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獅球嶺隧道北端口,此照片入選新聞台首頁「視覺探照燈」)
清光緒十一年(西元一八八五年)台灣巡撫治理台灣時,積極建設台灣,主張洋務運動,並且大力倡導設置鐵路。光緒十三年獲准設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鐵路開工後,首先鋪設基隆經台北到新竹一段,其中就屬基隆獅球嶺的隧道工程最為艱鉅。從光緒十四年的春天動工到十六年的夏天,前後耗時達三十個月鑿通。獅球嶺隧道全長約二百三十五公尺,根據文獻記載,當時因為土質複雜,北段為堅硬的岩石,南段為潮濕的軟土,開鑿極為困難。當時主要的工匠都是徵調兵工,另外又聘請了數位英、德工程師擔任顧問。隧道中用磚與石塊砌成半圓拱,直徑約四公尺,內部路線略呈弧形。隧道南端外觀以紅磚砌成,並由劉銘傳題額「曠宇天開」,左右對聯「十五年生面獨開羽榖飈輪,從此康莊通海嶼;三百丈巖腰新闢天梯石棧,居然人力勝神工。」,說明了當時以人力開鑿的壯舉。二十世紀之初鐵路改道,獅球嶺隧道才漸遭荒廢。近年為了保存維護這處深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古蹟,被列為台閩地區的三級古蹟。
(圖/獅球嶺隧道內景觀)
獅球嶺隧道是上個月找房子時無意間發現的,如果沒有特地留意指標,根本不知道這隱身於民宅旁的隧道竟是三級古蹟。當下決定第一個月薪水入帳後,買台數位相機,從這裡開始認識基隆。獅球嶺,顧名思義從空中鳥瞰,狀似一隻俯伏在地玩球的獅子。位於基隆市南端,中山高速公路起點大業隧道的上方。獅球嶺隧道為劉銘傳設置鐵路時所開鑿,因此又稱為「劉銘傳隧道」。
(圖/牆壁由大石塊砌成,圓拱用磚砌成)
走進隧道,想像著當時工匠們手持鐵器敲打著堅硬的石壁。在金石撞擊聲的陪伴下,等待著尚未到來的光明。地板的積水,是一世紀不曾蒸發的血汗。一次次喘息,百年迴盪在長長的幽暗。
(圖/獅球嶺隧道南端口)
冷風從背後襲來,不禁打了個寒顫。抬頭看看磚塊砌成的圓拱,縫細處滲出水滴,在寂靜中顯得格外清楚。遠處的亮光,是黑暗中的希望。讓我想起陶淵明〈桃花源記〉:「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隧道的另一頭不知是什麼樣的景象,心中的期待彷彿新生兒通過產道,開始未知的命運。
(圖/南隧道口「曠宇天開」題字)
走出陰暗,見兩側石壁環抱,再往前數十公尺為軍事管制區,才停下腳步。「曠宇天開」見證了獅球嶺隧道開鑿時的艱辛、貫通的繁榮。也眼看著鐵路改道後的荒廢,這應該是劉銘傳當初題字時沒有想到的吧!
離去時,依稀聽見黑暗之中,傳來汽笛的低鳴……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