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再見天人菊
作者:李潼
出版:民生報
前兩天在書房發現這本書,書套外已蒙上一層灰,被冷落了很久。這是一本以澎湖為背景的鄉土文學作品,天人菊象徵著澎湖人與大自然搏鬥的的堅忍毅力。
故事是描寫離開故鄉移居加拿大的主角陳亦雄,二十年後的中秋節,他又再度回到澎湖,因為要履行二十年前對其他六個同學與陶老師的承諾,相約在陶藝工作室。主角回憶起國中求學階段發生的許多插曲:反駁一向蔑視澎湖的地理老師,被趕出教室而無意間發現生命力很旺盛的天人菊;跟著陶老師學陶藝的過程中,與其他同學培養出的深厚情誼;偶然參加考古隊的考察,而了解澎湖的開發史,激發以身為澎湖人為榮的心。故事的最後是月亮高掛在西臺古堡上的時刻,同學們相聚在工作室,陶老師拿出二十年前答應要送給大家的神秘禮物,象徵澎湖生命的「陶燒天人菊」。
小說之中含有很深的鄉土認同意識,首見於在返鄉的船上,主角在老伯的詢問下,可以將澎湖的島嶼、鳥種回答出來,讓老伯讚賞有加。再來是課堂上陳亦雄與從外地來的地理老師爭執,陳亦雄看不慣地理老師用譏訕的口吻批評澎湖,因此讓陳亦雄開始思考澎湖的文化環境,也讓自己陷於矛盾情緒,擔心自己離開澎湖就是背叛家鄉。接著是陶老師帶同學們到吉貝島與正在進行考察的林教授見面,點出了絕大部分的居民對自己家鄉不夠關心的問題。還有,陶老師在陳亦雄出國前夕所說的一番話:「只要你還承認你的出生地,將來有了更大的能力,你總會為這裡做一點事。放心去吧。」作者透過這本書教育學子們要正視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認同孕育自己生命的土地。
陶老師教導學生的不只是陶藝的技巧,也是人生的道理。「陶土裡的雜質要篩掉,要不,在塑陶的過程,常常會刺到自己,常會傷到別人。」也就是每個人必須把自己的缺點篩掉,才不會在為人處世上,影響到自己與別人。
這個故事會吸引我想繼續看下去,我想也是作者高明的地方,就是一開始主角心裡就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到底陶老師會準備什麼禮物送大家,製造令人期待的心情。再加上,故事是以插敘的方式進行,主角回到澎湖,看到的人事物而回憶起過往的每個片段,也可以說這個故事是由好幾個小故事所串成的。
在人物刻畫上,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細膩。主角陳亦雄的激動、林賓的穩重、葉英三的蠻橫、罔惜的羞怯、春華的自信、阿潘的自卑、湘貞的善體人意,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我想也是這本書成功之處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