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01 04:23:00 | 人氣1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王太田畫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BY 藝評 林達聰

水墨畫源自中國,但在大陸淪陷之後,六十年來海峽兩岸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大陸老輩名師凋零殆盡,喝共產黨奶水長大的中青輩畫人,既沒有文化素養,也畫不出感情,無能傳承接軌;却在畫風自由的臺灣蓬勃發展,已成為水墨畫的中心, 王太田 先生是臺灣畫壇表現佼佼者之一。我認識太田兄四十年,深知其繪畫成就,爰加以介紹,希望有助於觀賞者瞭解其學習及創作歷程,觀賞時會有更大的收穫。

 

太田兄是臺南縣佳里鎮人,一九四五年生,出生即遭逢第二次世界大戰,母背兒逃難,炸彈就在逃難路上遍地開花,大難不死,理當有後福。五歲喪父,家境清苦,雖自幼喜歡塗鴉,但却經常苦於無錢購買紙筆顏料,也直到就讀臺南師範學校現改名為國立臺南大學)時才有餘錢購買平生第二盒水彩顏料因此對於得來不易之紙筆顏料珍惜異常唯恐失敗作畫較諸他生更為用心他畢業於臺南師範,對水墨畫傳統畫法初奠根基。畢業之後入郭柏川畫室,學習素描、作畫基礎、色調、律動、構圖,畫的表現更進一步。一九七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現改名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工科,接受國畫、油畫、水彩與設計的潛移默化,尤其是在李石樵、黃鷗波、沈國仁、 羅芳等 老師的嚴格教導下,畫面感動力更為豐富。又進文化大學國畫班及國立師範大學美術資優特教班攻讀,並 向姚夢谷 教授學作詩詞。復蒙 傅狷夫 老師傾囊相授,筆意墨韻改變許多。又得 孫雲生 老師親自傳授「大風堂」的磅礡、曠達、大家風範氣勢。榮獲重要的美術比賽大獎無數:主要的有教育部主辦的中華民國文藝創作獎國畫類第一名、國際獅子會亞太地區藝文金獅獎國畫類第一名及臺北市國畫展第一名。並應邀參加中日韓、中日、中韓、中國國際水墨畫美展多次。

 

    回顧其四十年的創作歷程,一九七年代是其突破創作的時期,蘇花風光、中橫擷勝及阿里山雲海,是其最嚮往寫生作畫的題材,幾乎年年前往,捕捉山靈,接近大自然,蒐盡山水畫精髓──飛瀑、流雲、崇山、蒼松及清溪等五絕,創作上終獲突破。

 

年代是其寫生創作神似時期。初到北關聽濤,大為驚艷;並觀賞東北角海岸之美、龍洞峽光、南雅石影,鬼斧神工,大自然造化美不勝收,陶醉在山水中,創作了許多神形兼備的作品。

 

二000年代是其呈現繪畫音樂性及臨場感的集大成時期。經過數十年的沉潛,多次進出濱海公路觀其萬古造化,奇岩異石,東北角之美及攀登玉山攬勝,創作出許多大畫,畫面上呈現繪畫音樂性及臨場感。看到濤音,彷彿聽到濤聲、見到波影,讓作品散發與眾不同的獨特魅力,更為其繪畫創作開拓出全新的發展方向,搏得「濤音大家」的名氣。無怪乎靈鷲山心道大師參觀其畫展,面提「觀音」「濤音」相關的「觀世音心法」,讚賞其悟道,加持之後,讓其孤寂創作之信心倍增。

 

他的畫風,從整體來看,形式上是橫式多於直式;畫幅是大畫多於小畫;題材是山水多於花卉。別署雨農齋,以雨中的農夫自況。經過四十年創作的努力,其畫作筆墨表現方式,係綜合水墨畫、油畫、水彩畫與設計,融合運用折擦、折帶、馬牙、漬點、披麻、斧劈、潑墨、破墨法,嶺南畫派的撞粉法、撞水法及光影法,花卉的沒骨法及雙鈎法,膠彩畫中的用膠法,以及西畫的素描及透視法,融合運用,故能不拘一格,進而悟創「直點皴法」、「拓墨法」、「錯覺構圖法」、「纏絲皴法」、「飛燕點法」等新的表現方法。他現在的畫作力透紙背,正反兩面都可以看到畫:重筆潑灑、隔空點破、揉紙皴染、乾筆深擦……等,已經到達登峰造極的境界。

據聞李總統登輝不知從何處看到他的畫作,驚為天人,乃請時任總統府秘書長的 蔣彥士 先生(1990.5.21.1994.12.13.),轉達禮聘其為 國畫 老師之意。太田兄接獲電話之後大吃一驚,居然落跑,不願成為御用畫家,成了落跑國師,真是藝術家的真性情!這也跟他個性內向害羞、樂觀熱情、膽小執著、淡泊名利、不喜交際應酬有關。連經紀人,他也不選熱門畫廊,不積極追求輝煌騰達,可見一斑。說他膽小又不盡然,為了作畫,却可以變得非常大膽。譬如:他有心肌梗塞的疾病,為了蒐盡奇峯打草稿,他却可以冒生命危險,大膽爬玉山;眼睛有黃斑部病變,長期聚焦作畫,畫到視力退化到只有 二公分 ,差一點變成瞎子,仍樂此不疲,大膽繼續畫下去。他的生活就是為了作畫,連觀蠶吐絲、看燕子飛舞,都與繪畫聯想在一起。

 

    畫家要因畫面需要、而創造技法。古今中外畫家一生能創造出一項技法、就足以名垂青史、震古爍今、領袖群倫。他八五年作《中橫探幽》,為135*70cm立軸大畫。此畫為連續數年游覽中橫寫生,感染真山水之作。畫面中央寫出中橫懸崖峭壁,避世幽人談笑忘憂;上方是連綿高山,雲霧遼繞;下方是立霧溪澗谷清溪。以自然逸趣,表現氣勢磅礡之作。他利用構圖錯覺,脫離透視法、明暗法,背離傳統,重新組合,悟出「錯覺構圖法」,開創水墨畫史上前所未有的一種新的表現方法。原作由國立藝術館收藏。

 

更幸運的是在神惠、清池二師處,觀蠶吐絲,有條不紊,綿延不斷,全神專注,一股緩慢柔勁,蠶寶寶吐絲佈滿斗笠上方始罷休,而頓悟出「纏絲皴法」一筆畫的柔功勁道。

 

九0年代創造出「飛燕點法」。某日夕陽晚霞滿天,欣見眾多燕子飛舞,穿梭翩翩,忽上忽下,眼睛一亮,彷彿看到許多米家點和品字點結合的畫面,竟然頓悟飛燕的競速穿梭精神,集合精、氣、神於筆端,創造出「飛燕點法」的新風貌,亦得到識者的讚嘆不已。太田兄創作迄今,先後創造出「直點皴法」、「拓墨法」、「錯覺構圖法」、「纏絲皴法」、「飛燕點法」……等多項技法、無疑是水墨畫史上的活國寶。

我仔細研究他能有今日的成就,獲致成功的原因有三:第一、受業多師,方法正確。受業多師正是截長補短,破除門戶之見的妙方。不拘水墨畫、油畫、水彩與設計,均在學習之列,舉凡水墨畫南北宗的各種山水皴法,嶺南畫派的撞粉法、撞水法及光影法,花卉的沒骨法及雙鈎法,膠彩畫中的用膠法,以及西畫的素描及透視法,這些古老的技法一一學得,筆力既深且廣,奠下他深厚的創作基礎,融合運用,故能不拘一格,進而悟創新的表現方法。中西並學,亦符合水墨畫演進的歷程。第二、專心創作,努力不懈。他學習及創作努力長達五十年,而受業多師非求表相的沾光門牆,反而是像海綿體一樣拼命吸收新知,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方法論,奮力消化,成為自己的智慧,這份毅力,正是他獲致成功的保證。第三、為人謙虛,得道多助。他敬師重友、妻賢子孝,為人謙虛和善,自然受益無窮。更難得的是,他將既有的一點點成就,毫無保留地歸功於恩師的教導,這份尊敬出自內心自然的流露,顯見其為人厚道,飲水思源,理當得道多助。

十七年前我為其畫冊作序,由於見解平實,內容深入,迭經多位學者專家引用,收藏家亦做為收藏其畫作的重要依據,倍感榮幸。重溫舊作,益覺作序責任重大,惟部分內容業已老舊陳腐,今逢新畫冊出版,爰予更新敬表祝賀,敬祈  方家不令吝指正。

 

 

 

台長: 伊森
人氣(1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E爸的畫室 |
此分類下一篇:王太田 寶島山水擷勝畫展
此分類上一篇:畫評 王太田畫作 幽谷煙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