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06 22:07:33| 人氣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有形藩籬,無形阻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學現場]


有形藩籬  無形阻隔


柏林圍牆的文學分界線


文‧攝影◎李俊賢


站在兼具「冷峻森嚴」與「活潑創意」雙重性格的柏林圍牆前,如同電影《再見列寧》一樣,有種說不出的時空錯置及歷史荒謬感。圍牆是中性的,可以是安全防衛的,也可以是自絕於世。一九六一年八月,象徵民主與共產陣營的楚河漢界將柏林一分為二。

一九九七年第一次到柏林時,一九八九年圍牆倒下的沸騰高潮早已褪去,大部分的圍牆已經拆除,只剩下一小段牆面當作憑物追憶的線索。在政治訴求與藝術創意攜手合作下,牆上塗鴉及畫作卻也成為德國統一後的大賣點。東德國民車(Trabant)破牆而出的畫面,正是其中的經典之作。

據說,當時東德政府只是計畫要放寬東德人民的旅遊限制,而東德中央政治局委員夏伯斯基(Gunter Schabowski)誤解了上級命令,竟然宣布即將開放柏林圍牆,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一發不可收拾拆毀了圍牆。這個歷史的必然與偶然影響所及,遠超過美蘇兩大陣營的政治情勢,對於文學作家們也產生難以想像的命運造化。於是創作家詩人哈維爾變成捷克總統、索忍尼辛流亡多年後由佛蒙特州重返俄羅斯。如今東歐十國加入歐盟,一張申根公約簽證可以通行十餘國。

有形疆界一一消散淡出,文學發展理當因而海闊天空,然而事實卻未必如此。偏見、傲慢、民族意識、經濟落差等無形的阻隔依然存在。儘管這樣,文學滋養人類的普世價值仍然無庸置疑,文學的天生本質與任務就在穿越藩籬、讓蜷曲角落的心靈得以喜見光芒耀眼的出口。

柏林布蘭登堡大門附近,販賣紀念品的攤販各據一方。前東德和蘇聯軍隊的制服、徽章、毛帽等軍用品,全成了攤位上標準必備的熱賣商品。一位巴基斯坦來的小販向我推銷軍用毛帽,見我心生猶豫,竟拿出一塊拇指大小、聲稱是柏林圍牆的水泥碎片作為附贈誘因。雖然無從查證真實與否,但在「信者恆信」的基礎下銀貨兩訖。捫心自問,其實這筆交易是衝著水泥碎片來的。因為這塊水泥像是一把鑰匙,可以開啟專屬那個時代的無際想像,就像文學可以辦到的事一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今年六月二日/星期四的自由副刊。
文旁的本是作者的攝影,
我從google搜尋了相似的圖。柏林圍牆的一部分。

"這塊水泥像是一把鑰匙,可以開啟專屬那個時代的無際想像,
就像文學可以辦到的事一樣。"

循著記載想像。。。
當書頁又再翻過另一個時代,

是誰說過。。。一切還是還給歷史吧!

台長: 布拉魚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