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鄉下小孩,一個很窮困的小孩子,是棒球給我一個人生,如果沒有棒球的話,可能我的人生是在台東種田。」
這是郭源治對自己一生的註解,簡單幾句話,道出棒球對他一生的影響,用世俗的觀點來看,是棒球讓他名利雙收,但對他的家人以及族人而言,是棒球改善了生活環境,擺脫外界對於原住民懶惰、酗酒、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誤解。
由少棒之父謝國城領軍,帶領金龍十四小將披荊斬棘。第一戰與加拿大代表隊苦戰十二局,最後以5:0獲勝。第二戰4A:3擊敗北美,最終戰對美西,5A:0勝出,奪得第一座世界冠軍獎盃。第一次的冠軍,讓全體國人喜出望外,在老總統蔣介石的一聲令下,所有球員畢後得以直升華青中學棒球隊,但基於許多原因,十四小將中,除了郭源治名震中日,以及蔡景峰在職棒場上的短暫亮相,其餘皆已中途退出,沒有人繼續走向棒球路。
領隊 謝國城
投手 陳智源、郭源治、陳玉佼、張瑞欽
捕手 蔡松輝、蔡景峰
一壘手 黃正一
二壘手 陳弘丕、溫天壽
三壘手 余宏開
游擊手 莊凱評
右外野手 林建良
中外野手 李俊杰
左外野手 陳鴻欽
陳智源……
當年被美國媒體譽為魔投手,後來因為運動傷害毅然放下手套,埋首於書堆當中,最後取得博士學位,目前定居美國擔任大學教授。由他的例子看來,運動員不僅四肢發達,頭腦,一樣也不簡單。
陳弘丕……
由於父親陳德成是嘉義市博愛國小校長,長期耳濡目染的書香氣息,即使後來放棄棒球,學校課業也不輸其他人,如今的他,已是一位成功商人,不但經營電腦週邊事業有成,還身兼謝國城棒球基金會執行長;感謝上天給他一個好環境,如果他是生於貧困山區的家庭,或許早已埋沒一身本領,隱藏在某個社會的角落裡。
余宏開義務指導少棒選手,但已車禍身故。張瑞欽在高爾夫球具公司服務。林建良經營體育用品社。陳玉佼接下家族企業,也開了一家保齡球館。這三人雖不在棒球界,也算是跟體育界有點關係。
黃正一曾參與政治,當選嘉義市湖內里里長,不過近年遠赴中國大陸,成為眾多台商之一。溫天壽在保險業做的有聲有色,也在花蓮開了一家餐館。莊凱評經營鋁合金工廠。李俊經營瓦片生意。李俊杰則是建材業老闆。陳鴻欽從塑膠袋生產販賣。
離開棒球圈後,金龍小將們看來都有不錯的發展,但未必每個人都如此幸運,當家捕手蔡松輝就是個例子。傷病纏身的他,一直住在台南玉井,多年經濟不順遂,因此染上酗酒惡習,曾落魄至以撿收破爛維生,甚至還一度涉及竊盜案,至今鮮少有他消息。
金龍十四小將,大多數來自嘉義與台中,還有少數東部的原住民,除了郭源治能在職棒舞台建立傲人成績,大多數原住民的孩子們,日後際遇都與西部小孩形成很大落差。
出路堪慮、生活家計難以維持、運動傷害纏身,這是造成金龍孤兒的成因,在職棒成立之後,棒球選手有了奮鬥目標,被國外看上的渡海深造去,剩下的,就加入職棒期待成為明星球員那天的到來。不過,還有許多偏遠地區的球員,為了經濟問題,還來不及在球場上發光發熱,就必需扛起家中生計,退出棒球圈;然而殘害球員一生的,還有無聲無息、逐年累積的運動傷害;除此之外,這些天真的小朋友們,最初只想快樂打球,無奈大人的世界複雜又難懂,單純可愛的孩子們,不斷被當成金權遊戲與勝負的工具,健康的體育活動逐漸沉淪,說棒球是國球,唉,也是另一種國恥!
在美國,幾乎每個小學或社區,就有一個棒球隊,成立球隊的目的,並不指望小朋友能夠打遍天下無敵手,然後捧著冠軍凱旋歸來,而是為了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更進一步希望孩子們從比賽中蘊釀良好的人格發展:服從裁判以建立法治觀念,場上全力以赴學習尊重比賽、尊重對手,勝不驕敗不餒逐步養成積極進取心態、以及對勝負之間的豁達器量。
可是,同樣的場景搬到台灣, 一句響亮的開球口號,嘴裡喊著PLAY BALL,心底想的卻只有WIN BALL。
贏球當然是很重要的結果,但贏球的過程,到底是做了些什麼?
台灣的少棒可以稱霸世界,球技當然是無庸置疑,不過,在投手主宰一切的少棒場上,這份球技,是來自於勤練變化球的「成果」,當美國為了保護孩童而不願教導變化球時,台灣的少棒教練們,卻是不斷傾囊相授,一個曲球不夠看,還要再增加滑球、伸卡球、甚至是指叉球等球路,然後沾沾自喜於子弟兵手上變化無窮的小白球,無視於潛藏的傷害也將變化無窮追隨一身,尤其是血肉之軀的幼小手臂,常常身繫球隊勝負之命運,只好自我催眠肉臂變鋼臂,把手上的腫脹化做連勝的戰果;這種為求勝利的病態,正是國家棒運的毒瘤之一。
放眼國內各項體育運動,在職棒成立之前,似乎不知道有所謂的隊醫這種東西,往往運動選手受傷時,套句俗話來說,就是「家己轉去糊牛屎」,有牛屎可以糊還算不錯了,有的人沒錢糊牛屎,有的人自己受傷也不知,有的人自認小傷不足掛齒,不足掛齒的結果,就是掛在身上一輩子;當然所謂的隊醫,並不是小學保健教室那種擦擦紅藥水的護士阿姨,而是真正具有運動傷害學識的醫療人員,能夠在傷害前做好防範,並在傷害造成後即時醫療,可惜依國內的現況,隊醫通常是教練兼任,不能否認,教練當然有這方面的知識,但只存在於「有」的階段,還稱不上足夠。
不過話說回來,職棒球團的隊醫,只能處理新傷,對於從小累積的舊傷,能做的還是有限。
另一方面,校方短視的態度,也常逼的教練們為求勝利不擇手段,當年紅葉雖然開啟國家棒運,卻是為了勝利,找來超齡學童冒名頂替,事後經法院判刑確定,成為紅葉光環上的一個污點。
試想學校球隊這麼多,但冠軍只能有一個,有多少學校組織球隊是為了理想、為了培育體壇健將?一旦球隊不能拿到勝利,無法再成為學校的廣告招牌時,第一步就是換掉教練,如果換了幾個教練都不行,最後一途就是解散球隊。
近年來,許多職棒退役好手,紛紛轉往大專院校領兵,表面上看來,成棒隊伍如雨後春筍,但三級棒球校隊卻不斷委縮。經費不足是最大原因,可是這個原因令人不解,沒有職棒之前,家長們可以說打球沒前途,現在職棒都已經打了十六年,就算是兩次假球事件讓人怯步,只要球技獲得國外肯定,照樣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民族英雄,讓廣大國人深夜守著電視。為何經費不足,這個問題還有望相關單位深思。
除了運動傷害,殘害國家棒運的毒瘤,還有一個,那就是賭。
職棒經過幾次的假球風波,如今棒壇人士對於賭,皆是避而不談,成了最有默契的禁忌,也因如此,仍有球迷對於比賽的結果存疑,其實在職棒之前,三級棒球就已經賭的如火如荼,之所以沒有遭到嗜血媒體的追殺,是因為沒有見血也沒鬧出人命,早在數多年前小野『封殺』一書中,對於三級棒球的賭風就有深刻的描繪,雖然故事主角朱進財,只是個虛擬人物,但在當年大家樂、六合彩等尚未興起時,棒球確實是個很重要的地下賭會。
目前三級棒球隊伍正逐漸減少,賭盤仍在但打假球傳聞並不多,也許還存在著,也許只是賭客輸錢的胡亂發洩,不過,讓小孩子背負這樣大的壓力,始終不是一件好事,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給孩子們,一個安心又快樂的打球的環境。
對於運動傷害,小球員可以侃侃而談,但一提到打假球,都是有聽說過但沒遇過,事實真象如何,外人也難以一窺全貌;在數十年前,有人因為運動傷害無法繼續打球,也有人因為被迫打放水球,成績不佳無法入選國家隊,這些金龍孤兒,打的是國球,背的是國恥。
摘去毒瘤,健全基層發展,三級棒球就能重新逢勃,國家棒壇的未來,才會有希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