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人”聽起來很有點江湖氣,但歌壇——非“娛樂圈”——難道不就是江湖嗎?
聽著《自己人》,不免想起老舍在《茶館》前的題記:“同在江湖上,都是苦命人”。
我涉身歌壇,比屠洪剛和那英還要晚些。1987年左右,屠洪剛已經小有名氣,那英該是在廣州一帶和畢曉世等人廝混。
初見屠洪剛是在1988年初,新源里音樂研究所的錄音棚,那是陳哲、侯牧人創制作的一盤專輯,屠洪剛演唱了一首早期都市民謠風的歌,聲音中還有戲曲功底的痕跡,但是記得錄制速度夠快——那是兩萬元一盤的成本,差不多一天錄制一盤的偉大時代。第一次見那英則是1989年初在廣州文化部出國歌手選拔賽上,晚上隨李黎夫去找解承強等喝酒,那英也跑來,問及她在干什么,她脆脆生生地回答:正在
| 玻璃門 | 讀薩特,叫李黎夫大笑不止。
再見屠洪剛晚的多了,那是1995年他正在拍攝《霸王別姬》,在棚里匆匆一見,詫異的是張國立給他拍的。這算是歌壇上“老將復出”的年代,大約同年,他和田震、臧天朔先后推出了新的作品、他也算是以《中國功夫》、《霸王別姬》、《精忠報國》一舉成功復出并轉型——其實說回歸銅錘更貼切——的歌手,自后,給我印象頗深的則是《你》。
那英1989年以后在北京見得多了,她混在當年大石橋的中央歌舞團。我常去侯牧人家,也常見她,所以可以作證日后程琳在《本命年》中演唱的主題歌《留下油燈光》的首唱其實是那英——那英識貨的印象從此而來。
不是寫回憶錄,拉拉雜雜寫這些其實還是想說,三十年來的歌壇其實就是江湖,風風雨雨、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正像那英曾經唱過的“說也說不明白”。
歌壇的事在光天化日下流行,有時是斗地主,有點小幫,有點小派;有時候又是打麻將,個人顧個人;更有的時候是春秋戰國,混戰不已。我常說:就這么塊小蛋糕,大家伙掄著鋒利的鈍刀拼命地搶,哪知道聰明人遠在互聯網和電訊!
但歌壇的江湖畢竟
| 不銹鋼門窗 | 還有音樂在、有性情在、也有“自己人”在,因此歌壇也絕非一句“你們圈太亂了”可以抹殺。一有天災,最受惦記的還是歌壇,一有大事,最忙碌的也是歌壇。也因此,歌壇的很多哥們兒姐們兒還是可以說:不曾因虛度年華而悔恨,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這也就是我聽《自己人》很感動的地方,陳濤的詞是真性情:“自己人把冬天暖成了春天”,這等句子非經過人寫不出來。“自己人讓風雨從容都看見”,其中滄桑也足夠令人回味。
屠洪剛和那英的唱功不必我多說——姜有時確實是老的辣一點。還要提到的是潛伏幕后、創作日漸成績的馬上又的音樂也夠味道——前兩天微博上我提醒他《有一天》的東歐味道并非非議,也非僅指個人。我想說的另一層是:在這“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時代,仍然有一批音樂人在下沉,試圖潛入音樂的“無底的深海”,仍然有很多人在“忐忑”不安的世風中追求著真實的表達。誠如狄更斯所說:“這是一個最好的年代,這是一個最壞的年代。”
說來說去,還是希望我們的詞人說點入情入理、到喉到肺的真話,帶點無愧于這個時代的思考。希望我們的作曲家向歷史學習、向世界學習,拿出
| 防火門 | 足以與世界歌壇相對稱的音樂,希望我們的歌者用真誠的心來歌唱。盡管越來越像個“霧里看花”的世界,但我記得安徒生說過一句:“鍍的金子會磨去,豬皮卻永遠留在那里。”
近日臥床,有暇重聽偉大的卡拉斯演唱專輯和美國紀念’911群星演唱會,深為中國歌壇而悲哀,而聽到《自己人》及一批年輕的音樂人暫處低位的創作,又為未來而欣喜。套用一句老臺詞“去吧,兄弟啊,我愿你鮮紅的血液,迸發成真情之花,開遍中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