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日期:2008-10-20 22:04
話說那日中年文士受少林高僧指點後,興沖沖奔下山來,
心裡暗忖:「此番回去必可大展鴻圖,讓西湖靈隱寺揚名海內外。」
憧憬未來,一片美好,文士腳程不由得健步如飛。
「文居士,請留步!」正當文士心神飛馳之際,
前頭一陣香風隨喝阻聲飄然而至,文士循聲望去,
不由讚歎:「好一個豔麗比丘尼!」
「小師太看來好生面熟,不知法號如何稱呼?」文士問道。
「此處非談話場所,可否移駕至前頭驛站一敘?」
「在下要事在身,恐不便多做耽擱。」
「文居士,貧尼處方較之少林僧侶更勝一籌。」比丘尼神秘兮兮地說。
文士聞言不由得動容,驚訝道:「小師太對在下行蹤好似瞭如指掌,
若不順從所請,看來不會善罷干休,就請帶路。」
說罷,文士即隨比丘尼步行至前方驛站一隱秘處。
「靈隱寺能有文居士這樣勇於開創新局的大金主,要不紅也難!」
比丘尼到達隱秘處後先開口讚許一番,然後轉口道:
「不過,依孫子兵法所揭示的哲理----道天地將法來看,
第一項:道----經營者的理念,你們是有了。
但是第二項:天----經營環境,恐怕就得大費周章了。」
「小師太,請直說無妨!」
「咱們中國人大多數人的習性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而目前貴寺經營還算過得去,所以你若照少林僧侶所講的,
灌輸危機意識、憂患意識、求知慾、學習意願‧‧‧‧等,
恐怕還是言者諄諄,聽者邈邈。」
「那位少林高僧亦不失為大師級人物,小師太未免太武斷了吧!」
「哈哈!現今的大師級人物所談的經營管理大道理,
常常忽略了人性的自利行為對實際管理措施的影響和干擾。
例如管理人員的作風常決定於經營者的領導風格,
而揣摩上意更是組織裡面成員的行為準則。」
「那只要在上位者走向正確的話,上行下效不是更好嗎?」
「錯了,經營管理成功的秘訣是經由他人而把事情做好。
意即組織內成員要各在其位,各展所長,集眾人之智慧成大事。
組織若光靠一個人長袖善舞,只能成小業。」比丘尼繼續解釋道:
「古來能成大功立大業之君王,不外乎擁有三種人,
其一為君師:指導原理原則;
其二為諫臣:說真話,獻諍言;
其三為幕賓:貫徹執行命令。
要開創新局,就要假這三種人之手。」
「想同時擁有這三種人,恐怕要有瞎貓碰到死耗子的機運。」文士頹喪地說。 「其實這三種人可能跟你擦身而過,而你卻遍尋不著。」
「那要怎樣才不會失之交臂,且為我所用?」
「很抱歉!你要的答案只有在貞觀寶鑑裡才找得到。」 「貞觀之治為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各國遣使朝貢,留學者絡繹不絕,
唐太宗因此自詡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帝王,
但也只聽說過貞觀政要這部號稱帝王學的書,可沒聽說過貞觀寶鑑!」
「最近江湖盛傳”貞觀寶鑑,治世大典,參透上卷,江山在握,
下卷不出,天下不統”,你未曾耳聞?」
「當今朱元璋握有大半江山,莫非跟此傳言有關?」文士若有所悟地問。
「不錯,臭頭和尚出身的他,就是因為獲得一卷
”記載天下能人皆能為我所用之權術”的貞觀寶鑑,
才能統領明教主力部將獨霸一方,對主子小明皇韓林兒陽奉陰違,
於江南一帶自立為吳王。
韓林兒身故後大批部將又被他收編,
現今聲勢勢如破竹,江山唾手可得。」
「妳風塵僕僕的來找我,難道跟朱元璋有關?」
「正是:未元璋其人本性兇殘,天下若落入他之手,
蒼生恐會方出虎口,又陷狼吻。因此,
我們必須在他未完全參透寶鑑前設法盜出,
并查明下卷是否亦落在他手中。」
「盜取貞觀寶鑑,莫非是要請參學於敝寺之大盜賽崑崙出馬?」
「此任務艱巨,非他莫屬。」
「請恕在下冒昧,小師太為何這般瞭解貞觀寶鑑?」
「敝派開山祖師郭襄女俠,當年在尋找創教地點時,
曾無意中獲得兩卷貞觀寶鑑,當時未曾細讀,
僅以為那是講政治權術之宮廷讀物,未加重視。
即至閉關圓寂前,方頓悟貞觀寶鑑勝過任何兵書及武功秘笈。
於是在尚存一口氣前,窮其記憶力所及,思索寶鑑丟棄於何處,
將棄書處以特殊手法刻於倚天劍及屠龍刀之柄上。
過去江湖上只知倚天劍及屠龍刀藏有九陰真經及武穆兵法,
若非我再入師祖閉關處潛修,亦不知此段秘辛。」
「小師太莫非就是峨嵋教主周芷若!」文士戒慎恐懼地說。
「既入空門,當年之周芷若己不復在。」比丘尼唸聲阿彌陀佛後道:
「貧尼法號清貞。」
「清貞師太,如你所言目下朱元璋已自立為王,
身旁必定高手如雲,賽崑崙恐怕不易上下其手。」
「據說朱元璋曾擄獲一韃子公主,對其寵愛有加,
但韃子公主似乎不領情。所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未央生若能配合乘隙而入,何愁不能探明及取得朱元璋手上的貞觀寶鑑。」
「什麼!你要未央生重操舊業,勾引良家婦女?」
「阿彌陀佛,罪過!罪過!出家人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可是未央生及賽崑崙安危上若出了問題,我要向法海禪師怎麼交待?」
「大局為重,法海禪師應會諒解。此外,
我會會同明教前教主張無忌暗中相助,
以無忌之武功,保住兩人性命應不成問題。」
「事成之後呢?」
「事成之後,參予此事之人皆可參閱貞觀寶鑑,
不過此書最後得轉贈有德者問鼎天下。如此安排,你是否滿意?」
「 雖不滿意,但可接受。」文士轉問道:「工作要如何開始進行?」
「徐達與常遇春已為我所擄,囚於普陀山下。
我想將未央生及賽崑崙分別易容為徐達與常遇春,
以此方式接近朱元璋,才可不使其生疑。
請你吩咐他倆三日後至普陀寺向我報到,
他倆需先行施以”模仿徐達與常遇春的言行舉止訓練”。」
「好,就此告別,但願此一民族偉業能夠達成。」
兩人相互作揖後即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