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那達 Granada 這個字是石榴的意思,這裡是西班牙境內最一後一塊回教統治地,西班牙有一段時間是被摩爾人統治,摩爾人統治的西班牙慢慢分裂成小城邦各自自治,偏北的基督教勢力跟偏南的回教勢力各有占據地,也就是有很多國王跟蘇丹,彼此也會不時借兵跟自己同信仰的鄰邦打來打去,很長 一段時間當時的君主野心都不是很大,對於不同宗教的容忍度都還好,沒有一定要『統一』的決心。
關於西班牙光復一統的大業,是有關三個費南度的故事。11世紀北方的卡斯特國王費南度一世開始所謂的光復大業,當時他沒有實際去佔領回教或是天主教的城邦,而是讓他們臣服於卡斯特王國,承認費南度一世這個天主教國王是最高統治者,每年定時進貢或不定時得依指示出兵協助戰事,在費南度一世統領之下的眾城邦國是多宗教的。經過 200 多年後,費南度一世的後代費南度三世,開始想要宗教的統一,所以費南度三世出兵攻打這些回教城邦,進行所為西班牙國內的十字軍東征,一路打一路勝。終於到了最後一個回教統治地格拉那達城邊紮營,以當時的態勢格拉那達是沒有機會贏的,格拉那達的國王阿爾瑪哈 Alhamar 做了一個突然的決定,自己獨自一人潛到費南度三世面前,表示忠心地向他臣服...~ 就這樣一個突然又大膽的舉動,打動了費南度三世,決定讓格拉那達在他的統治下維持自治(這個例外讓他的天主教統一西班牙大夢未竟全功)。第三個費南度二世就是有名的男王,他不是卡斯特王國的國王,而是阿拉貢王國的國王。
這是塞維亞大教堂裡的費南度,他手裡的矛刺穿了石榴~ 意謂攻下格拉那達。
=========================================================
伊莎貝拉是卡斯特國王胡安二世和葡萄牙公主的女兒。1454年,胡安二世死,伊莎貝拉的異母兄恩裡克四世(綽號「無能者)繼位。少女時代的伊莎貝拉很不順利,恩裡克繼位後,她同母親、弟弟阿方索搬到阿雷瓦洛一個幽閉的城堡裡居住。其母(與女同名,也叫伊莎貝拉)患有精神病,時而發作。但這並不影響伊莎貝拉受到來自薩拉曼卡大學的老師們的良好教育。
1468年,對恩裡克四世不滿的貴族們擁立阿方索為王,一場兄弟鬩牆的內戰由此開始,不久阿方索突然死去,反對恩裡克四世的貴族又抬出了伊莎貝拉公主來繼續與之對抗。最後雙方終於達成和議,停止內戰,全體貴族都必須宣誓效忠恩裡克四世,伊莎貝拉公主則成為王位繼承人,但規定她的婚事必須得到王兄的批准。
十分有心計的伊莎貝拉公主派親信侍從到各國去私訪年輕王子。反饋回來的結論是,阿拉貢王子費南度二世品貌出眾、英勇善戰。伊莎貝拉便與費南度通信往來,最後終於私定終身。但恩裡克四世卻要把她嫁給葡萄牙鰥居的國王阿豐索五世,企圖把伊莎貝拉抓起來。於是,1469年,伊莎貝拉迅速同費南度王子訂婚,然後借助阿拉貢的軍隊武力反抗王兄的干涉。這段看來像戲劇的風流韻事,最終成全了西班牙作為一個國家的統一。
恩裡克四世以伊莎貝拉不遵守協議為由,剝奪了她的繼承權,改立他自己的女兒胡安娜,但由於恩裡克有性無能之名,多數貴族均認為胡安娜的血統存在疑問。1474年,恩裡克死,伊莎貝拉和胡安娜均宣佈自己繼位,她們分別借助夫家阿拉貢和葡萄牙的力量,得到國內一部分貴族的支持。經過4年戰爭,葡萄牙軍隊被擊敗,伊莎貝拉終於坐穩了王位。伊莎貝拉是虔誠天主教徒,在1478年於教宗支持下成立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一年後阿拉貢國王去世,,費南度也正式成為阿拉貢國王。
1480年倆夫妻召集群臣跟34位平民代表制定了一系列法規/法律,為未來西班牙的統一立下基礎。
1492年1月伊莎貝拉的軍隊攻下了統治西班牙南部長達700年之久的摩爾人重鎮格瑞那達,完成伊比利半島收復失土運動,也讓天主教教義更加落實。同年,在對哥倫布向西航海去印度計劃的三次拒絕之後,伊莎貝拉終於同意資助哥倫布的探險。
生活中的伊莎貝拉一世,高貴而素雅,總是穿一身白色的衣服,以「白衣女王」聞名於世。
伊莎貝拉被安葬在格拉納達的王家教堂。
=============================================================
西班牙國旗又稱為「血與金」,旗面由三個平行的長方形組成,中間的黃色,占旗面的一半,上下兩邊有兩個面積相等的紅色長方形,黃色部分偏左繪有西班牙國徽。 紅、黃兩色是西班牙的傳統顏色,傳說是來自鬥牛場:紅色是鬥牛士的鮮血,而黃色則是鬥牛場泥土的顏色。兩色分別代表組成西班牙的四個古老王國。這面旗幟的基本圖案最早在1785年由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選出作為戰爭中的軍旗,此後就一直是國家的象徵。1977年成為西班牙的正式國旗。1981年,西班牙決定用國徽的圖案來取代原來旗面上的一枚盾徽圖案。
西班牙國徽有幾個部分組成 :
1. 左上角紅底黄色城堡代表卡斯特王國,2. 右上角白底紫色的獅子代表萊昂王王國,3. 左下角黄紅相間的直條代表阿拉貢王國,4. 右下角紅底金色鎖鍊代表那瓦拉王國,5. 四個王國下方小小的石榴部分代表格拉那達,6. 四個王國中間紅邊藍底金色百合花部分代表波旁王室的一支(三朵百合花,象徵國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團結)。7. 兩旁立柱代表西班牙本土與美洲西班牙語系國家,上面彩帶寫著 “PLVS VLTRA” ,意思是 “更深處、更遠處” ,意指西班牙海外領土;左邊立柱上的王冠代表的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右邊立柱上的王冠和整個國徽頂端的王冠是西班牙王冠。8. 且頂端的大王冠是西班牙國家權力的象徵。
經過以上如此說明,應該對於格拉那達的歷史定位有更清楚的了解,而 La Alhambra 阿罕布拉宮就是格拉那達的皇宮。
阿罕布拉宮阿拉伯語 الحمراء,拉丁語 Al Ħamrā,是「紅色城堡」的意思。阿罕布拉宮位於格拉那達城外西南方的山崗上,最初原址建有要塞稱為 Al-Andalus 是一座軍事堡壘,直到 1238年,納斯爾王朝(Nasrites)的蘇丹國王將這座軍事要塞改建為皇宮,阿罕布拉宮自此成為王室居所。1492年,西班牙伊莎貝拉女王與費南度國王光復這塊失土之後,開始建設屬於天主教世界的建築物,其中包括教堂與聖方濟各修道院。之後,卡洛斯五世(Charles V)更進一步拆除部分建築,改建一座以自己的名字為名的宮殿,使得這座以伊斯蘭文化為基礎的城池同時有著文藝復興的風格。
18世紀至19世紀中,阿罕布拉宮曾經一度荒廢,成為小偷與乞丐聚集之地。1808年至1812年,拿破崙大軍更把這邊當作駐紮的營地,在這段期間,不但挖掘甚至炸毀部分的塔樓。1829年春天,美國作家華盛頓.歐文(1783—1859)來到這裡訪古探幽,沉醉於摩爾人文化的他在這裡流連忘返,住了三個多月,寫出了集隨筆與傳奇於一體的文學巨著《阿罕布拉宮》,重新讓西班牙人重視起這塊珍貴的歷史古蹟,開始整修開放大眾參觀...,阿罕布拉宮 1984年被選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
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 (1783/4/3-1859/11/28),享有「美國文學之父」盛名,生於美國紐約州曼哈頓一個富商家庭,是美國著名作家、短篇小說家,是一名律師,也曾當過政府官員,曾經擔任西班牙及英國的外交官...。
歐文從少年時代起就喜愛閱讀英國作家司各特、拜侖和彭斯等人的作品。中學畢業後,他遵從父命在律師事務所學習法律,但他的志趣卻在文學方面。在文學上最為著名,為人所知的作品包括《李伯大夢》、《沉睡谷傳奇》等。
1826年,歐文到西班牙蒐集了許多有關哥倫布的珍貴資料,遊歷了格拉那達的名勝,並在阿罕布拉宮逗留了將近三個月。這一切激起了他對研究西班牙歷史的興趣。1929年前後,他寫了三部有關西班牙的著作:《哥倫布傳》、《攻克格拉那達》和《阿罕布拉宮》。在這些作品中,歐文以講故事的形式,揭露了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歌頌了摩爾人為追求自由幸福而進行的鬥爭。
=======================================================
華盛頓歐文到阿罕布拉宮的時候,發現根本沒人在看管這個古蹟,其實當時這是分派給當地行政官員的官舍,但是當地官員根本不想住這個亂七八糟的地方。華盛頓歐文在徵得當地主管的同意下住進阿罕布拉宮,在這個房間寫下『阿罕布拉宮的故事』。從此,這一本書讓世人了解阿罕布拉宮的故事,也讓西班牙人重新再發現他們手上的珍寶。阿罕布拉宮本來也應該跟許多清真寺一樣,面臨被拆毀或是改建的命運,但是當伊莎貝拉跟費南度到達這座宮殿時,驚豔於摩爾人只以灰泥、木材、和磁磚創造出來的宏偉建築,不忍將它破壞而保留下來。當時原意保留,實際上時間流轉還是改建了不少地方,所以現在我們所見的阿罕布拉宮充滿混血兒的遺跡。
阿罕布拉宮分四部份:1.皇宮 Palacios(納斯爾宮) 2. 城堡 Alcazaba 3. 軒尼洛里菲宮 Palacio del Generalife(後花園) 4.卡洛斯五世宮殿。
從納斯爾宮的入口進去,先會來到杜斯雅爾廳 Palace de Mexuar,這裡是官員的行政區與法庭,石灰樑柱上盡是雕工精細的可蘭經文,或許象徵著這是行政與法律的最高指導原則。循著指標前進,將來到一個有著長方形水池的中庭花園,這裡是蘇丹國王的辦公區域-桃金孃宮 Patio de los Arrayanes,池水映照宮殿與樹影,巧妙的擴大了中庭的視線空間,營造出雍容華貴的巍峨氣勢。在這裡拍照就是要照出他的倒影,好像泰姬瑪哈崚一樣。
愛惡搞的人來了,底下是很正常的回教式的柱子牆壁雕花,抬頭往上看天花板被改建成哥德式禮讚雙王 Y 伊莎貝拉和 F 費南度
面對著水池、位於中庭北側的是外交廳 Salon de los Embajadores,那裡是謁見皇室成員以及進行慶典儀式的地點。華麗的天花板上描繪著伊斯蘭世界的天堂,精雕細琢、巧奪天工。最北側的窗戶往外望去,可以將格拉那達盡收眼底。當蘇丹國王在窗邊看著這塊土地時,應該有著天下之大唯我獨尊的快感吧!只不過,世事總是無常,當年納許王朝的Boabdil國王也是在這裡簽下把格拉那達歸還給西班牙王國的合約,不知道他看著窗外的格拉那達簽下合約的那一刻,是怎麼樣痛苦糾結或無奈的心情。
離開桃金孃宮再往東邊走去,就會來到阿爾罕布拉最為著名的獅子宮 Patios de Leones。一走進獅子宮,我們立刻被宮殿中的雕樑畫棟與輕盈優雅的建築風格震攝住了。作為客廳用的的獅子宮四周環繞著 124 根石柱,或單柱、或雙對而立,支撐著精雕細琢的馬蹄形拱門。宮殿與綿延的連拱廊柱都是以乳黃色的石材建築而成,當光線穿過迴廊照射進來,暈染出淡淡的金色光芒,四周升起一股華麗而神秘的氛圍。
往獅子宮的中庭望去,中央是個有半個人高的圓形大理石水池,水池的四周是 12 隻面朝外的石獅子,口中吐著接引自圓形水池的清水。清水落在環繞於石獅子腳邊的水道中,圓形水道四周又設計了四條水道,將清涼的流水導引到中庭四周的內殿(我們參觀的時候正好在裝修)。
環繞獅子宮四周的迴廊分別通往四個內殿,其中,南邊的是亞本塞拉廳 Sala de los Abencerrages ,進入這間房間,請務必抬頭看看天花板上的星狀穹窿設計,如鐘乳石一般絕美而繁複的造型,令人讚歎不已。當陽光透過星狀穹窿的 16 扇窗戶照射進來時,產生一種如夢似真的迷濛美感,彷彿這是迎接人們通往人間仙境的通道。不過,這個美麗的廳堂卻有個殘忍的傳說,相傳亞本塞拉家族的領袖居然去調戲國王的寵妾,全家人因此在這邊遭到誅殺,投射而入的光線清楚照射的卻是地上的斑斑血跡。
位在獅子宮北側的是雙姐妹廳 Sala de las Dos Hermanas,因為宮內有兩個白色大理石柱而得名。雙姐妹廳八角形的天花板所鑲嵌的鐘乳石狀設計比亞本塞拉廳更加繁複,據說類似蜂窩狀的格子超過了 5,000個以上。這裡是蘇丹國王嬪妃的居所,更裡面的內室則是更衣室,緊鄰著內室有兩個露台,讓嬪妃們可以坐在窗台旁觀看窗外的景致。卡洛斯五世後來將窗台旁邊的小花園改建為達瑞克莎花園 Mirador de Daraxa,在這裡種滿柏樹、檸檬與柑橘樹,當清風襲來,彷彿能夠聞到空氣中透著淡淡的草香與柑橘的香味。
穿過雙姐妹廳之後,將會來到帕塔爾宮 Palacio del Partal。只見位在山坡邊緣的宮殿前面是一個長方形的綠色水池,宮殿映照在水池上,形成美麗的倒影。而宮殿正面與背面皆為穿透式的迴廊設計,讓我們從帕塔爾宮正面望去就可以看到對面山頭的景致,整個宮殿看起來就好像是飄浮在天空上的空中之城,而有著美麗倒影的長方形水池則是載著城堡飛翔的綠色魔毯。
上面的壁飾有沒有似曾相似的感覺~ 這是國徽的一部分。下面這個房間也是後來改建的
軒尼洛里菲宮(Generalife)是國王的夏宮,天氣熱國王要睡午覺就會坐著轎子來到這裡。艾文腿很痠,第一天的行程結束時,其實就已經進入半殘階段,每天都是堅忍地用意志力繼續走行程,啊~ 真是羨慕蘇丹國王... 軒尼洛里菲宮也是國王的後花園,有綠色小迷宮,各式香料花草、還有著名的水道迴廊及噴泉設計。這裡的感覺非常 Napa(指米國酒鄉),天空很藍、氣氛很悠閒,讓人的心情自然放輕鬆 。摩爾人非常善用水,因為他們一日要淨身膜拜五次,所以很會利用連通管原理引水。
御溝園 Patio de la Acequia 以及莎塔娜廳 Patio de la Sultana 的宮殿前方有著長型的渠道,渠道兩旁花木扶疏、綠意盎然,渠道兩旁的噴泉孔不斷湧出清涼的泉水。這裡的噴泉設計是利用地勢自然的高低差,不需要 pump的純自然動力的噴泉。走在狹長水道錯落花木間,潺潺的清涼流水讓人神清氣爽。
這個就是石榴!! 格拉那達!!!
卡洛斯五世宮(Palacio de Carlos V)
在納斯爾宮入口處的對面就是卡洛斯五世宮,這是卡洛斯五世在1527年在這座城堡的中央位置建了一座佔地寬廣、氣勢雄偉的皇宮。卡洛斯五世宮的正面大量運用古典的素材,大型的石塊、愛奧尼亞式的羅馬圓柱、山形牆,典型文藝復興時期對稱、簡潔的風格,展現出王者的風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