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博物館參觀完,順著走就會進入聖彼得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Pietro ,佔地 23,000平方米,著名的圓頂穹窿有 42米,頂高約13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可容納超過六萬人。
西門彼得是耶穌的12門徒之一,據說在羅馬暴君尼祿 Nero 統治期間,彼得來到羅馬傳教,擔任了第一任羅馬主教,後來殉道並埋葬與此。西元 326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在聖彼得墓地上興建舊的 『老聖彼得教堂』,歷時三十年建成。『老聖彼得教堂』和羅馬早期的教堂一樣,入口在東邊,後廊在建築物的西邊,後來的聖彼得大教堂也維持了這個配置。天主教教堂基本上就是墓園,而且越是有名的教堂,愈是達官貴人的專屬墓園,『老聖彼得教堂』可以說是歷代教宗的專屬墓園,不過到15世紀時『聖彼得教堂』已殘敗不堪使用,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宗朱利斯二世決定重建這座教堂,畢竟是以後自己要住的地方,有錢當然要弄大一點、裝潢好一點。
西元 1506年開始動工重建聖彼得大教堂,長達120年過程中,先後由布拉曼特 Bramante 和 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擔任建築師,整個教堂建築呈現拉丁十字型(也就是一豎較長、一橫較短交會而成的十字架),教堂內部金壁輝煌,以多種不同顏色的大理石做裝飾,集結了眾多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作品,而其中最著名的大圓頂就是出自米開朗基羅之手,直到西元 1626年才完成今日大家所見到的巴洛克風格的大教堂。
教堂內部覆蓋在聖彼得墳墓正上方,有高29公尺、重3.7萬公斤的聖體傘 baldacchino ,這個巴洛克風格的聖體傘建於西元 1624年,是全世界最大的銅鑄物,每根螺旋圓柱粗到要兩個大人才能環抱,聖體傘之下有是通往地下墓室的階梯,但是不對外開放參觀。
面對聖體傘、主聖壇,右手邊第一件藝術品就是《聖殤》 Pieta。怎樣簡單辨認這個藝術品貴重不貴重,就看你跟他的距離隔多遠,還有設置的防護措施。《聖殤》整個被透明防彈玻璃包圍起來,你就知道《聖殤》在大理石雕像界的地位是多麼地崇高。
《聖殤》可以算是米開朗基羅打響知名度的作品,創作於西元 1498–1499年,作品完成時米開朗基羅(西元 1475年生)才24歲。據說雕像完成後就很受好評,但是大家都誤以為是另一個人克里斯多弗羅·索拉里的作品。米開朗基羅知道後,故意在雕像中聖母胸前的肩帶上刻下了 MICHAEL ANGELUS BONAROTUS FLORENT FACIEBAT,昭告天下這是我來自佛羅倫斯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而這件雕像也就成了唯一一件有米開朗基羅簽名的作品。米開年輕時創作的雕像,做工是很細緻的。但是這個《聖殤》的特別之處並不是雕工,而是對這一個主題的解讀呈現方式,宗教故事聖母瑪利亞抱著被釘死的耶穌屍體,這個主題或說畫面對當時的人來說並不陌生,是很熟悉常見的主題。不過他們看到的版本,多是比較老態、哭臉的聖母。米開的聖母說是少女也不為過,而且聖母瑪利亞表情很克制,不是大列列外顯的情緒,似乎若有所思....
聖彼得廣場 Piazza San Pietro 長340公尺、寬240公尺,位於聖彼得大教堂前。西元 1656年,教宗亞歷山大七世希望讓從世界各地前來朝聖的信徒可以齊聚在大教堂前,在重要時刻與教宗一起歡慶聖典,於是請貝爾尼尼 Giovanni Lorenzo Bernini 設計了這個橢圓形、巴洛克式風格的廣場。
聖彼得廣場兩側的四排廊柱共有 284根圓柱和 88根方柱,朝向廣場的廊頂上立有 140尊高約 3.2公尺的大理石雕像,這些雕像都是羅馬天主教會歷史上的殉道者。如果從天空向下俯瞰聖彼得廣場,就像是一雙手臂環抱著廣場上的群眾。
聖彼得大教堂廣場上的有一根高達 25.5公尺的埃及方尖碑,這個方尖碑本來是羅馬皇帝卡利戈拉於西元37年從埃及運回裝飾他所建的競技場。 西元 1586年時,教宗西斯都五世決定將此方尖碑移到聖彼得廣場現今的位置上,當時動員了大批人力歷經四個月才完成! 方尖碑兩側各有一座高達14公尺的噴水池,右邊那一個是由馬德諾於西元 1614年所打造的,而在左側那一個則是由貝爾尼尼於西元 1675年模仿製做的,以符合文藝復興時代追求左右對稱的美感。
聖彼得大教堂正面是由廣場噴水池的設計師馬德諾於西元 1607年所設計,費時七年完工。教堂正面是用一排柯林斯式列柱分隔出一樓五道門,二樓五個陽台,其中位於中央處的陽台就是所謂的-祝福陽台。歷任新當選的教宗都會在此陽台上第一次公開露面,接受群眾的歡呼與掌聲。
梵蒂岡城國整個被義大利國土包圍,基本上軍事防禦也是由義大利軍隊負責。但是教宗的近身保護工作傳統以來都是由瑞士人負責,也就是宗座的瑞士近衛隊 Guardia Svizzera Pontificia。以前教皇跟一些國家的關係常常會有變化,歐洲的政治勢力興衰也是變來變去,曾經法國跟義大利同時有各自的教皇國。中古歐洲掌權的國王因為受制於宗教,常常都要聽教皇的,所以反過來掌權的人會處心積慮地讓自己的人馬變成教皇...。萬一跟教皇關係不好,沒辦法讓教皇為他辦事,就乾脆跟宗教決裂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英國的國王亨利八世~ 離題了這個以後再講。
總之教皇需要誓死保護他人身安全的護衛隊,各國人都可能被自己國家的國王牽制心懷鬼胎,瑞士這個永久中立國比較能取得教宗的信任,西元 1506年由教皇朱利斯二世建立。西元 1527年5月6日,在羅馬之劫中,瑞士近衛隊為履行職責掩護教皇撤離而進行了慘烈的戰鬥,189名士兵中有147人陣亡。5月6日也因此被作為瑞士近衛隊重要的紀念日,2006年5月6日,瑞士近衛隊成立500週年,梵蒂岡舉行了盛大的紀念活動。瑞士近衛隊同時也得到了絕對忠誠的評價,直到今天都是梵蒂岡的保護力量以及儀式象徵。這個特別的組織瑞士近衛隊入選資格必須是單身男性、瑞士公民、天主教徒、年齡介於19歲至30歲之間、身高至少174公分、有民證而且必須完成瑞士軍隊的基本訓練。雖然是從事保安工作,但他們的衣服有點搞笑,somehow 讓人聯想到小丑。
參觀完聖彼得大教堂,導遊艾瑞卡帶大家到西班牙台階介紹一下週圍景點,還有怎麼回飯店,就放牛吃草讓團員自由活動,艾文跟簡姐姐就是隨便走走逛逛,沒啥戰鬥力就回飯店休息了。
今天晚上旅行社有安排夜拍,這個行程是旅行社強調主打的獨家行程,說實在這個羅馬夜拍的行程,對艾文來說沒啥特別的吸引力,艾文不會因為這個參團。不過親身經歷過後,我真的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蜜月的夫妻會為了這個行程想來參加。 艾文當初之所以選擇這個行程,只是因為參加過這個旅行社的其他行程,覺得這家旅行社品質控制得還OK,單純在可以的時間選了天數長的行程。因為參團就是放空,我根本沒很認真研究他的行程。阿Q地講參團就是要沒有期待,才不會因為跟設想的不一樣而不開心。(其實就是懶而已...)
旅行社其實是跟一位朱大哥配合,朱大哥應該算是在羅馬開個人工作室接案子,他自己有配合的司機跟攝影師,一組三人會帶團做羅馬市區導覽並進行外拍,這個行程的重點當然是外拍而不是導覽。大巴士在羅馬是不能隨便路邊停車的,都要停在大巴士專屬的停車場,而行動攝影棚的重點就是要快速地移動到真真正正的羅馬遺蹟景點,朱大哥戲稱義大利司機是羅馬最牛的司機,在景點間看準時機亂停 快、狠、準 地接送團員。朱大哥自製了一台行動攝影棚小推車,配備了打燈、攝影的各式道具。每一個景點朱大哥都設定好了最佳拍照點,團員們輪流拍照,一個景點都會拍兩三組不同的動作,朱大哥擔任動作指導教大家怎麼擺動作,專業攝影師會幫忙拍照,然後把照片錄成 DVD 給大家。比較詭異的是雖然是在羅馬現場拍的,但是有些照片看起來真的很像是在綠幕 key 出來的~ 滿好笑的! 真的很假!! 除了有自己在羅馬外拍的照片感覺很不錯外,這個行程最有趣的地方是看其他團員的互動反應,有些人很害羞、有些人很放得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