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演講,主講人是駱以軍,!還以為終於有台灣人得到諾貝爾文學獎了!就在這個誤會之下,我報名了這次的演講。
來到崇華廳才發現原來諾貝爾獎的得主是莫言,一個我從未聽過的作者,朋友告訴我,莫言是個大陸人,個人有偏向共產主義的色彩,因此許多大陸人不認為他該得這獎,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諾貝爾文學獎應該無關政黨色彩……,我還在思考這話時,駱以軍老師伴隨著掌聲上台了,他以一襲輕快的語氣開場,講了兩個兒時"他爸爸"告訴他的,關於妖的故事,開啟今天的主題"妖怪與孩子"。談到妖怪,想起從前看過張曼娟的《妖物誌》,那是一群美麗、浪漫、帶有一些人七情六慾的妖,是妖與人的短篇愛情故事,每一篇的結尾都留下了遐想的空間,這使我對妖的想像始終脫離不了粉紅色的氛圍。不過,今天莫言所寫的妖,就不一樣了。
在毛澤東的年代裡,有一群年輕人,被迫從小時候民間農村生活抽離,進入一個他們未知的年代-所謂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以人類學式眼睛的觀察,在腦中堆砌沉重的石子,堆出了一本一本經典的小說,莫言就是其中之一。
《紅高粱家族》《酒國》是早期的莫言,故事的主人翁總會說,"我爸爸"、我爺爺"、"我外婆"告訴我......,以孩子的口吻帶著讀者回到那個年代,用稚嫩的眼光閱讀各種奇人異事、莊稼之事、民間軼事、兒女之事等,我們彷彿聽到老人家操著民間的語彙,訴說從前的傳說阿、祖先的故事啊、告誡孩子千萬要做個好人。而到了後期,莫言的三本長篇小說《檀香刑》《生死疲勞》《蛙》,所描述的又是另一種風格了。這三本書,看來就像恐怖小說一樣,我們會讀到許多瘋狂的、畸形但卻充滿正義感的施刑者,和一個個受刑人,種種個體的扭曲,並不單只是身體上受的暴力,那破碎的肢體,更是過去中國這片土地、這群人民的身體啊!莫言帶著某種憤慨、以及無奈,眼睜睜地看著過去強悍的大地之母,硬生生地被潑上了墨水,整張地圖變得模糊不清,整群人民也血肉模糊、四分五裂,一瞬間,某種情感消失了。
在共和黨的年代,政府的一胎化政策,殺死了無數女嬰,魯迅帶著我們高呼"救救孩子"。這是我們看到的無辜,這是我們的不忍,而當地的小孩呢?他們習慣這樣殺戮的行為之後,失去人性,存活下來,變成一個個冰雕的孩子,長大以後,在嘲弄中狂歡,在血肉中享樂,圍觀彷彿變成人間一大樂事。這些人,理所當然地,再造出下一批惡童,從此開始循環,而在這個日漸冰冷的世界裡,長輩們只能看著他們,悼念那回不去的情感。
演講到了這裡,我想我明白,莫言是懂得那個年代發生的事,所以才將這些意識形態,灌輸在角色上面,把這三、四代的生命那難以言喻混亂,和失去人性的肉體,融為一個故事,再這些恐怖的角色上,一一爆炸。聽完這場演講,我的內心是失落的,恐懼著莫非我也早已回不去最初的自己?而這個問題卻是沒有答案的,能做的只有透過不斷的閱讀來反省,試圖拾回自己原有的面貌。
文章定位:
人氣(45) | 回應(0)| 推薦 (
1)| 收藏 (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那些 |
此分類上一篇:
_.催眠術.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