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中國時報
⊙文/黃秀玲
上課鐘響了,教室裡傳出琅琅的讀書聲。當多數孩子無憂無慮地在教室裡朗讀課文時,有一些家境清寒的小朋友,正面臨被迫離開學校的命運。根據統計,大約每兩堂課的時間,就有一個同學可能不再出現在教室,但只要給予他們幫助,他們就能安心完成學業。
富邦慈善基金會從五年前開始,集團內員工發動「用愛心做朋友-每天只要20元就能幫助一位小朋友繼續上學」的愛心活動,協助原住民學童就學;從前年起,更開放一般社會大眾參與認養行列,將對象擴大到清寒家庭與失業家庭的子女,去年幫助了3145名小朋友能繼續留在校園裡安心上學,今年,希望能幫助5000 位學童實現上學夢。
20元對一個都會小孩也許不算多,但被認養學童最能感受20元的「效力」。
就讀花蓮瑞穗國中的陳淑娟,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一家五口的生活全靠媽媽在桃園開設的小小理髮店維持,受到經濟不景氣的關係,理髮店的生意只能勉強支撐。
陳淑娟說,有時學校要用到的一些花費,她常常都不敢也不忍心告訴媽媽,每次總想著:「如果我有賺錢的能力就好了……。」直到富邦慈善基金會申出援手,才出現轉機,現在,陳淑娟得到每個月600元營養午餐費的贊助,區區600元就讓她的生活出現亮麗彩虹,她很高興終於可以減少媽媽的負擔了。
另一位來自台東大武鄉富南部落的排灣族原住民劉智豪,也是出身家境清寒的孩子。隻身到北部求學,除了念書、適應完全不同的生活環境外,還必須承受其他同學給予的異樣眼光。因為經濟因素及原住民身分,他一度想放棄學業,還好在高中時期接受「用愛心做朋友」的認養活動,幫助他繼續完成學業;更難得的是,劉智豪在90年度,以全國第一類組第六名優異成績考上台大法律系,後來他選擇念警察大學,將來準備繼續攻讀研究所,希望有朝一日也可以幫助其他失學學童念書。
不僅被認養學童感受到溫暖,認養人也體會到「助人,原來這麼快樂」的道理。馬祖基層員警蘇春展是認養學童口中的「展昭叔叔」,他每天省下28個20元,一年花二十多萬元幫助學童上學,為的只是想給這些孩子們一份簡單的幸福。
蘇春展說,在馬祖生活花不了太多錢,如果自己省吃儉用,可以讓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受教育,才是最快樂的事情,平常只要少用一點, 20元應該還負擔得起。其實,他不只捐錢認養學童,平日只要休假回台灣,都會到學校看看自己認養的「孩子」,關心他們功課與生活起居,當然也會寫信、寄一些孩子們喜歡的小禮物或文具用品給他們,讓28個孩子感受家的溫暖。
在一般人的眼中,「認養」這件事情應該是大人才會做的事。去年「用愛心做朋友」活動中,有一位年僅六歲的劉小妹妹,運用平日媽媽給她的零用錢認養一位偏遠地區的貧困學童,每次收到自己認養的小朋友寄來的信,不但會要求媽媽念給她聽,還會回信彼此交換讀書心得。
居中促成這件事情的劉媽媽說,二年前在銀行為女兒開戶存零用金時,得知富邦慈善基金會正在舉辦「用愛心做朋友」活動,心想應該可以趁此機會給孩子一個機會教育,讓她了解「知福、惜福」的觀念。劉媽媽覺得自己以前讀書的時候沒有把書念好,雖然現在已經在社會上工作多年,但深知讀書的重要性,所以她期望透過認養活動,讓現今的孩子「生在福中要知福」,讓沒有書可念的孩子可以安心念書。
一份簡單的幸福、一個美麗的上學夢,對貧困家庭的學童顯得特別珍貴,當下課鐘響時,沒有人希望下堂課有任何人缺席…。
~~~~~~~~
⊙主辦單位/富邦慈善基金會、中國時報家庭版 每天20元,可以幫助貧困家庭的小朋友每天背著書包上學去!
為幫助孩子完成上學夢,富邦慈善基金會與中國時報家庭版推動「用愛心做朋友」認養活動,不僅讓清寒家庭的學童有營養午餐可以享用,也將安排志工定期追蹤、書信聯繫,持續關懷每位學童的生活及成長;認養人與被認養學童還有「相見歡」活動,以促進彼此的情感交流。
「用愛心做朋友」認養活動詳細辦法請洽富邦慈善基金會,電話:(02)2754-8388轉711 或上網:
www.fubon.org。
每天20元,就能幫助一位學童完成學業,讓他們穩健地走完求學的路。期待您一同加入認養學童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