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11/3之前,中國或許不會有任何動作,端看選舉後美國制裁力度會不會持續,但中國或許己有體認,圍堵中國是美國繼續的政策,中國會不會在11/3後視狀況而採強力報復,如抵制蘋果或美國在中國之企業,以商逼政,也不無可能。
而中國人民之民族主義情緒,抵制美國產品,或許蘋果代工之紅色供應轋也以其他國產品牌補上,14億之市埸,以內循環經濟為主,輔以外循環經為輔
,非洲及東協是中國長期耕耘之市場,或許未來,全球市埸將分為兩種系統。
⋯⋯⋯⋯⋯⋯⋯⋯⋯⋯
烏凌翔觀點:從未來市場看中、美網通世界的爭鬥策略
Internet 發明後,全世界就註定要聯結起來,有了手機後,更把「聯結」定義為每一個人、隨時、隨地、可以聯上任何一個人。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這個月初宣佈的「淨網計劃」,嚴格來說,屬於防守性質,手段是圍堵,譬如禁止中共的app進入美國的網路、禁止華為的通訊設備進入「民主世界」。大美霸權,科技獨步全球,何以戰術成守勢?
原因可見附圖1。在於資通訊產業的中游,美國沒有解決方案,華為已是世界第一大通訊設備製造商好幾年了,美國只在終端設備有一巨擘,就是蘋果,還以中國為主要製造基地。
反觀華為,甚至還有中國的中興通訊,挾帶側翼小米、oppo、甚至一堆「白牌」手機,在全球攻城略地,頗有斬獲,屬於攻勢;直到美國祭出「實體清單」,攻勢才受挫。
「實體清單」就是美國商務部的「黑名單」,列名其上的中國企業,就對其「斷供」關鍵零組件,就是禁止附圖1的上游、與中上游廠家,賣產品給這些中企。台積電下個月中開始,就不再為華為代工晶片,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圖1的上游與中上游,是中國的戰略弱點,死穴一被點中,「中國製造2025」就有可能被打成「中國製造2045」。這其實也是美國的大戰略,以禁絕科技流失,打擊中國的經濟成長,拖慢中國的崛起。
這幾天傳聞中的「南泥灣」、「塔山」,都是中國方面的振衰起敝方案,也可能只是對內激勵士氣的心戰,還要再觀察。科技彎道不是常常有,要想超車,沒那麼容易-尤其在半導體這個行業。
既然美國打擊中國的重點是資通訊產業,那麼有一個問題是,接下來在全球範圍的市場中,雙方如何攻守?
Visual Capitalist這個月11號有一篇專題報導,也許可以提供我們一個想像的脈絡。請見附圖2,文章告訴我們世界各區域,還沒有上網的人口有多少?換言之,這也是美國與中國未來要攻防的通訊市場。
取自 Carmen Ang. Where Will the Next Billion Internet Users Come From? Visual Capitalist.
譬如,印度所在的南亞,還有10億1,200萬的非互聯網人口,其中印度是使用者成長最快、與非使者最多-6億8,500萬-的雙料冠軍,潛力極大的市場。印度最近大批下架了中國的app,但印度最暢銷的手機品牌也來自中國。號稱不結盟的印度,會加入美國淨網計劃,協助把中國打入「通訊鐵幕」嗎?
其它幾個有待開發的大市場還包括:非洲的東非:3億3,900萬、西非:2億5,200萬、中非:1億3,800萬、北非:1億1,500萬。東南亞也不少:2億2,900萬。南美:1億2,100萬。這些都是第三世界,也是中共從建政以來就一直戮力經營的區域,蓬佩奧要如何說服他們聽從大美霸權的「建議」呢?
中國「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覆蓋的中亞與西亞=中東地區少多了,分別是3,400、7,800萬。不過前者是落後國家,又地廣人稀,網路建設才慢,後者是富有的油國,網路落後可能是因為政治與文化保守。看起來,中亞可能與中國較親近,中東阿拉伯世界,則是美國的影響力大得多。
爭鋒的美中自己呢?網際網路發源地的美國,人口約三億三,只有4,400萬人還沒上網;中國人口14億,還有6億2,500萬人沒上網!Visual Capitalist專文中解釋中國還有廣廣袤的鄉村地區,網路有待建設。
如果以上的數字都是對的。很明顯,中國自己一國的國內市場,就至少可以支撑華為與相關企業的業務於不至於餓死,但早已走向全球的華為也可能因成本過高而營養不良,未來會不會裁員,是觀察重點。
美、中雙方雖然政體一為民主、一為專制,但政府都已跳入主導戰場,是否是國營企業,已不重要;未來,極可能是一場持久戰。
手機+網際網路,使得地理國界模糊化了,國家力量變成比病毒還容易滲透進入別的國家,即使敵國進來的是軟實力,都可能被視為是一種文化侵略,何況滲入的可能是銳實力!從國家的角度,不得不防。
但也因而令人嘆息,科技本來可以把世界各地的人們拉近,政治卻把地球人隔絕開,互聯網快變成分裂網了。(相關報導:華為在歐美吃閉門羹,到非洲卻受到熱情歡迎!美國無力封殺,這個因素是關鍵|更多文章)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