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11 04:09:06| 人氣1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美英與伊拉克戰火,究竟因何而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解開美、英與伊拉克的歷史恩怨情仇


商業媒體在大肆宣傳報導布希政府對伊拉克所聲稱一大堆謊言和欺騙中,對此一簡單而重要的問題,即「美國與伊拉克的干戈是因何而起?」卻隻字不提! 這是有原因的。早在1980年代,美國政府對伊拉克的政策,就一直固鎖在一個目標上,就是控制該國豐富的石油資源。

美國政府介入伊拉克,始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資本主義“王國”間的戰爭,一邊,是德國、奧匈帝國及歐圖曼(即土耳其)帝國,另一邊,是英、法、俄羅斯協約國。當時大部份的中東地區,是被歐圖曼帝國所統治。

英國透過其代理人T. E. Lawrence (此人即是好萊塢電影有名的<阿拉伯的勞倫斯>)向阿拉伯各國領袖承諾,如果,大家和英國並肩對抗土耳其統治者即歐圖曼帝國,英國將在戰後支持阿拉伯國家的獨立。正在此時,英、法、 俄羅斯的外交部長卻簽定了塞克匹寇特(Sykes-Picot)和約,以重新瓜分中東地區的統治版圖,該和約的真相在1917年蘇俄社會主義革命後,被布爾希維克黨向世界公佈,並且,譴責這是「帝國主義」行為!

阿拉伯和庫德族人一發覺被帝國主義名為「民主」的黑手出賣,所有中東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群眾反抗,持續了整個殖民時期,而其所遭受的鎮壓是極其血腥殘酷的!例如,1925年,英軍在伊拉克Sulaimaniya 區的庫德族城鎮丟下毒氣,而這也是所謂“生化武器”首度使用於戰場!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英、法兩國便開展瓜分計劃,兩國同意黎巴嫩和敘利亞歸屬法國,而巴勒斯坦、約旦以及伊拉克南方兩個省,即巴格達和巴斯拉則歸屬於遼闊的大英帝國國協。兩國無法達成協議的是,誰該擁有摩蘇耳省,該省位於今日伊拉克的北部,根據塞克匹寇特和約,它在法國“影響 勢力”範圍內,可是,英國執意要把此一以庫德族人為主的地區併入其原有的伊拉克殖民地。為此,英軍特在1918年10月土耳其投降後,占據摩蘇耳省四天。法與英兩個帝國主義間,對摩蘇耳省的爭奪,就招致美國開始介入伊拉克!

對這些帝國主義強權而言,摩蘇耳省的重要性是在於大部份尚未開採的石油資源!美國在1917年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站在英、法兩帝國這邊的。那時,其盟國與敵國都已疲憊不堪,急需美國參戰,而美國參戰的條件是它要在戰後經濟與政治利益分配中分一杯羹!這其中包括了新原料新資源,尤其是石油!1919年2月,一英國高級殖民官員Arthur Hirtzel爵士即警告其部屬:要切記於心的是,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急著要接收伊拉克!

面對英、法宰制掌握該區的情勢,最初,美國要求所謂的「門戶開放」政策,也就是美國石油公司要能和英國扶持的魁儡國王法賽“自由”談判。最後,各戰勝的同盟國解決爭執的方法就是,瓜分伊拉克油田!而英國占有摩蘇耳省, 納進它新殖民地的一部份。

作為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酬勞”,美國取得伊拉克油田,伊拉克油田被瓜分成五部份,英、法、荷蘭、美國各占23.75﹪,剩下的5﹪則給了一石油大亨Caloste Gulbenkian,他被稱為“百分之五先生”,因為,他是幫忙瓜分談判達成的掮客,因此,伊拉克自身連一杯羹都分不到,這個情勢一直持續到1958年。

1927年,進行大規模探勘。在伊拉克摩蘇耳省發現大量的石油蘊藏,兩年後 ,伊拉克石油公司(Iraqi Petroleum Company)成立,由英國-伊朗(即今日之英國石油公司)、Shell、Mobil和美國紐澤西標準石油(Exxon)諸公司所組成。不出幾年,該公司完全壟斷伊拉克的石油生產。就在此時,al-Saud 家族在美國扶植下,征服阿拉伯半島鄰近諸國。沙烏地阿拉伯在1930年代成為美國新殖民地。美國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亞德的大使館,就設在ARAMCO 公司的石油大樓內,但是,美國華盛頓當局和美國石油公司還是不滿足,他們意圖完全控制中東的石油,就正如他們幾乎早已壟斷西半球的石油資源一樣!

美國要完全控制中東的石油,說難聽一點,就必須“幹掉”英國!因為英國還是該地區的“老大”!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的機會終於來了!英國和美國,通常被視為親密的戰爭伙伴,事實上,它倆同時也為利益而激烈敵對,明爭暗鬥,第二次大戰大為削弱了大英帝國的實力,促使其在亞洲也丟了些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1939-1942年間,英國就已面臨了生死存亡關頭,自此之後,英國的帝國雄風與霸權力量就一蹶不振。反而,美國卻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益壯大,而這正是美國華盛頓當局長期伺機以待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羅斯福總統與繼任的杜魯門政府,在大銀行、石油和其他壟斷性財團的促使下,決定要積極重建戰後的“國際新秩序”,以確保美國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這個霸主野心的戰略主旨是,一,美國要在核子武器和傳統武器方面保持軍事優勢。二,透過1944年所創立的<國際貨幣基金會>和<世界銀行>,以達到美國所宰制的資本全球化,並且以美元為世界貨幣。三,控制全球資源,尤其是石油。雖然,美國和英國在前方戰事如火如荼地併肩作戰,但是在後方卻展開全球經濟逐鹿的大鬥爭!其激烈的程度,可由1944年3月4日(諾曼地登陸D日之前三個月)英國首相邱吉爾給美國羅斯福總統的一封既不尋常而又充滿帝國主義之間敵對口吻的信可明顯看出:

「感謝您們確保不覬覦我們伊朗和伊拉克的油田,讓我們酬報您們,我們可以完全保證不會牽動您們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利益及財產,我在這方面的立場就和所有其他方面一樣,就是英國不會因這場戰爭而尋求領土或其他利益。可是,另一方面,在盡全力為世界大戰拼搏後,她也不應該被剝奪原屬於它的權益,尤其是卑僕還執政之時」

這封信清楚地表明了,美國政府領導者志在取得伊朗及伊拉克,而這兩地原是英國重要的新殖民地。然而,邱吉爾的咆哮,還是無法阻擋美國帝國主義勢力的逐漸壯大。不消幾年,英國統治階級就屈服了新的國際情勢,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淪為美國的次等伙伴角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國際的角色急速擴張。1953年,美國中央情報局發動政變,將伊朗國王夏(Shah)竄位,控制了伊朗!一直到1950年代中期,伊拉克是由英、美兩國一起控制,1955年,美國華盛頓當局和英國簽定了巴格達公約,此公約把兩帝國所殖民的政權(如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伊拉克)都包括在內。

巴格達公約,又稱中央條約組織,有兩大宗旨,一,是阻止阿拉伯及其它中東和南亞地區解放運動的興起。二,是作為另一種軍事聯盟,一如NATO(北大西洋公約組織)、SEATO(東南亞條約組織)及ANZUS(澳美紐安全條約)等 軍事協防聯盟,以圍堵蘇聯、中國、東歐、北韓與北越等社會主義陣營的向外“赤化”。中央條約組織的中心伊拉克,只是名義上與形式上的獨立而已,實質上還是美英兩帝國的殖民地,英國依然在伊拉克設置機場。

雖然,其石油蘊藏甚豐,占全球蘊藏量的10﹪,廣大的伊拉克老百姓生活仍極端貧窮饑餓,文盲率高達80﹪,6000人當中只有一個醫師,50萬人當中,只有一個牙醫。統治伊拉克的傀儡政權是腐敗的帝王法賽二世,以及一小撮封建大地主和商業資本家,很顯然地,伊拉克之所以會這麼貧窮落後,是因為自己無法擁有石油資源之故!

1958年,伊拉克爆發革命!1958年7月14日,一場狂風暴雨式的社會動亂震撼了伊拉克,軍隊叛亂以衍發出全國性的革命!國王和其官僚突然失蹤,算是“接受”了人民的正義。美國華盛頓當局和華爾街為之驚愕,號稱美國“新聞記錄”的紐約時報,在其後整整一個星期內,每天的前十頁都整版報導「伊拉克革命」事件。

雖然,就在半年後,另一樁偉大的革命在古巴發生,而搶走了今天大家的歷史記憶。可是,當時美國華盛頓當局卻視「伊拉克革命」比「古巴革命」更加威脅美國統治階級的利益,艾森豪總統稱其為“韓戰”後最嚴重的危機!伊拉克革命後第一天,美國馬上派遣兩萬海軍陸戰隊員登陸黎巴嫩,再過一天,六千六百名英國傘兵部隊也降落約旦,這即所謂艾森豪教條(Eisenhower ctrine)。此教條明確宣示,為了防止革命在中東重要地區繁衍蔓延,美國將會直接干預與宣戰。

如果,沒有美國和英國的遠征軍去保衛黎巴嫩與約旦的新殖民地政權,伊拉克群眾的激進性與革命浪潮,必定也會順帶拉下這兩個腐敗的殖民政權!可是,除此之外,艾森豪總統與其帝國主義舵手國務卿杜勒斯,以及將領們,還別有陰謀,即入侵伊拉克,推翻革命,並在巴格達建立傀儡政權。然而,有三個因素迫使美國華盛頓當局在1958年放棄此一陰謀:

一,伊拉克革命氣勢橫掃千軍,銳不可當!二,伊拉克鄰國阿拉伯共和聯合國(United Arab Republic)的宣布,若美英兩帝國主義要入侵,該國將會不惜一戰!三,中國和蘇聯強調對伊拉克革命的予以全力支持,蘇聯那時已開始動員其南方靠近伊拉克的蘇維埃共和國軍隊!

上述諸因素迫使美國政府接受「伊拉克革命」的事實,但是,華盛頓當局卻不甘就此失去伊拉克!此後三十年間,美國政府使盡各種方法、技倆與手段要削弱摧毀伊拉克的真正獨立,譬如,伊拉克革命政府在1972年,把伊拉克石油公司國有化,且和蘇聯簽定國防協定時,美國即對與巴格達纏戰的右翼庫德族份子提供大量軍援,並把伊拉克列入“恐怖份子國家”名單中。另外,美國暗中唆使右翼份子進入伊拉克革命政府,以對抗共產黨及左派民族主義勢力。

譬如在1970年代末期,對於海珊政權與執政黨巴斯黨鎮壓伊拉克共產黨及及左派工會,美國政府就大表喝彩支持!1980年代,美國政府財援與軍援海珊政權以對抗伊朗。因為1979年,伊朗的伊斯蘭教革命,奪取政權,瓦解了美國的殖民統治。但事實上,美國鼓動伊拉克與伊朗交戰的背後陰謀,是要同時削弱摧毀這兩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的一句話,最能表達此一背後陰謀,即「我希望她們倆相互殺死」!

美國國防部五角大廈提供伊朗的衛星照片給伊拉克空軍,同時,伊朗叛軍醜聞(Iran-Contra Scandal)案被揭發時,美國便運送制空飛彈給伊朗!兩伊戰爭禍害無窮,至少有一百萬人死亡,兩國國力因此重創!

兩伊戰爭終於在1988年結束,但是蘇聯的轉變,卻對原本與蘇聯有軍事及友誼關係的伊拉克造成嚴重的威脅。最後一任的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為了追求與美國政府關係保持“長久的低盪”,開始對開發中國家切斷援助,1989年,戈巴契夫更進一步地切斷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援助。不久,這些國家社會主義政權紛紛垮台!此後,國際權力關係的劇烈變化,以兩年後蘇聯的解體時達到最高潮!這使得美國帝國主義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獲得了空前的大勝利,從此穩戴全球獨霸的“皇冠”,也為美國在1991年侵略伊拉克掃除了一切障礙。

自1991年至今的十二年來,被美國所支配的聯合國對伊拉克實施禁運、圍堵與濫炸,不間斷地殘害這個國家與人民!今天,布希政府以海珊政權擁有大量毀滅性武器與人權為由,企圖尋求民眾支持其侵略伊拉克。然而,伊拉克的軍力早在兩伊戰爭後即已萎縮,海灣戰爭後更被解除80﹪,美國政府自身的民主人權實況已是一個巨大的問號,也不曾真心誠意地推動世界各國的人權發展,所以,美國在2003年侵略伊拉克的動機,就和八十年前並無二致,只有兩個字,就是石油!
 


由 stingbee 發表於 April 10, 2003 08:56 AM | 引用

原始作者:Richard Becker(International Action Center 39 West 14 Street.,#206,New York, NY 10011
西岸連絡員,也是International A.N.S.W.E.R.Coalition Steering Committee成員,曾多次赴伊拉克及整個中東)


來源:此文得自2003年3月22日紐約反戰示威行動傳單
譯者:李榮武

台長: 易燁煌
人氣(1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