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神學士民兵15日攻進首都喀布爾,阿國政府表示政權將和平轉移,美軍撤離後,阿富汗政府迅速垮台,紐約時報分析,美國拋下阿富汗撒手不管,讓包括台灣在內的美國盟友更加相信美國靠不住,但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指出,拜登從阿富汗抽身是著眼於美中對抗的「大戰略」,拜登把阿富汗這個有「帝國墳墓」之稱的燙手山芋丟給中國,傾全力與北京進行戰略競爭,而台灣是美國在這場競爭中的重要盟友。
美國「切香腸」助我建國際地位 是另一個西德或阿富汗?
彭博資訊的一篇評論也指出,美國現在對台灣的做法,就如同冷戰時期對待西德的方式,雖然沒有外交承認,但以「切香腸」的方式協助台灣建立國際地位,在美國眼中,台灣是另一個阿富汗,還是西德?
拜登喊「美國回來了」 盟邦看起來比較像「美國回家了」
紐約時報指出,拜登上任後頻頻向盟邦喊話「美國回來了」,現在美國拋棄阿富汗,看在盟邦眼裡,更像是「美國回家了」。不過,金融時報外交事務首席評論員拉赫曼(Gideon Rachman)撰文指出,從戰略的角度,拋棄阿富汗對美國而言可能是短空長多。
他指出,拜登從阿富汗撤軍的主要理由是戰略考量,美國20年前為了反恐去打阿富汗,拜登說,「美國不能被一個因應20年前世局所制定的政策綁住,我們必須應付今天的威脅,而首要威脅就是與中國的戰略競爭。」
美國承認在阿富汗戰敗,與美中對抗有何關聯?美國的潰敗正符合中國和俄國對美國的看法:美國的國力 正在衰落,美國的安全保障不可靠。
如果美國不願意與阿富汗的神學士組織作戰,是否願意與中國或俄國交戰,將是個問號。美國的全球結盟建立在一個想法上,就是在萬不得已的時候,美國會派兵去保護亞洲、歐洲和其他地區的盟友。
大多數亞洲民主國家在安全上仰賴美國,台灣和南海的情況與阿富汗不同,但阿富汗發生的事,全世界都看在眼裡。
中國外長王毅(右)7月28日在天津會晤阿富汗神學士組織的政治領袖巴拉達,以期穩住雙方的關係。路透
美國自阿富汗撤軍 最緊張的應該是中國
其實,美國自阿富汗撤軍,最緊張的是中國。中國的新疆與阿富汗有很長的邊界,北京宣稱「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ETIM)利用阿富汗作為訓練維吾爾族分離主義分子攻擊新疆的基地。
中國對維吾爾族採取高壓手段,而維吾爾族受到神學士的支持,神學士一旦拿下阿富汗政權,很可能成為伊斯蘭激進組織的大本營,這些組織已開始攻擊中國在西亞和南亞的利益,巴基斯坦的神學土民兵上月以自殺炸彈攻擊一輛載了中國工作人員的巴士,炸死9名中國人,這些組織未來將更有恃無恐。這也是為何中國外長王毅上月急著會晤阿富汗神學士領袖,以期穩住雙方的關係。
因此,美國撤出阿富汗後,中國面臨強權典型的兩難困境,中國將軍事介入動盪的阿富汗,還是任由情勢發展,中國輿論已提到阿富汗是「帝國的墳墓」。
越戰是美國一大敗筆 但14年後西方贏了冷戰
美國在阿富汗潰敗,最常被拿來與當年的越戰相提並論,因此有媒體報導,拜登政府正說服神學士,不要衝進喀布爾的美國大使館,以免重演1975年西貢淪陷的場景。
拉赫曼指出,越戰的確是美國一大敗筆,事後許多人質疑美國的強權地位,但在西貢淪陷的14年後,冷戰就結束了,西方是贏家。冷戰期間美蘇對抗的焦點不是越南,而是兩國經濟與政治制度的比拚,與目前美中對抗的比拚方式類似。
彭博資訊專欄作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季辛吉全球事務中心特聘教授布蘭茲(Hal Brands)撰文指出,冷戰期間美國雖承諾防衛西德,但未承認西德是獨立國家,美軍駐守西德也受到嚴格限制,但美國協助西德建立外交的合法性。
華府現在也正在協助台灣取得外交上的合法性,而且是用中國慣用的「切香腸」手法,在挑戰現狀時,先以漸進的方式造成事實。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頻頻向盟邦喊話「美國回來了」,現在美國拋棄阿富汗,看在盟邦眼裡,更像是「美國回家了」。法新社
台灣是美國東亞政策重鎮 但如何建立防衛重要性?
美國與台灣關特殊,兩國沒有外交關係,美國也沒有派兵駐守台灣。台灣是美國東亞政策的重鎮,美國卻沒有多少防衛台灣的正當性,台灣僅與15國有外交關係,且被許多國際組織排除在外。
美國若為了取得正當性而承認台灣,將踩北京的紅線,川普和拜登政府都無意以改變台海現狀來挑釁北京,而是採取微妙、漸進方式,增加對台軍售,放寬美台高層官員交流,以及美國軍方人員來台的限制。
美國也協助台灣提升在國際組織的地位、重啟美台貿易協定協商,並要求G7國家和澳洲公開反對中共侵台。華府的每一步都不算激進,但正扭轉台灣國際地位的長期劣勢。
布蘭茲指出,北京也常用這種「切香腸」手法,例如在南海,一次造一個人工島或基地。美國對台灣「切香腸」幾年下來,台灣的國際地位大幅提升,但也惹惱了北京,已有跡象顯示北京可能在這個10年對台灣動武,切香腸是聰明的策略,問題是台灣還有多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