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29 20:55:14| 人氣7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卓乃潭三景--八堡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八堡圳八堡圳貫穿該龍潭里,也流經三潭國小的校園北側,兩旁的圳岸植有翠綠的小葉欖仁樹。水圳西側有較多住家,圳岸亦成為重要的交通要道,近幾年在晨間或傍晚時分,有不少居民扶老攜幼至圳岸散步或騎自行車,成為當地的一項運動休閒的好去處。這條陪伴我們幾百年的水圳,就是台灣彰化平原開發史上有這重要貢獻的八堡圳。

清朝康熙年間,一位大地主施世榜見到台灣中部有高山,水流落差大,夏季水源充沛到氾濫成災,但是到了冬天乾季卻又沒水。所以於康熙四十八年(西元一七○九年)開始建造水圳,來解決灌溉問題。自鼻仔頭(今彰化縣二水鄉)設圳頭,挖掘渠道,引用濁水溪的水來灌溉農田。水圳的建設十分艱難,所幸有位自稱林先生的水利專家前來,教導利用藤竹做成壩籠,安置在河中將溪水引入大圳。在滿水期時,壩籠可以避免水勢直衝圳道,破壞水圳;乾旱期可以匯聚水源導入圳道。

它是以藤編成之頭寬尾狹之圓椎型壩籠,狀如倒筍,故又稱「圓筍」或「倒筍」。「壩籠」在旱季有導水入圳的功用,雨季且能堵濁水溪水氾濫侵蝕河堤之功能。用此壩籠施世榜花了10年時間,終於在康熙五十八年竣工,流經一百零三莊,灌溉當時彰化縣全區十三堡中的東螺東堡、東螺西堡、武東堡、武西堡、燕霧上堡、燕霧下堡、馬芝堡及線東堡等八堡,為清代全臺最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其灌溉面積一萬二千餘甲地,涵蓋一半以上的彰化縣域。

完成的水圳興建,由於是引用濁水溪之水,水圳最初被稱為「濁水圳」,又因為這條水圳屬於施家的產業,大家都稱為「施厝圳」。水圳灌溉的面積包括當時彰化平原十三個堡中的八個,因此又稱「八堡圳」。

台長: 多爸
人氣(7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男女話題(愛情、男女、交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