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30 22:24:50| 人氣2,0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5/12/30 尷尬的會議(會外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自從星期三至南投縣信義鄉風櫃斗賞梅當天開始,一直呈現陰雨綿綿的天氣,這對十二月的田中而言,實在是很反常,因為,一般來說,進入冬季的田中氣候一向都很乾燥,我的皮膚為了要度過這乾冷的季節,不得不塗抹一層令人難受的保濕乳液。這樣的天氣,也讓人心裡增添了淡淡的憂鬱情緒。

今天上午,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代替校長與資訊組長至二水的復興國小參加校際合作課程的會議,出席的人物幾乎都是各校的校長及主任,只有我是實習老師,這讓我顯得有些尷尬,加上我對會議的內容並不清楚,因此,總覺得很不能適應,唉!其實,我對整個會議實在一點興趣都沒有,要不是復興國小的許校長告知,會後會帶大家去參觀在二會赫赫有名的「董坐石硯工」作室以及大邱園休閒農場,我可能早就落跑啦!

會議的內容無非就是跟大家報告一些工作進度以及接下來要各校要完成的事項,似懂非懂的渡過一個多小時,終於要出發前往董坐工作是囉!和復興國小一樣,董坐石硯也是位於員集路上,交通上很方便,以小時候開始和父親送貨到斗六的路程一定會經過,但是當初並沒有特別的重視,要不是大學時代,學妹小卓跟我說他的顯赫大名,我還真不曉得他這麼的有名。

很幸運的,董坐先生恰好在店內,因為復興國小的特色課程是在推廣螺溪石硯,因此學校師生經常與董坐工作室合作,至該處進行教師研習與學生的藝術與人文課程。也因為有這層關係,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讓我們有機會可以聽到他親自為我們介紹石硯製作的技巧以及工作室發展的過程。他留著一頭很有藝術氣息的頭髮,個性溫厚,在他身上聞不出任何商人氣息,倒是董太太感覺上就是做生意的料。所有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見報率很高的百龍石硯,在大約八十公尺見方的石硯上,費時將近三年的時間雕出的百龍,這如果沒有相當的毅力以及技巧,就不可能將作品完成,因此它可說是工作式室的鎮館之寶。但除了百龍石硯外,我倒是比較欣賞一些雕工簡單,看似渾然天成的作品,例如有幾件作品直接將螺溪石裁切後,利用原本的紋路去加以簡單的琢磨,保留石才本身的獨特的自然風貌,比起人為繁複細緻的的雕工更來得有生命力。

約莫十一點半,我們告別了董坐石硯,在許校長的帶領下,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大邱園農場。它位於二水半山腰,八卦山脈的南端山麓,若不是有人帶路,還真不容易到達,車子從員集路轉進大邱園莊,在彎彎曲曲的巷道中鑽行,如同百戰百勝的迷宮一般,好不容易,終於看到豎立於林間的一座圓塔型招牌,上頭寫著「大邱園農場」五個大字。

進入農場,和原本想像的很不一樣,看到的不到印象中一畝畝的農作物,反倒是雜草處處,如同荒廢已久乏人整理的園區。進入鐵皮搭建而成的建物後,見到主人熱情的招待,他有一對黑得像是董坐石硯剛磨好的黑墨塗上的濃眉,眉角微微往上捲曲,好似三國演義的張飛形象,還好的為人親切,膚色也不黑。在校長的邀請下,他帶我們介紹他的農場,經由他的介紹,才解開我最初的疑惑。原來,這是一個完全講究「天人合一」的農場,農場主人堅持採用有機的耕作方式,利用生態共生的法則來經營。因此,在不噴灑農藥的情況下,雜草舊會長得茂盛,蟲害相對的就很多,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為了見少蟲害的困擾,老闆特別種了一排的梨子,這梨子長的營養不良的感覺,小小顆的,像是糖葫蘆用的小梨,一點都不起眼,老闆驕傲的說,這梨子種植的目的不是給人食用的,而是用來誘鳥的。引誘鳥兒來到園區,利用生物鍊的原理來捕捉昆蟲,間接的降低了作物的蟲害,設想的真是周到啊!他又隨手摘取了很多平日路邊田園的雜草,依依位大家解說每一種「雜草」的利用價值,在他的熱心解說下,我們才知道,原來我們生活的周遭就有這麼多好東西,只是往往因為我們不識貨而被忽略甚至糟蹋啦。此外,他也為我們介紹園區上頭的十八灣古道的歷史典故,他說這古道早期是八卦山脈的埔中聚落通往斗六的主要通道,在交通為發達時代,埔中人就是透過這條步道將山上種植的茶葉、生薑、竹筍等作物利用人力挑擔至斗六交易的。

在一系列的介紹後,也到了祭拜五臟廟的時辰囉!一道道真才實料的野味陸續上桌,有元寶米糕、南瓜排骨、醬筍清蒸魚、白斬土雞、山藥石蓮、二水白柚、白玉苦瓜、以及兩道不知名的野菜。道道都是風味十足,吃了讓人讚不絕口,呵呵..,我不禁為自己能堅持到最後感到欣慰!邊享用午餐之餘,邊聆聽老闆訴說當初開餐廳的經過,他笑稱這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最早的動機只是因為民國九十二年為了申請成為休閒農場,當時需要有林務局、水土保護局、….等眾多官員來視察,既然有高官來視察,就免不了需要招待一番,若是要到外用餐,勢必得花個三四千元,這樣一來真是「虧大了」!於是老闆就像說利用住家附近的野菜以及自家養殖的禽畜,用最低的成本來飼養這些「禽牲」,哈哈!沒想到,這些關官們卻吃得津津有味,隔天馬上再上老闆預約說要請家人來享用,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逐漸在地方打起了名號。看他說得津津有味,在言談中雖是詼諧,但卻可以感受到他對本土農業與土地的用心。

雖然,對我而言,這是一場尷尬的會議,但是,會議之餘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我相信這是上天的恩賜!在2005年的年終歲末。

台長: 多爸
人氣(2,0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