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23 08:37:54| 人氣2,68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武郡保的故事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武郡堡

 

    大武郡東、大武郡西保均為諸羅山社系大武郡社的鹿場,漢人入墾先設大武郡堡,在分設東、西堡[1]

 

   大武郡包含今彰化縣埔心、社頭二鄉全部,田中鎮、永靖鄉大部分以及員林鎮、溪湖鎮、田尾鄉的部分,並且也包括了南投縣的南投市與名間鄉各一小部分,全保約在燕霧堡南方。


    本保設置於康熙六十年代(約1720年代),因本地有原住民大武郡社聚居,遂稱為大武郡堡,西元1734年(雍正十二年)分為大武郡東、西兩堡,到了乾隆年間則省稱為武東、武西兩堡。以下分述武東、武西兩堡的開發過程:


(一)武東堡:
    
本堡部分土地與燕霧堡一樣,在西元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由施常齡向半線社取得土地開墾,另有部分土地,則是在乾隆初年由泉州籍蕭姓墾首向大武郡社承墾,當時建成的聚落有枋橋頭(今社頭鄉橋頭村)、紅毛社(今田中鎮大社里)、篤乃潭(今田中鎮頂潭、中潭等里)等庄。而在西元1764年(乾隆29年)以前,已有枋橋頭街形成。

 

(二)武西堡:
   
本堡原為大武郡社所屬埔地,康熙末年,廣東籍漢人著手開墾,乾隆中葉,全堡土地大致墾成,當時建立的聚落有埔心(今埔心鄉埔心村一帶)、湳港(今永靖鄉湳港村一帶)等庄。[1]

 

    田中鎮的開發始於康熙中葉,漳州南靖縣許若麟的移墾,康熙末年,八堡圳及十五莊圳先後竣工,分別流經田中鎮之東西兩側,遂招徠大批移民入墾,計有南靖縣石光、龍溪縣謝比夕、長泰縣盧仕通及安溪縣卓佐等人之墾植。至雍正年間,有漳籍墾戶林廖亮拓建沙仔崙莊(今沙崙、新民二里),其後復有南靖縣許質樸、許利及安溪縣孫良陸續來此墾殖。[2]



[1] 以上資料主要依據伊能嘉矩編<<大日本地名辭書讀編>>,頁83。但伊能氏認為施長齡氏在武東、燕霧上、下堡等地的開墾活動,於1709年告成,但臨時土地調查局編<<台灣土地慣行一般>>,頁51,則認為是從1709年開始,此處採用<<台灣土地慣行一般>>一書的看法。

[2]轉引字劉俊龍<<水圳建設與彰化平原的開發>>,民國八十二年六月,成大歷史語言所碩論,頁36

 

台長: 多爸
人氣(2,683) | 回應(2)|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戀戀卓乃潭 |
此分類下一篇:彰化平原的開發(含人口與水利)
此分類上一篇:文獻中的卓乃潭

你好...最近開始的寻根之旅因舊地名和混亂的戶政停滯
幸好有看到你寫的文章

想請問你舊地址
彰化廳武東堡卓乃潭庄196番地

現在大約在那..還找的到嗎?
因為我在台南..老一輩皆無...很冒昧請問你..
如果你有看到我的留言可否回覆至我的E-MAIL
謝謝
2012-05-09 18:50:41
Jacob Chan
彰化廳武東堡卓乃潭庄196番地
現位於彰化縣田中鎮中潭里。
資料來源:
http://house.chcg.gov.tw/tienchun/99more/main.asp?main_id=1582
2014-12-04 10:08:4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