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90后的外甥來我家做客,在桌上堆積如山的海量CD場里,他唯獨挑中了謝和弦的專輯《于是長大了以后》,這件事讓我十分驚奇。原來如今象牙塔里不再是我們那個時代男生宿舍里的周杰倫、蔡依林、S.H.E,而是被方大同、謝和弦、林宥嘉、蕭敬騰這些有青春更有技術、有技術更有想法的歌手們占據,他們有可能是唱作派,也可能是實力派。更多的時候是,這是一個有脾氣有態度的時代,他們不再會像前輩們那樣視中庸之道為討好粉絲的不二法則,唯唯諾諾下去。在《于是長達了以后》封面上,專輯在一片紅色的背景上捧出一顆赤子之心,畫著橫線的標題取代了“警告
| 玻璃門 | 需經父母輔導限制級唱片”,因為不需要爆粗口,也不需要講敏感話題,謝和弦就能唱出這一代臺灣年輕人生活和心聲,雖然內容未必是勁爆的,但卻提供了一條進入90后內心世界的絕佳管道。
《于是長大了以后》不復第一張專輯《雖然很芭樂》的樸素與青澀,搖身一變,變得有力度,有態度,有激情,更有血性。整張唱片都透露著一種不露鋒芒的自信,和一種“豁出去”的坦蕩。一氣呵成的“暗黑式”說唱大段大段的講述著這位少年謝和弦的成長的煩惱,也不由的讓人將他的音樂和他的經歷聯系在一起,這樣縱橫交錯的感覺更會使得音樂的表達更加立體,有棱有角,也有血有肉。
同名歌曲《于是長大了以后》就揭穿了不想長大的童話里的種種夢幻。長大后,“你發現圣誕節,沒有圣誕老公公……你發現王子公主 居然也有在陪酒”,不過謝和弦卻是用調侃的方式面對著現實社會中的種種不公,在節奏的
| 不銹鋼門窗 | 拿捏把握、東西方元素的融匯上,謝和弦的音樂如今已經可以用行云流水去形容。如果說《于是長大了以后》只是一個成長的引子,那《寂寞瘋了》可以說就是一壺的冷水澆頭,讓人遍體生涼。就像歌詞里唱的,“把你的美夢敲醒,把你的憧景重擊,現實只是我們都不要再騙自己”。田馥甄唱“寂寞寂寞就好”,是望不穿的文藝和落寞,“寂寞瘋了”卻是一種對現實對自我的糾結和無奈,他借用臺灣搖滾不朽之作薛岳的《如果還有明天》的基調,喝出的是一種過分庭現實的慘淡之感。而以我的理解,這不僅僅是一手情歌,這分明是“垮掉的一代”在過于沉重的社會壓力下的一種本能的反抗和呼喊。這又能讓人想到謝和弦本人16歲棄學從藝,又為了組BAND的夢想退出偶像組合的經歷,這種音樂氣質上的擰巴似乎是與生俱來的。
無論身處哪個時代,“成長”這個話題永遠都比較沉重,好在謝和弦并沒有一味的苦大仇深下去。而在這張專輯中,好友蛋堡、徐佳瑩、庭竹的加入又使得“青春”的主題更加完整。對謝和弦、蛋堡、徐佳瑩、庭竹
| 防火門 | 這些人說,青春低調與才華橫溢是他們的共同特點。與蛋堡合作的《CRA ZYFORU》靈氣與邪氣兼而有之,又有爵士樂和嘻哈樂混搭的幽默感。與徐佳瑩合作的《柳樹下》堪稱是專輯的點睛之筆,以流行和歌仔戲的兩種味道,創造了千篇一律的“中國風”的另一種可能性。而和庭竹對飚的《The Rock》又有點搖滾版《快樂崇拜》的意味,青春的釋放感就這樣一觸即發,毫無一絲的拖泥帶水。
“我沒心思讀書,是班里最差的學生,就跟另外幾個差生組了個樂團,老師看不起我們,說我們長大后就是小流氓。”謝和弦的叛逆經歷猶如樂壇前輩們的復刻,而事實上恰恰相反,謝和弦在流行樂壇中自成一格,他的血性他的叛逆他的敢作敢為,恰恰是他音樂里最吸引人的地方。你可以簡單的將這張《于是長達了以后》劃分至R&B、說唱、搖滾、臺語風等復古音樂風格的范疇,但這些都不足以體現其由內而外極富張揚的表現欲和沖擊力,更不足以概括這張熱血沸騰的青春記憶。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