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路
(九)拋開枷鎖 展現自我~心性泉源~古月編著
佛教有一部經典,全名「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直接了當指出:「依自性
妙智慧,渡我們無明的心,達到生死彼岸」。
事實上,人生的苦海不是有情婆娑世界,也不是這個色身假體,而是眾生
的心。因此要離苦得樂,「須於煩惱火宅中,生出清淨蓮花」。想想若無煩惱
磨鍊,如何煉就:「污穢中求清靜,複雜中求單純」。修行縱有小成就,但一
遇逆境、苦難加上考驗來臨時,心隨境轉、起人心、私慾,心燈自熄就入旁門
。
經云:「執相心著魔,離相心自在,一切平等觀,無取亦無捨」。
執相心著魔 離相心自在-
常執外相、認假為真而生妄心,心境上易被魔所侵,明理之人要懂得破相
,不為一物所拘,你會覺得清涼菩提現。
一切平等觀 無取亦無捨-
世間「真與假、聖與凡、對與錯,全在心念而已」。一個開悟之人,懂得
善用智慧、懂得以平等無私的心去面對一切,當取則取、該放下還得放下,一
切隨緣。
◎修行要懂得「智慧或愚痴、正見或偏見、執法或捨法」,通通都由圓明本覺
所流露出來。悟透它、善用它,才能解開枷鎖,展現自性如來。
◎惠能大師云:「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
非常清楚指出:世人迷昧,所以患了八萬四千煩惱病,若無煩惱塵勞,智慧
就能展現。說穿了,這些煩惱與智慧都出自於我們的本性。
◎拋開枷鎖掃除心靈障礙,面對凡塵要懂得放下煩惱罣礙,放下俗事的牽纒攀
緣,才能顯現出清淨的道心,想想自己都不明理,眾生焉能明理。
禪宗云:「休塵境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意指:修行若能跳脫塵世
的困擾,才能到達真實境界。心境上未能擺脫凡塵俗世的牽纒,雖穿著修行的
外衣,住在寺院裡,其實和俗人沒有兩樣。
◎一個開悟者當懂得:「任何地方都是修行最好的地方」。
一、修行是否擺脫煩惱的困擾,取決於自己的意志力,只要內心清淨了,無
雜念介入,即使生活在吵雜的菜市場或麥當勞中,也覺得是「一片淨土
」。
二、若是六根不清淨,煩惱罣礙一大堆,就是入深山谷洞或出家修行,內心
仍是不能平靜,煩惱仍困擾著你。
◎任何地方都是修行的好地方,就是要我們現平常心,從道德束縛中解脫出來
」。想想世間事「那有對錯」?「那有善惡」?「那來分別」?只要悟透眾
生人人具有佛性,用平等無分別的心去看世界,一切地都是佛地、一切境皆
是佛境。
◎想想世人「為事所綁、被境所遷」,所以被凡塵困住了。而修行者愈修愈在
意、愈修愈看外相比較,被自己的心困住了,產生種無明,而失去修行方向
。
※無明非常可怕、但也非常可愛,差別在那裡?
↗菩薩-洞晰無明本質:藉無明不斷改變自己、成長自己而成就佛道。
〈
↘凡夫-不識無明實相:分秒被無明掌控,不能當家作主而墜入生死。
佛家常云:「悟者滿目青山,迷者善惡不分」。
意指:一個悟道者,能用平等無私的心去觀一切眾生,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
可成佛。一個愚痴沒有智慧的人,遇事常用我執我見,以至沒有善惡公
理存在。
◎這個世間有這麼多煩惱、不如意,這麼多虛幻不實的事,為何明知世間無情
,但又捨不得拋開?想想:
一、名利當前-生死大事看得見嗎?
二、我執偏見-慈悲寬容看得見嗎?
三、事業親情感情綁住-愿力道心還在嗎?
◎苦海無邊,這世間已經夠苦了,如果我們修行再用這種虛幻不實的心,習慣
性戴著假面具在修,我們不覺得是「苦上加苦」更苦了嗎?
唯有:把凡間「貪求擁有轉化為菩提道心」才是大修行。
惠能大師云:
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
圓滿報身,汝之智也。
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