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本身就引起宗教的爭議性,拍出來的電影也造成正反兩極的評價。
找出了電影與原著中,幾個比較明顯的不同:首先,電影中的蘭登教授是在演講後的簽名會被警方帶到羅浮宮;原著是蘭登教授在睡夢中被飯店電話鈴聲吵醒,後來警方找上門。電影裡在託存銀行輸入密碼一次成功;原著裡前兩次失敗,第三次才成功。提賓爵士的私人噴射飛機,原定非蘇黎世,途中轉向英國;原著並沒有提到蘇黎世。電影裡藏密筒只有一層;原著的藏密筒有兩層,大藏密筒裡面還有小藏密筒。
不是吹毛求疵特地要找出這些不同,只是這些相異之處,引發了我心中的疑問:到底電影該不該忠於原著?沒有看過原著應該比較不會有這樣的疑問,但是對於看過原著的觀眾來說,電影是把書中的情節影像化,更何況《達文西密碼》裡面有許多牽涉到平常人比較不會接觸到的歷史、藝術範疇,所以大部分的人會比較希望電影忠於原著。可是這樣一來,又有人會問:如果都一樣,為什麼還要看電影?這麼說似乎也有道理存在。電影也可以是另一種解讀方式,不一定要完全照著原著走,只要能把握住主要的靈魂就可以了。我被自己搞混了!
我想會去看電影的人絕大部分應該都看過書,抱著去看看電影怎麼呈現書中的內容,自然而然會產生比較的心理,我就是其中之一。由於這是羅浮宮首次開放電影拍攝,場景自然是讓人豎起大拇指。不過文字的想像空間是無限的,電影要完全表現出來實在不容易。書中最精采的地方是解密的過程,在電影裡卻讓觀眾有草草帶過的感覺,節奏太快,懸疑的氣氛不夠。我強烈建議沒有看過書的人,不妨看一次電影,有機會再翻翻書,比較不會有失落感。
戲院裡,氣氛是沉悶的,這樣的感受從來沒有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