是一直想著要報仇,可見曹操是個足智多謀、陰險狡猾又不服輸的人,至少從赤壁之戰這件事情看來,這是他給我的感覺。但是關羽自從他答應放走曹操,不怕回去會被諸葛亮依法處理判死罪後,就讓我覺得他是個值得學習的將軍,這也是為什麼他會成為現在我們敬拜的神其中一個原因吧!因為他是個重義氣、講道理,又顧情分是個有情義的人,我想大家看到他這樣的行為應該都會跟我有所同感。至於諸葛亮,其實說他有什麼法術,那其實是他拿來騙周瑜的, 其實是他早就有看過天象,上面說剛好那天會起東南風,但他為什麼要騙周瑜呢?我想可能是因為現在把曹操打敗後,就換他們打了,到那時要讓周瑜認為因為他有法術,所以一定打不贏他,要讓周瑜產生這類的想法吧!這樣他打贏的機率就會變大。周瑜我倒是沒有什麼對他的想法,只覺得他跟諸葛亮其實在這場赤壁大戰裡,互相利用配合的還不錯,讓我體會到要打贏一場勝仗,能跟敵隊合作固然是必要,當然最後還是會互相相殺,但一定能從合作中學到更多的東西,這或許也算是一種利用吧!這就是我對赤壁之戰主要人物的一些想法和分析。其實三國有很多故事,赤壁之戰是其中我覺得非常精采的一場連環記,也是我比較感興趣的一個主題,所以我才會選擇「赤壁之戰」來當作這次的題目,我現在偶爾也在想如果魏、楚、吳三國能好好相處的話,我想可能就不會有那麼多戰爭和故事發生,我們也不用在這裡寫報告了,但是也說明了三國都想成為三國的王,就跟現在的選舉一樣,只是以前如果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也就不會發生那麼多戰爭,他們現在一定很後悔當初那麼辛苦,假如能和睦相處說不定也不錯,而且說不定會發生什麼有趣的狀況,也就不會是彼此打打殺殺的局面了。
2006-02-04 16:23:53
~昭穎~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

東漢獻帝十三年〈西元208年〉十月,曹操佔領荊州之後,率領二十餘萬的大軍南下,在赤壁與孫權、劉備聯軍,準備一起攻打曹操。曹操雖然傭有優勢兵力,但因為急著吞併江南統一中國,缺乏冷靜分析,因此赤壁之戰慘遭失敗。但爲什麼會發生赤壁之戰呢?其實是因為同年七月,曹操率兵南下,九月佔領了新野和荊州,使得太守劉表投降,劉備因兵力太弱了,只做了一些抵抗便退往江陵,於是劉備與太守劉琦會合後,退到長江以南的樊口,這時便想積極的與孫權聯絡,於是派軍師諸葛亮前往東吳與孫權會合,此時諸葛亮對孫權分析:「曹軍從北方而來,已疲憊不堪,又為了追趕劉備,使士兵一天一夜行走了三百餘里,實在是太勉強了,短期間內不會發生事情,孫權與劉備兩人,因聯合對抗曹軍,曹操一但戰敗,必定北返,如此劉備和東吳便能強大起來,這樣三國便會形成。」這個分析深獲孫權喜愛,便決定和劉備聯手抵抗曹操。
當曹操在江陵得知孫權和劉備準備聯合抵抗他的時候,便決定搭船順著長江往江東準備侵犯東吳,企圖要以二十三萬大軍這個壓倒性優勢,打算襄陽經過江陵,海軍、陸軍一起直逼江東,已取得速戰速決的戰果。
由於曹軍多半是北方人,不習慣水上風浪的侵襲,便將戰船與鐵鍊連接起來,進行操練,加上曹軍水土不服,使得戰鬥力減弱,這時程昱、荀攸都對曹操說:「鐵索連船固然有好處,可是萬一東吳用火攻,便很難躲避。」曹操聽後大笑說:「你們那裡知道,火攻要靠風力。現在正是冬天,只有西北風,東吳若要用火攻,被西北風一吹,豈不是自己燒自己?」。這時周瑜猛然想起,萬事皆備只欠東風,心裡一著急,便昏眩過去了。諸葛亮知道周瑜是因欠東風的關係才昏眩時,便告訴周瑜:「只要在南屏山建一個臺,名叫七星壇:高九尺,作三層,用一百二十人,手拿著旗子圍繞著七星壇,而我在壇上做法,便可借到東風。七星壇築成,諸葛亮披頭散髮,赤著雙腳,身上穿件道士用的法衣,開始借東風。到三更時分,果然吹起了東南風。而曹操的軍隊眼看吹了東南風,驚訝不已,而敵對立即用了火攻,曹軍的士兵不是燒死,就是跳下海,備海水給淹死了,死傷的士兵估計有上千個,曹操眼看不對勁,便帶著剩下的士兵逃了。當周瑜正在高興時,突然想到諸葛亮的本領實在了不起,留他不得,立即派丁奉、徐盛去七星壇殺諸葛亮。誰知這時,諸葛亮早已不見人影。
曹操帶著兵隊逃到華容道,當時黑雲罩地,東南風還是不息,下起傾盆大雨,曹操的士兵都飢餓已極、行走不動,馬也困乏,當他們疲累不堪時,關羽便殺了出來,曹操只好跪下來求情,最後關羽還是放了曹操一命。
我覺得曹操的軍隊十分強大,若不是太心急,缺乏冷靜的思考及判斷,應該能吞併江南統一中國,最後得到的卻是這樣得結果,所以凡事都要經過冷靜思考之後在下決定,以免會像曹操一樣,到頭來還是自己虧。
2006-02-05 15:58:00
魏靖虹
三國演義---空城計 摘要
三國演義從變成書到現在已有快六百年的歷史,而三國故事的流傳則已達千百年,在民間有深廣的影響。三國演義的故事
主要是魏蜀吳三國的歷史事件。作者把三國演義書中的人物寫的栩栩如生,又加上他的情節很有變化,文字大部分都很常聽到,使讀者很容易懂,所以很多讀者都很喜歡,是一本讀者都愛不釋手的書。

至於三國演義裡的人物人人皆知的有張飛、關羽、諸葛亮、曹操、劉備、司馬懿等等。裡面的劉備、關羽、張飛,他們三個立誓結為異性兄弟。而曹操和他們三個是敵對。諸葛亮他是個很聰明的人,就拿空城計來說。有人告訴他司馬懿已經正朝著路上打來了,於是他就告訴大家不用緊張,因為他早已準備好了,於是他就走到敵樓,在敵樓上彈起琴來。司馬懿到了,聽了他的琴聲中不慌不忙,結果司馬懿就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肯冒險,所以他城裡一定有伏兵,不要中計。』,他利用了這樣的方式來阻止了一場戰爭。他為何要這樣?是因為他許多的兵都分散在外,沒辦法用很快的速度回來,只好用這個辦法了,可見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一些事情,一定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完的話,我們也可以向諸葛亮一樣動動腦,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解決掉這一件事。反正在做一件事情前一定要有計畫,才會有效率,也要想一想這樣做事是不是最快最正確的。還有做事情前不行因為要做什麼事情就可以得到什麼東西,都沒有想到做這件事情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就去做,搞不好會有不好的後果,所以在做事情前不可以太衝動,以免發生不好的後果。
靖虹
2006-02-05 16:16:27
之辰
分析三國演義中的策略



《三國演義》中,有許許多多,數不清的策略、戰略及計謀,所謂的策略,我在這邊首先介紹大家耳熟能詳的8種策略


第一(連環計)

連環計有兩種,一種是連續使用計策,使敵軍陣營大亂;第二種是將船隻連在一起,以便火攻。在赤壁大戰中,用的就是第二種。而主要的連環計,則是鐵鎖連環船。
鐵鎖連環船為何可支援火攻呢?因為,鐵鎖能將船互相連結,使敵人不容易逃不走。就像是書本和船一樣,一疊書本除非有人操控,否則你拿火去燒,絕對全部燒光光,但是要燒十艘船,就難了。你燒了一艘,上面的人跳水,把船隻開的遠遠的,另外9條船就會平安沒事,如果又在放火燒船、船跑走了(沒燒到)、再放火、船又到處跑(沒燒到),燒了半天,只燒一艘船有什麼用?所以,周瑜和龐統的這個連環船計策好,如果這個計策沒有成功,則十幾萬大軍,就會把東吳夷為平地。
第二 (空城計)

所謂空城計,就是利用敵人的疑心而使用的計策。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巧妙的運用了司馬懿的疑心,而使司馬懿誤以為城內有大軍埋伏,不敢進軍因而退兵。諸葛亮還特別把蜀軍旗制給摘掉,還叫兩個小書僮站在旁邊,自己則悠游自在的彈琴,更加使司馬懿不敢有進軍的念頭。假若司馬懿不是個疑心病重的人,諸葛亮可能就已經死了。
,空城計需要使敵人起疑心,所以了解對方是很重要的,這是能在古代戰爭中,容易逃過一劫、保住性命的方法。
第三 (火燒連營)
火燒連營是導致劉備七十五萬大軍陣亡的計策,陸遜在此次決定堅守不出,想引劉備離開荒野,進入森林,終於成功了,雖然這一計看起來不怎樣厲害,而且,將領們始終笑他「超遜的大都督」,但事實上,這是一個很漂亮的心理戰,因為陸遜已經摸清楚劉備的大軍沒有像諸葛亮一般的軍師,此招才得以成功,以火燒了劉備的連營長達七百里遠,使七十五萬兵馬潰不成軍,往白帝城退去,救了東吳一命。
劉備假若能在之前,答應談和的條件,不但七十五萬大軍完好無傷,而且,還同時要回他的弟弟們的物品,多好啊!誰知道,劉備一時的失誤,竟導致無可彌補的大錯,千萬不可以因為兵強就大意輕敵,否則就像是曹操的百萬大軍一樣,終究會被擊毀。
第四(草船借箭 )
草船借箭,相信大家對這個詞很熟吧!這是諸葛亮在赤壁大戰中,使用的救命計策,因為周瑜看到諸葛亮的厲害,為了除去後患,便設計陷害諸葛亮,這就是周瑜的第二次陷害。
周瑜希望用箭射曹操的大軍,又說到東吳的弓箭不夠用,希望孔明能造出十萬枝箭,孔明答應周瑜三天完成。第三天晚上,大霧瀰漫,他就率領著二十艘船、一大堆稻草人、一些些士兵去曹操陣前取箭,曹操看見濃霧,害怕孔明有伏兵,便以弓箭射退那些船,孔明就這樣一直撐到五天,見太陽出來後返回港口,這上面的所有稻草人都插滿了弓箭,數一數就將近十萬枝,一下子就破了周瑜的詭計。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厲害在這次計謀中表露無遺,周瑜也不禁敬佩萬分,諸葛亮這次也全靠著觀星象以及曹操的疑心,成功的達成任務,不但將領小兵一個都不折損,還多加了個十萬枝箭回來,使許多人驚訝不已。
2006-02-05 21:37:01
玄a
  孔明:「糟了、糟了!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就快攻過來了…」孔明當時只擁有兩千五百人的大軍和一座城,唯有想盡辦法,存活下來。

  當眾臣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了望,並傳令:「把國旗全藏起來;每人做好自己的事,如有未經過允許擅自行動出入及高聲言語者,立刻斬首;將城門全打開,每一門上派二十人守,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自行動,我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童子,攜琴一張,在敵人的面前,於城牆上而坐,焚香彈琴。」

  不久後,司馬懿大軍到達,準備進攻時,卻下令整支軍隊停下,將軍隊後軍變前軍,前軍變後軍,便望北而退。次子司馬昭便問:「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退兵?」司馬懿答:「諸葛孔明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天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攻,豈不是中計了?我們快走吧!」

  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孔明見魏軍遠去,拍手叫好。大家卻還是不明白,而問孔明:「司馬懿乃魏國的名將,今天率領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是為什麼?」孔明便答到:「司馬懿料到我平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懷疑有兵埋伏,所以退去。我不是在行險,而是因為走到了此地步,才出此策。司馬懿已經率領大軍往山北小路去了。我已傳令興、苞二人在那等候。」

  眾人不僅驚訝也更佩服孔明,說:「丞相神機妙算,神鬼難測。若是我的話,必棄城而走。」孔明:「我兵只有二千五百人,若棄城而走,必無法走多遠。這樣不是會被司馬懿捉走?」說完話,眾人不禁拍手大笑說:「若我是司馬懿,一定也會中計的。」

  空城計是一種心理戰術,建立於猜心。進一步的公式:{我猜〔你猜(我猜)〕。

  現在回想一下,若司馬懿當時沒中孔明之計,進城將兩千五百人和孔明殺死,劉備損失慘重,失去孔明向失去至親一樣,導致場場戰爭敗北。到後來,劉備無法繼續承受這種打擊,在某晚舉刀自殺?

  或是,劉備知道此事後,發憤圖強,從此振作,率領著大軍,朝著心中的夢想,一步步實現?

  還是說,劉備獲此消息後,如天塌下來般,一蹶不振。而到最後,劉備整支大軍便投靠吳國或是魏國?

  也可能,劉備還不知道孔明遭殺害,而回到城去,沒想到司馬懿在城裡設下天羅地網,將劉備捉起來五花大綁。斬首後,從此蜀國滅亡。

  以上各種假設都有可能,即使是在荒繆也是。


ps.為何要假設?假設又可以怎樣?所以我最後沒把結論詳細的說出來。
2006-02-06 00:18:00
田~~~
三國演義--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內容差異的比較

首先介紹這兩本書的來源:
三國演義是中國史上最流行的一種小說,在歷史上,從唐朝開始就有人在說關於三國的故事,慢慢的,南宋以說話的方式呈現,北宋以影戲的方式取代,講的幾乎都只有襄陽會 ( 劉備赴襄陽與劉表相晤之事 ) 一種。但到了元朝,雜劇中的三國故事就特別多了,包括單刀會ˋ戰呂布就有了十九種,都和三國演義中差不多,當然在那時關羽和諸葛亮的良好形象就已經打下了基礎。然後有人把這些演出的內容改編寫成了"三國志平話"。把元朝"三國志平話"加以改編,寫成一本雅俗共賞的歷史小說,也就是現在的"三國演義"
三國志為晉朝的陳壽所編,其意是在寫真。而其與演義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描寫重心,三國演義寫的是"抑魏吳,揚蜀漢!"意思是說,把漢朝和屬國寫成書裡的重點,把魏國和吳國寫成比較不重要的。三國志是以曹魏為正統,蜀、吳為淺偽,意思就是把曹魏寫成書裡的重點,把蜀、吳寫成比較不重要的。而三國演義強烈的抬舉蜀漢的任何一個文武官員。而魏國、吳國被過份的貶低了。

前面的是三國演義的內容名稱,後面是三國志的記載。
1.桃源結義︰三國志並無寫到三人有結拜,只提到情若兄弟。
2.溫酒斬華雄︰實華雄死於江東猛虎孫堅刀下,三國演義反把孫堅寫成是華雄的手下敗將。
3.三英戰呂布︰呂布其實是被孫堅擊退的。 (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也未曾參加,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4.過五關斬六將︰這五關相距很遠,也無聯繫,虛構劇情。(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5. 糜夫人傷重跳井自殺、趙雲推倒土牆蓋井︰三國志記載,糜夫人安然無恙,故也沒有趙雲推倒土牆蓋井的事情啦。
6. 龐統獻計用連環船︰並無記載,連環是曹操之決策,龐統未曾參與過赤壁之戰。
7. 草船借箭︰沒有這件事。
8.孔明借東風:沒有這件事。
9. 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10. 貂蟬︰三國志平話中雖有此人但卻與王允無關。
11. 空城計︰沒有這件事。
12. 七星燈續命︰無需解釋了。(不懂得人實在是…)
13. 青龍、蛇矛︰關羽不是用刀的,歷史上關羽的兵刃是長矛。
2006-02-06 15:47:26
李祐全
分析:葫蘆谷魏軍遇險
〈1〉
葫蘆谷魏軍遇險形成的原因:諸葛亮自掌管國家大事,一切都順利,但仍不忘魏國的仇恨,代準備妥當後再次進攻中原的魏國→諸葛亮再次與司馬懿交手想摭取魏水合邊司馬懿的大本營不料司馬懿早就料到有這招反把蜀軍殺的大敗→諸葛亮十分鬱悶再度來到魏水邊觀察地形,他來到一個谷口發現出口只有一個但裡面卻很寬闊,可榮千餘人,納的地名叫葫蘆谷。→見到了那的地形孔明很是歡喜命令手下製造一個叫木劉馬流的運糧工具→一方面送糧食一方面讓位軍來搶糧草→運用了伙計使的魏軍大敗但仍讓大降司馬懿父子兩逃掉了。
〈2〉
1.如果天空沒降下大與澆息了大火,司馬懿父子就死定了,道時可能就是蜀軍或吳軍統一天下。
2.如果司馬懿父子沒被騙入洞裡反而趙來大軍攻打蜀軍的話,那數均可能很快被消滅,蜀軍的領土,有可能成為魏或吳的領土,如果吳因此是立大爭就有可能打贏魏國統一三國,如果是魏國得道的只要司馬懿不篡位就能統一三國。
3.如果火燒不起來得話,魏軍多了一比糧草勢必會更利害到時蜀、吳兩國就玩蛋了。
〈3〉
諸葛亮葫蘆谷放火計謀的壞處:我覺得朱葛亮不因該做葫蘆谷放火燒魏軍的計謀,因為做了也是白做,沒有傷到魏軍主將,根本就沒啥效果,還白白損失了一大堆糧草。
諸葛亮葫蘆谷放火計謀的好處:重挫了魏軍的士氣,還使的魏軍不敢輕意攻打蜀軍,始蜀軍得到了暫時的平靜。
2006-02-07 16:37:12
劉怡秀
三 國 演 義 主 題 報 告 604-27 劉怡秀
我今天想要報告的是三國中的赤壁之戰。周瑜和孔明共同想出了用火攻去攻打曹操,但是曹操因為孔明害他損失了十萬多支箭,心有不甘,便派被冤殺的蔡瑁的二位弟弟蔡中、蔡和去假裝當降兵刺探軍情。但是卻被周瑜和孔明識破,但周瑜把他們留了下來。後來,黃蓋自願實行苦肉計,被周瑜打了五十大板,黃蓋請闕澤替他送去假裝投降的信,一開始曹操不相信他,後來因為闕澤的應變便使曹操信服了。周瑜對龐統說了火攻的計謀後,龐統非常贊同,但他覺得船隻散佈再江上,並不容易燃燒,所以就派人去獻[連環計],讓曹操把船隻用鏈條串在一起,使士兵不容易暈船,這樣一來,周瑜便能把曹操的大軍消滅。在孔明算好會起東風的時候,他們就去攻打了曹操,果然勝利了!但是周瑜怕厲害的孔明將來會成為他的敵人,所以便處心積慮的想殺了他,而孔明早就料到會如此,所以就馬上回到劉備那一邊去了。本來關公可以殺了曹操,但因為他不忘曹操的恩情,所以放走了他,使曹操有生存的機會。
我覺得赤壁之戰非常有趣,而且很驚險,每一件事都好像拿自己的生命作賭注,像孔明如果沒有用自己聰明的天文知識算準會起東風而決定要用火攻的話,就有可能會失敗。如果黃蓋當時不願犧牲自己接受苦肉計、闕澤不願冒險送去那封假裝投降的信的話,可能曹操就不會信服他們,而曹操又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他又打過那麼多場仗,一定不會被騙,就可能會使曹操聽信他的謀士的話,這一場赤壁之戰有可能就打不成了!
曹操當時要打赤壁之戰時,有很多事情做的並不周全,像是他並不應該那麼相信黃蓋、闕澤及一切敵軍做出來的事情,因為他身為一位打了很久的仗的將領,再戰場上經歷了許多事故,一定會有一些自己的直覺和判斷,他不應該只相信別人。他有一晚,因龐統向他建議把船鏈起來而高興的在船上飲酒作樂的時候,有一位謀士向他提醒敵人如果用火攻,就會無法應付,但他卻說冬天颳西北風,並不會影響,但他卻不知道有一兩天的確會颳東風!所以他並不應該這麼魯莽行事。如果是我,當我知道這些因素時,當然不會這樣做,但是我就不知道當我是曹操,而又不知道這些時,自己會怎麼做了!
歷史,可以讓人用來作為生活中事情的借鏡,也可以讓人反省、檢討自己,我們應該要了解歷史,不要犯和歷史同樣的錯誤,並且將歷史對、正確及好的方法善用在生活中。
2006-02-07 23:14:01
王毓鈞 重傳三國
我要報告的是三國五大戰役之中,可以讓三國三分天下的一戰「赤壁之戰」。
劉備的軍師孔明運用妙計向曹操大軍騙了10萬多支箭,曹操很不甘心,要蔡中、蔡和到周瑜軍中詐降,好作內應通報消息,卻被東吳的大將軍周瑜識破,反被周瑜運用苦肉計,讓黃蓋假裝是要去曹操軍營投誠,曹操信以為真。周瑜利用機會讓龐統到曹操那裏建議使用連環計,讓曹操把船隻通通綁在一起。周瑜和諸葛孔明討論計策之後,決定用火攻。周瑜召集將兵利用諸葛孔明借來東風進攻曹營,曹操大敗。
曹操在赤壁之戰戰敗後,就帶著殘兵敗將們往許昌撤退,途經華容道的時候,遇到關羽事先埋伏的軍隊,要活捉曹操,但曹操求關羽看在以前的舊恩上,放他一條生路;關羽原來心意堅決,可是看著眼前的曹操如此狼狽,腦中又想起當時曹操送他赤兔馬,以及最後遵守諾言的讓他回到劉備的身邊,所以關羽實在不忍心當場拿下曹操,最後還是放了曹操。
由這件事可看出關羽是一個很講義氣的人,因為在古時候的人很講義氣,尤其曹操之前在關羽得知劉備的下落後,遵守諾言,且還派兵護送他離開;所以我們可以說曹操是個守信用的人,更何況關羽和曹操還是敵人。曹操因為能對敵人守信而在緊要關頭死裡逃生,由此可見誠信的重要。
  關羽在華容道放了曹操,他知道回去會被軍令處置,但關羽講義氣,所以寧願死,也不願意不講義氣不講信用。曹操在存亡之際,懂得運用心理戰術,軟化關羽的心,使他想起以前的畫面,起了不忍之心而放了曹操。關羽也是具有仁愛之心的人,否則他也不會輕易的讓曹操走。
由歷史之中,可以知道誠信的重要,所以我們在現代的社會裡,也要像關羽和曹操一樣,以信義待人接物。
2006-02-10 22:24:36
三顧茅廬
劉備(劉玄德),由徐庶(假名單福)得知有位隱居的賢士─諸葛孔明居住在隆中,便準備了許多禮物,要去隆中請諸葛亮。劉備到了諸葛亮住的茅廬,並親自下馬敲門,但屋內的童子說:「先生今天早晨出門了,我也不知道他何時會回來。」劉備有點失望,於是決定先回新野,再派人來探聽,就對童子說:「請你轉告先生,劉玄德來報訪他。」就轉身離去。
數天後,劉備又派人去打聽諸葛亮的消息,得知諸葛亮已經家了,於是劉、關、張三兄弟又在次前往隆中。但是這次並沒有和諸葛亮見面,而是見到了諸葛均─諸葛亮的弟弟。劉備從諸葛均口中聽說諸葛亮昨天又出門閒遊去了,他嘆了一口氣,向諸葛均借了紙和筆,留了一張字條,告辭離去。
時間飛逝,轉眼間,新春時節到了。劉備看好了日期,齋戒三天,準備在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這次,很幸運的,茅廬中的童子告訴劉備今天諸葛先生昨晚回來了,劉備今天可以見到他了,可是諸葛先生卻仍在草堂上睡覺。劉備決定先不要打擾諸葛亮,讓諸葛亮自然醒就好。終於,諸葛亮醒了,他向劉被解釋了它需要佔領荊州、巴蜀、益洲三分天下才有希望統一全國,也經由劉備的說服下,終於將諸葛亮請出山來為他效勞了。(以上文章參考於─三國演義〈上〉企鵝出版社)
我認為劉備如果壽命在長一點,由他那麼想要將諸葛孔明請出山的,拜訪在多次也沒關係的真誠、誠意,我認為他是有機會統一天下的,他不只會替老百姓著想,也會替自己身邊的兄弟著想,他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兒子,也要留住大將趙雲的性命,我認為任何人都願意為他效勞。另一方面,曹操比較陰險、奸詐,他曾經控制皇上,我認為曹操他要佔領天下的原因是要權利,而劉備想要的是和平,所以我總是覺得屬國才是正義的一方。
三國的任何計謀,是都可以被任何人巧妙的運用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的;魏、屬、吳三國所犯的錯誤,都是我們生活當中須要注意的;魏、蜀、吳三國所做正確選擇,都是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學習的,三國不只是一段歷史,他也是一個躲藏著的工具,等著我們去發現,並且好好利用。

鍾孫容
2006-02-11 00:47:44
周伯融
想到三國演義大家應該就會想到許多三國的有名的事件,像「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火燒赤壁」、「關公五關斬六將」、以及「空城計」等等,以及人物方面,忠勇雙全的關公、神機妙算的孔明、以及亂世奸雄曹操都是大家熟悉的故事
三國演義是在描寫東漢末年,桓靈二帝寵信宦官,致使朝綱大亂,政治腐敗,四方州牧乘機而起,國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其後在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成型,最後一統於晉。
人物,想到三國就會想到有名的軍師諸葛孔明,諸葛亮(公元181-234) ,字孔明,道號臥龍先生,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他是一位學問淵博,神機妙算的軍師,他做的事蹟如草船借劍以及借東風等等都是有名的創舉。
關公, 字雲長,本字長生,三國時河東(今山西解縣)人。為蜀漢大將,最有名的那就是過武官斬六將的事了
如果關羽沒有把操操放走的話,把操操殺死這樣的話就剩下蜀國合吳國了原本操操的土地就會變成蜀國的,到時候吳國就會來搶操操的土地這樣對蜀國的幫助有很大的引響
補充資料, 四大奇書,這四大奇書分別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以及《金瓶梅》。這些小說都是由說話人的底本演化而來,再經由一些文人加以潤飾、考證、整理而成的。《三國演義》
2006-02-11 17:59:30
芳宇
三國演義—人物性格分析

劉備:劉備是一個正直、謙虛,又非常賢能的統治者。他始終都給人民良好的形象,一個一國之君,能讓百姓這麼的愛戴他,真的是很不簡單。但是,我認為劉備最厲害的地方是他挑選人才的眼光,什麼人該重用,什麼人的話最好不要聽信,他都一清二楚,而且做的很正確。像他三顧茅廬請孔明當軍師,就是一個很明智的抉擇。
關羽:大家都知道,現代商人們或是黑道都喜歡把關羽當偶像祭拜的原因是什麼嗎?我想,關羽既忠心又講義氣的個性是最主要的原因,這樣的精神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關羽的個性可以從三國演義的故事中知道,比如:當時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不得已,暫時投靠於曹操,之後,又因為有劉備的消息,因此,他不顧曹操多麼努力的挽留,都堅持回到劉備的身邊,我想,這是最可以顯現出關羽對劉備忠心的地方。還有,關羽講義氣的個性也可以從他在華容道時,因為曹操對他的恩情,而私放曹操一條生路的故事得知。我覺得關羽的缺點就是太感情用事,因為私人的感恩而誤了正事。除了這個以外,關羽的精神,是值得我們一輩子努力去學習的。
張飛:魯莽,不聰明〈好像是我們所謂的「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我自己覺得他最大的缺點就是:消息怎麼傳他就怎麼信,也沒有想過事實有可能不是如此,或是另有原因。就像他只要一聽到關羽投靠於曹操的消息就急著跑去捉拿關羽,想把他殺掉,不過還好没動手。雖然是這樣,但是張飛也有優點,比如說,他的正義感就很強,而且武功也好的沒話說。畢竟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啊!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裡我最喜愛的人物,他的聰明和機警使他在三國演義中的表現特別地突出,是書中最耀眼的人物。孔明所用的計謀中,我覺得最讚的就是空城計了,他竟然能猜出敵人的心裡在想什麼,真是不簡單,就跟福爾摩斯一模一樣。還有,在「草船借箭」的故事裡,我發現他的個性也有些調皮,因為當他把船開回去時,還隔著河流向對岸大喊:「謝謝丞相的箭。」我想,當時曹操的軍隊聽了之後,可能氣得差點吐血吧!
曹操:以前聽大人講故事的時候,都把他描繪成一個無惡不作的大壞蛋,而在國劇裡面,曹操的白臉也有奸詐、虛偽、狡猾的意思。對於曹操,我覺得這個人很不負責任,赤壁之戰時,他的軍隊被打的落花流水,死的死,傷的傷,他逃到關羽駐守的華容道,還有臉求關羽饒他一命,他的無恥及不負責任,對的起那些幫他打仗而死掉的士兵嗎?
2006-02-12 13:37:02
三國時代距離現代已有1716年,三國指的是魏國、蜀國、吳國,它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四分五裂的亂世,在這段大約97年的歷史中戰爭不斷,人民生活的困苦和無奈,可以想見。
上學期聽老師講了許多有關三國之間的關係,但是一時之間我仍然一點頭緒也沒有。藉由這次寒假作業的三國主題報告,讓我體會到了三國不僅僅是戰爭關係,它更包含了許多前人的智慧。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根據長期以來累積的三國故事,並依據晉朝陳壽的正史《三國志》以及裴松之的注,加上他自己的所學以及對生活的體驗所編成的歷史小說鉅著。它是描述三國演化到最後西晉統一的過程,是自唐朝以來所有關於三國故事的史料、文獻、傳聞和評話腳本、戲劇腳本...等等,加以整理,去蕪存菁而寫成的。其中雖然免不了作者的渲染與穿插,但由於它系統分明,佈局完整,故事描寫生動,人物性格突出,深植人心,因此傳誦至今仍歷久不衰,甚至現在有很多典故仍被經常引用,例如︰「空城計」、「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和既生瑜,何生亮的「瑜亮情結」。
書中一開始由光武中興,傳至憲帝,遂分為三國說起。由於當時常有宦官弄權,社會動盪不安,外患賊兵眾多,而主角劉備、張飛和關公三人都有著共同志向和抱負,在巧遇的牽引下義結金蘭,文後便漸漸推出他們各具的才華和特色。
作者以誇張的表現手法,將人物描寫的令人印象深刻。如開場時,一一出現介紹劉備「生得身長八尺,兩耳垂肩,雙手過膝」,張飛「豹頭環眼,燕領虎髥,聲若巨雷」。由他們的外貌,我略知一二他們的性格。而後在文中更是讀出了忠臣是如此的忠心耿耿,奸臣則似乎是永遠費盡心思想辦法篡位。
除了重要人物外,每場戰役更是精采。如孔明巧布陣圖,老黃忠計奪天蕩山,姜維背水破大敵...等,每一戰局都有著精密佈局,甚至散發著濃厚神話色彩,足以讓人嘆為觀止。
到了最後,經過長久的戰亂,世局逐漸有穩定趨勢,在一場老將新謀後,西元280年由杜預、王濬代領的晉軍分六路南下攻打吳國,當水師道達建業時,孫皓出降,吳國滅亡,三國時代結束。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國時代如此,世世代代亦將如此。
60402 呂麟杰
 
2006-02-12 20:21:30
劉珈育
三國演義─人物性格分析
劉備:劉備在每個人的眼中都是很孝順又很謙虛的人,當一個一國的君主是很不簡單的,而且要讓大部分的人民都很尊敬他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呢!我認為劉備不管是選怎麼樣的人眼光都很好,他三故毛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他知道諸葛亮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人,所以他才會一度去拜訪諸葛亮。
關羽:再現代的人們之中十個人裡面就有九個人是拜關公,爸加知道是為什麼嗎?關羽做人一像是講義氣的,他不管是對劉備還是對張飛像是對自己的親兄弟一樣,有一次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不得已只好投靠曹操,但是關羽跟曹操說了幾個條件,其中之一就是如果一有劉備的消息他就會立刻回到劉備的身邊,曹操雖然不養答應但是到了最後他還是答應了,當關羽一聽到有劉備的消息時就馬上回到了劉備的身邊,這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祭拜關羽的原因了。
張飛:張飛是一個既魯莽又不聰明的人;也就是頭腦簡單,四支發達,張飛是一個人家怎麼說他就怎麼信的人,意思就是說很好騙的人就是了,例如說:關羽去投靠曹操,張飛知道後一股腦只想殺掉關羽不過還好沒有成功。
曹操:曹操在梳理被描寫成一個很壞的壞蛋,在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的軍隊被把的落花流水,他卻一點也不關心,當他跑到關羽所守的華容道時,竟然叫關羽放他一命。
2006-02-12 20:46:29
pushinhuang
空城計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虛者虛之,疑中生疑;鋼柔之際,奇而復奇。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大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牆觀望,用一副非常自信的口氣安慰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教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僮,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完全擺出一副悠閑自信的樣子,面對千軍萬馬,絲毫不將擔心的樣子顯露出來。
司馬懿兵臨城下,見此情形,心生疑惑,他深知諸葛亮素來用兵謹慎,因此不敢貿然進城,竟令部隊倒退四十裏。但當司馬懿得知西城是座空城時,又命衆將複奪西城,可是他萬沒想到諸葛亮已將趙雲調回,於是倉促驚退收兵。
使用空城計,只在特殊的情況下為解燃煤之急,是一種緩兵之計,最終戰勝敵人,還要運用軍事實力。

這種計謀簡單來說就是運用別人的反向思考所設計的謀略。


Q:孔明在城中的士兵都到哪裡了呢?
A:假裝在牽驢、牽羊,悠哉的樣子
Q:孔明撫琴彈曲的用意是什麼?
A:尤其是詭計多端的諸葛亮,所以主要的用意就是使人起疑心,怕會上當。
Q:為什麼空城計可以成功?
A: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司馬懿的疑心,叫士兵都裝做悠悠哉哉的樣子,使司馬懿提起戒心,深怕掉入陷阱,兒趕緊的命令軍隊撤離。


pu


                                                   
2006-02-12 21:47:50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幽州太守四處發佈通告,到處招兵買馬。榜文到涿縣找出了三位英雄。劉備,是漢朝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這天,他看了通告,一直嘆氣不停,忽聽背後有人說:「男子漢大丈夫,也不想想如何為國出力,在這裡歎什麼氣?」劉備回頭,見那人身長八尺,樣貌兇猛,就問他的姓名,那人說道:「我的名子叫張飛,靠賣酒殺豬為生的。」劉備報了姓名後說:「我想為國出力,又感到力量不足,所以歎氣!」張飛說:「這有什麼難的,我可以拿出家產來,招兵買馬,一起闖出我們的一片天。」劉備聽了非常高興。兩人來到一個小店,邊喝酒邊談,這時門外突然來了一個紅臉大漢,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劉備、張飛請他一同飲酒,請問姓名,此人說:「我叫關羽,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今天我特地來從軍為國。」三人各自抒發自己的志向,談得十分投機。
張飛家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第二天,三人來到桃園,點燃香燭,拜告天地,結為兄弟,發誓要「讓民眾有好生活。」並且發誓說:「雖然無法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按照年齡劉備是大哥,關羽是二哥,張飛是三弟。從此之後,兄弟三人同心,果然作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Q:若他們沒有結義,就不會有三國時代,最後也不太可能會變成西晉而A:三國就會變成兩國就變成吳國和魏國兩個國家。
Q:假如劉備沒遇到張飛或關羽的話A:而劉備就不會去當兵,也就不會有署國了。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不同的地方,就在他們的內容三國演義加上作者對於某人物的看法不同三國志是後朝(魏晉南北朝)的人所整理出來的事情,但也又些事事不合實際的記載,所以不能單就這兩本書就來論定三國的昰的對或錯,或許我們能用另外的角度來看三國中的英雄人物的真實面,如此才不會對不起後人歷史的評價和看法。
2006-02-12 22:51:21
王品方
諸葛亮,字孔明,在魏、吳、蜀漢爭霸的三國時代,任蜀漢軍師,表現驚人。被劉備以「三顧茅蘆」之禮,請去當他的最高戰略顧問,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三分天下」之計,並且終生為這個目標,而東奔西走。西元221年,蜀漢建國,他就當了丞相,劉備死後,他輔佐劉襌,充實國力。西元227年,從事北伐。六出祁山,宿願未成,於西元234年,和魏軍對峙中,死於五丈原。敵將司馬仲達,在蜀軍撤退後,巡視蜀軍的陣營,曾說:孔明實在是一個軍事奇才。大家對孔明比較了解的應該是三顧茅蘆。
漢末,黃巾事起,曹操擁有朝廷,孫權擁有東吳,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諸葛亮,不料諸葛亮又出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只見諸葛亮又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罵了一頓,又和他第三次訪諸葛亮,這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要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決定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幫忙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蘆 」。 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蘆之中。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爲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裏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懇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劉備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時諸葛亮正在睡覺,不過現在則有人猜測諸葛亮是因為知道劉備要來而故意睡覺,還是真的只是碰到他在睡覺,不過到現在都還沒有結果,所以諸葛亮是真睡還是假睡到現在還是ㄧ個謎。
三國時代到了最後,經過長久的戰爭,國家的局面逐漸穩定,在一場預謀後,孫浩敗下,三國時代結束,也表示了一個國家因戰爭分離不過最後還是會在一起,最後都是完美的句點。
2006-02-12 22:53:08
小鄭老師
鍾秉程
三國演義:前 三 國 几 次 大 戰 役 , 直 接 的 結 果 是 確 立 邊 界 。 魏 、 蜀 、 吳 三 足 鼎 立 , 暫 時 有 了 均 衡 。 三 分 天 下 被 打 下 后 , 就 看 各 國 如 何 拚 治 國 功 夫 了 。
就 人 才 論 , 曹 魏 多 關 心 民 生 的 文 臣 , 蜀 漢 則 多 產 武 將 。 對 關 羽 張 飛 驍 勇 的 贊 譽 之 辭 , 頻 頻 見 諸 《 魏 志 》 、 《 南 史 》 、 《 齊 書 》 , 可 見 不 謬 。 前 人 論 曹 魏 經 濟 , 必 言 及 屯 田 勣 谷 , 這 當 然 不 錯 , 不 過 就 貨 幣 政 策 而 言 , 曹 魏 也 并 不 成 功 。 建 安 13 年 , 京 洛 地 區 就 處 于 物 物 交 換 狀 態 。 劉 備 稱 帝 那 年 , 曹 丕 又 因 天 災 蝗 禍 而 停 用 五 銖 錢 , 曹 魏 尚 且 如 此 , 蜀 吳 兩 國 就 更 是 疲 軟 了 。
劉 備 得 荊 州 時 , 粟 就 與 金 同 價 , 他 不 直 接 攻 打 劉 璋 , 也 是 出 于 個 體 攤 主 的 精 明 , 因 為 他 几 乎 連 軍 餉 也 難 以 足 供 , 只 好 借 了 幫 劉 璋 擊 張 魯 的 名 義 , 用 益 州 的 工 資 來 滅 益 州 。 玩 的 是 空 手 道 。 得 手 后 , 仁 厚 的 玄 德 興 致 勃 勃 地 鑄 起 了 直 百 五 銖 錢 , 這 種 巨 額 面 值 的 幣 重 不 過 是 蜀 五 銖 的 三 倍 , 作 價 則 達 百 倍 。 這 樣 , 同 樣 多 的 銅 就 可 換 取 民 間 三 四 十 倍 的 物 資 勞 務 。 這 是 誘 發 民 怨 的 好 方 法 ; 何 況 , 蜀 漢 又 連 年 興 兵 , 有 的 是 出 于 直 接 無 奈 , 比 如 戰 漢 中 , 如 果 漢 中 讓 曹 操 得 手 , 則 益 州 門 戶 大 開 ; 有 的 則 出 于 間 接 無 奈 , 比 如 六 出 祁 山 , 比 如 姜 維 伐 魏 , 如 果 不 以 攻 為 守 , 戰 略 上 就 將 陷 于 被 動 。 西 漢 末 年 公 孫 述 成 家 政 權 軍 勢 威 震 荊 楚 關 中 , 與 劉 秀 集 團 相 恃 , 只 因 偏 安 保 守 , 終 為 魚 肉 。 偏 安 自 古 不 得 安 , 荊 州 劉 表 , 益 州 劉 璋 兩 位 宗 親 就 是 教 訓 。
孫 吳 的 財 經 狀 況 與 蜀 漢 也 是 難 兄 難 弟 , 連 年 征 伐 使 國 庫 枯 竭 , 與 曹 魏 爭 合 肥 、 樊 城 ; 與 蜀 漢 爭 荊 襄 并 引 發 兩 國 大 規 模 戰 爭 , 除 了 呂 蒙 襲 荊 州 掠 得 府 中 大 筆 藏 錢 得 了 便 宜 外 , 其 他 戰 爭 都 是 賠 的 , 而 且 , 由 于 蜀 吳 相 通 , 兩 個 通 貨 膨 脹 國 家 爭 相 把 貶 值 貨 幣 作 為 經 濟 戰 的 手 段 , 爭 貶 幣 值 以 防 本 國 貨 幣 大 量 流 失 。 在 銅 本 位 的 經 濟 體 制 中 , 一 枚 當 十 重 量 的 銅 幣 被 鑄 作 當 五 千 面 值 的 大 泉 , 最 后 吞 食 惡 果 的 必 然 是 吳 蜀 兩 國 自 己 , 等 到 蜀 吳 兩 國 幣 制 崩 潰 時 , 已 無 需 去 考 究 滅 他 們 的 到 底 是 曹 氏 還 是 司 馬 了 。
孟 德 破 黃 巾 , 得 三 十 萬 兵 , 男 女 人 口 百 萬 , 這 就 是 曹 氏 私 產 「 青 州 兵 」 , 后 來 征 戰 多 年 , 私 產 愈 丰 , 「 黑 山 賊 」 降 卒 十 萬 , 烏 桓 兵 二 十 萬 , 攻 克 的 荊 州 , 又 是 漢 末 移 民 最 為 密 集 的 地 區 , 李 典 當 年 投 曹 時 , 一 人 就 帶 來 三 千 部 曲 , 一 萬 三 千 人 眾 , 以 此 入 股 , 又 不 奢 求 紅 利 , 深 得 阿 瞞 信 任 。
2006-02-13 09:59:26
三國演義主題報告─劉備該不該先幫關羽報仇?還是要先治理國家?其後果?
• 曹丕成為魏王的第二年,戍手荊州的關羽,因吳國的夾擊戰略而被吳軍俘虜。之後關羽又被斬。當時劉備得知此消息後,全人崩潰,一心只想為關羽報仇,根本無心去治理國家。而孔明有事先勸劉備治理好國家,但劉備還是和張飛一起出兵攻打吳國,不料卻遭吳國反攻,張飛又被兩名手下偷襲,並被砍下頭顱。劉備便退回白帝城。劉備心理很自責:「我為何竟無能治理好國家?」劉備最後過於自責,不久就生重病去世。


• 如果我是劉備,當關羽被吳軍斬時,身為一國之君,應該先冷靜下來好好想想,並安撫自己的情緒。所以,身在劉備的立場,我會先治理好國家,使國家變的越來越強盛,再找孔明商量對策、貯備兵馬,派兵去吳國幫關羽報仇雪恨。若劉備這樣做的話,好兄弟張飛不會死,自己也不會死,既能使國家富有強盛,又不會喪失一個好兄弟,這樣不是一舉數得嗎?若像劉備一樣太激動的先幫關羽報仇,後果就是自己被反攻而死去,國家也跟著滅亡了。雖然「兄弟情深」,但若是我,應該要先治理好國家,並勸張飛先別急著報仇,所謂:「君子報仇,三年不晚。」否則慘敗的可能是自己。所以,他們兄弟之間發生的事情再告誡我們:「在發生什麼事時,先不要衝動行事,凡是都要冷靜下來,再下定論。」


哇 哈哈 筵
2006-02-13 13:31:52
朱浩安
相信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吧,這是本很好看的書,裡面再講解東漢到西晉中間的故事,裡面有許多的故事和計謀,計謀有些在現代也出現過,三十六計中的幾種計謀就在裡面,像是:孔明的空城計、貂蟬的美人計和周瑜和黃蓋的苦肉計……等等;有些故事就變成現代常用的語句或歇後語,例如:關羽的過伍關斬六將、周瑜打黃蓋也就是現代的一個願打一個願哀、司馬昭之心也就是路人皆知。
  有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因該知道裡面有很多文武雙全、足智多謀的人,文武雙全大家最常聽到的因該算是關羽吧,關羽不但足文武雙全,還很重義氣,由於他們的國家打敗仗,他和他的大哥劉備跟三弟張飛走散,又被曹操抓到,因為當時他還帶著大嫂,所以就先住在曹操的地方,,一方面找他的大哥,另一方面照顧他的大嫂,曹操為了留住關羽,所以用了千方百計,但是關羽一心還是想去大哥那裡,日久之後,關羽知道了大哥的消息就趕緊跑到大哥那,中途還過武關斬六將,到最後終於見到了劉備,過了不久,劉備的大軍和曹操的大軍打了起來,曹操大敗,不過還是讓曹操逃走了,曹操過了趙雲和張飛的埋伏,到了關羽埋伏的地點,一開始關羽還是要斬曹操,但最後還是放走了他,可見關羽是多麼重義氣。
  足智多謀大家一聽就知道是孔明了吧,他不只會看星相還很聰明,他的空城技是現代三十六技的一技,這個故事是說,孔明在打仗時,剛好城裡的兵都去其他的地方打仗了,城裡剩下不到兩千五百人,剛好,司馬懿大軍來到,孔明想了許久,還是只剩下一個辦法,他就在城上彈琴,彈的好像心裡沒一絲慌張,司馬懿由於之前跟孔明打仗,一直都打敗仗,所以以為這又是他的計謀,就撤退了,這故事就是在猜對方的心理,司馬懿猜孔明有軍隊在裡面埋伏,孔明就猜到司馬懿猜城裡有伏兵,果然給孔明猜中,司馬懿最後才知道原來那是空城,不得不佩服孔明的才智了。
  三國演義裡面是有許多故事和計謀,直到現在很多人都還很喜歡看或玩這類的故事,像是三國志或遊戲裡的三國無雙,都是很受歡迎的,所以,有些書是很好看的,有些書是很難看的,好看的書不一定有很多的知識,難看的書也不一定是沒用的,像三國演義,有人覺得好看,有人則覺得很難看,一切都照著看的人的想法去想,但裡面含有許多的知識是許多人都這麼想的。
2006-02-13 15:16:35
陳宗旻
三國演義的故事裡,有很多非常著名的歷史人物,有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孫權和周瑜等等著名的歷史人物…。而我想介紹的歷史人物是智多星─諸葛亮,我想介紹諸葛亮是因為他神機妙算很有智慧,做事情會先考慮得很周詳,不會太莽撞。她淡泊名利隱居山中,經劉備三顧茅廬,誠心的邀請,他才終於答應劉備要當劉備的軍師,到了最後明明知道劉備的兒子不能成就大業,但是諸葛亮仍然信守當初對劉備的諾言,盡力扶持劉備的兒子。這份心真是令欽佩。
諸葛亮,字孔明,在魏、吳、蜀漢爭霸的三國時代,任蜀漢軍師,表現驚人。被劉備以「三顧茅蘆」之禮,請去當他的最高戰略顧問,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三分天下」之計,並且終生為這個目標,而東奔西走。西元221年,蜀漢建國,他就當了丞相,劉備死後,他輔佐劉襌,充實國力。西元227年,從事北伐。六出祁山,宿願未成,於西元234年,和魏軍對峙中,死於五丈原。敵將司馬仲達,在蜀軍撤退後,巡視蜀軍的陣營,曾說:孔明實在是一個軍事奇才。大家對孔明比較了解的應該是三顧茅蘆。
對諸葛亮的個性描述是這樣的,為人公正忠貞,天性淡泊,不慕名利,對付敵人常用一些神出鬼沒的妙計取得勝利。
諸葛亮是三國時代中最著名的軍師人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借東南風、空城計和五丈原之戰…幾乎所有非常有名的三國經典故事都圍繞著這位偉大的軍師,他真是叫一位叫人欽佩的歷史人物。
2006-02-13 18:31:15
小強
三國演義
諸葛借東風
自從孔明製箭後,要如何攻擊曹軍呢,黃蓋突然說:當然用火攻拉,這時曹軍也找到龐統,曹曹非常歡迎他,問他如果要做船去,又怕士兵會難受,該如何讓船步搖動呢?龐統說:當然又鐵鍊拉,這時曹曹看看風向說:龐統果然高明,周瑜也看了天象,突然吐血昏倒,士兵把他台回去後,這時孔明來了,問周瑜是不是用火攻,因為風向而沒辦法呢,別擔心,孔明跟周瑜說:我會奇門遁甲術,可呼風喚雨,如果要風,請在南屛山上設七星壇,周瑜馬上病好,後來三天後,突然讓曹曹來不及反應,而大敗,後來周瑜覺得孔明會妖術,一定要殺了他,但可惜,趙雲把孔明接走了,還說了一句:納其實不是妖術,而是我會看天象,預料出今天會有東風。
為甚麼孔明會那麼厲害?我真想知道,孔明還真是一個聰明的人,凡是都知道如何去運用,如果他拿來我們國家比較,一定可以當總統,我們先想想,如果劉備他們沒有去找孔明那他的國家一定起不來,如果剛剛趙雲沒有來接孔明的話,會怎樣?是不是劉備就一定會打敗仗?幻想看看,如果這些事情發生,會怎樣呢…。
我覺得孔明真是一個聰明人,我真想要他的頭腦喔,如果把孔明放到我們現實生活,他一定是總統位子的候選人,如果想要跟他依樣一定要好好讀書才行,而且要努力,三國的故事也有很多留在現代呢。
2006-02-13 20:12:36
偉芃
桃園三結義 黃巾賊作亂,劉備和關羽、張飛三人結拜為異姓兄弟,當時正是三月,桃花盛開,俗稱「桃園三結義」。他們招募鄉勇,討賊有功,劉備因此當了安喜縣縣尉。後來郡督郵來視察,需索紅包,張飛火大了,把督郵吊在樹上鞭打;後來怕上級追究責任,劉備便帶著關羽和張飛去投奔公孫瓚。
曹操有統一中國的野心,打敗袁紹,荊州劉琮投降後,擔心劉備先佔領江陵,於是率軍追擊劉備,劉備狼狽得連妻子兒子都沿途丟失,幸虧有趙雲捨命死戰,保住劉備的兒子劉禪的性命,又因張飛奮勇抵抗,阻截曹操的追兵,劉備才得以逃走。聯吳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後,形成三國鼎力之勢。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聽說曹操將南下漢中有進窺四川的企圖,心中非常著急,於是派人迎接劉備共同對抗曹操,劉備率領三萬多人馬進入四川,由於深得人心,不久就取代了劉璋,得到益州的領導權。建安二十四年,劉備進兵漢中殺了曹操大將夏侯淵,那年秋天,做了漢中王。可惜坐鎮荊州的關羽,不幸被東吳將領呂蒙所殺,荊州也被東吳收回。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漢,為了延續漢室大統,劉備即位,是為蜀漢昭烈帝;這時張飛又被殺,劉備立誓討滅東吳,為結拜兄弟報仇,諸葛亮勸導他,應該是個人恩怨為輕,以天下大局為重;但是劉備不聽,在該年七月率軍討伐東吳,卻被陸遜打敗,狼狽逃回白帝城,憂憤而死,享年六十三歲。
2006-02-14 18:48:31
洪妤瑄
三國演義 洪妤瑄
在三國演義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劉備他們三顧茅廬拜訪孔明,和孔明草船借箭。
三顧茅廬的故事是說,原本徐庶是來幫助劉備的軍師,正當劉備快要贏的時候,徐庶突然收到他母親所寫的家書,要他到曹操那裡去 ,但這其實是曹操的一個陷阱,但是當他要到曹操那裡去時,徐庶告訴劉備說可以去請孔明出山來幫忙,因此,劉備、關羽、張飛他們就尋訪孔明,可惜第一次去的時候孔明不在家,所以他們就只好回去了,第二次去時,是下大雪的天氣,所以張飛就很不耐煩的不太想去,但是沒想到,到了以後,孔明還是不在,第三次去時,關羽也開始不耐了,但是劉備還是執意要去,幸運的是剛好孔明在家,只是還在睡覺,所以劉備便拜託孔明的弟弟,讓他在外面等到孔明起床,因此,孔明便被他的誠意感動了,便決定幫助他了。
我覺得徐庶是一個很聰明、很孝順母親的人,只是因為誤信曹操的陷阱;但是反過來想,劉備才會知道孔明這樣的人才,也因為劉備很有耐心,才可以見的到他。因此,如果曹操沒有想出那個陷阱,徐庶應該就不會想要告訴劉備孔明的事,而劉備本身沒有什麼耐性的話,也就見不到孔明,劉備沒有孔明的幫助,就有可能無法建立自己的勢力,輕易的就會被曹操他們給打敗,也就沒有歷史上的蜀漢了。
再來是我覺得「草船借箭」的印象也很深刻,其中周瑜不僅善於用兵,才智也很高,但是氣量狹窄喜歡比較,每一件周瑜想到的事都被孔明料中,因此周瑜非常討厭孔明,一直很想超越孔明,所以,周瑜就想要陷害孔明。周瑜邀請孔明到自己的軍營來議事,談論敵我形勢的關係,但是我方還缺少很多作戰用的箭,於是,周瑜就要孔明造十萬隻羽箭,而且只給孔明十天的期限而已,沒想到孔明卻覺得十天太久了!萬一曹操急攻,豈不耽誤了大事,「所以最多三天就好了!」他這樣說,使周瑜非常驚訝,但是還是決定讓他在三天之內完成。孔明就叫魯肅預備了二十艘船,每艘船上派三十個士兵,十具戰鼓,然後用青油布蓋住船艙,船的兩邊,各堆放五十束草人。在第三天的傍晚,孔明和魯肅便往曹操的水師營開去,而曹操看到了,以為敵人來襲便馬上攻擊,一瞬間,箭如雨下般,往孔明船上的草人射去,孔明船上的草人射滿了箭,於是便命令士兵掉轉船身,回到自己的軍營,孔明利用這些箭,向周瑜交差,完成了他們之間的約定。
2006-02-16 07:33:42
基靜
劉備的個性英勇善戰又很急躁卻沒有應變的能力,常常被曹操算計,所以在戰場上很容易被曹操算計而戰敗。曹操的個性機智多謀,疑心疑鬼,疑心病重,對部屬經常用謀略的心態對待部署,因此,部署對他的心態很不滿。孫權的個性把事情都看的很輕,對部屬都很重視,信任部屬,所以,一些國事不願意來管,所以,往往國家出事較容易被別國侵犯,導致國家的滅亡。
在東晉有一個叫王隱的人,他寫了一本叫《蜀記》的書,裡面寫了很多事情,其中裡面有諸葛亮的五件事情,其中第有一件說,諸葛亮派將軍去別的地方打戰,指留數千士兵在城裡假扮成老百姓把城裡的大門打開,灑水的灑水,放羊的放羊,其他市兵就在成外守株待兔,等待時機的到來,例用地形的高處照望敵軍的來臨再幾十里延處可以清楚的嚴處看到敵軍的一舉一動,等到敵軍靠近城門時,縮小主力軍的攻擊範圍,在最短的時間範圍以外往內包,包圍敵軍,使敵均無法脫離困難,在這種的戰爭中讓敵軍來不及反抗,敵軍想乘機脫逃,想往四面八方逃走,結果,一個接著一個的被逮到,就逮到城內,逼問逃走得士兵,你們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要襲擊本軍,是哪一個將軍派你們來攻打城內的設備,浪費雙方的士兵以財物。
不過,裴松之早就對這個「空城計」作過分析,說明不可能有這種事情發生。理由是,諸葛亮初屯陽平時,司馬懿還在宛城為荊州都督,不可能與諸葛亮大戰。後來司馬懿由此攻蜀,沒有打成,在這前後,就再沒有陽平交兵之事。何況,司馬懿率兵二十萬,就算懷疑有伏兵,也不至於退走,他可以就靠近設下防禦。還有,諸葛亮也不會讓魏延統重兵單獨行動(諸葛亮一直知道魏延有叛變之心)。所以,《三國演義》寫諸葛亮的「空城計」,根據的顯然是一個不可信的傳說。
2006-02-19 23:45:3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