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07 13:37:54| 人氣2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Working Woman的困境 -- 妳累了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職業婦女事業家庭蠟燭兩頭燒的困境
—從性別角色和父權思想的觀點談起—

<<前言>>

台灣近一、二十年來,由於教育程度的提高、個人獨立自主意識的覺醒、尋求自我實現、勞動市場的需求及家庭經濟負擔等因素,不只是單身女性,已婚婦女進入就業市場的現象也日益普遍。隨之而來的便是職業婦女必須同時兼顧家庭和工作的困擾。

對一個職業婦女(特別是有年幼子女者)而言,在有限的時間、能力和體力之下,要同時滿足工作和家庭責任的要求並不容易,因此可能會面臨相當大的生活壓力。且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長期處在衝突壓力的生活環境下,對個人的心理健康可能產生不良的影響。為此,坊間針對現代婦女如何因應壓力的書籍有不少。這些策略適用嗎?對職業婦女在壓力調適上真有助益嗎?

本文便以婦女生涯(註)一書中「事業與家庭並重」這篇文章為討論內容,從壓力理論為基礎出發,就相關議題來作一番檢視和探討。

關鍵字: 職業婦女 生活壓力 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角色 心理健康 心理困擾
父權思想 社會支持 緩衝假設
角色變遷速率

註:洪榮昭,婦女生涯,婦女教育叢書(台北市:教育部社教司),
頁81-93。


《文章評論》

一、傳統〝男主外,女主內〞觀念是主因。
<為何台灣的婦女很難事業與家庭兼顧?答案,仍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 >(頁82)

文中,作者一語道破「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是主因。事實上,為打破性別刻板印象,較現代的性別角色觀早已被提出,但觀念落實到現實生活上時,仍存有相當大的差距。現便就以下兩點來探討。

1.傳統和現代的性別角色觀
女性傳統的性別角色有別於男性。大致上是指:男人負責在外工作,即「男主外」;女性負責家務勞動及兒童照顧,即「女主內」。而比較現代的性別角色觀則是:兩性共同擔負工作與家庭領域的責任。

2.由傳統到現代的角色變遷速率,男性比女性慢
男性角色變遷(由家外到家內的角色平等分工)的速率,較女性角色變遷(由家內到家外投入工作)的速率來的慢(伊慶春、高淑貴,1986)。換句話說,男性在家庭照顧的角色扮演上參與度仍偏低。

國外研究也指出,職業婦女的壓力來源,有很大部分是來自家庭內部成員角色變遷速率上的不一致(Ross & Mirowsky,1988)。男人由於「男主外,女主內」的意識型態而少介入家庭事務,即使夫妻同時都有工作的情況下,無論在兒童照顧或家務勞動上,男性常是缺席而女性仍肩負絕大部分的重擔。因此,女性扮演職場新角色的同時,卻也拋不開傳統「持家」角色的包袱,造成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倍感負荷過重,無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時,更是得面對社會壓力或家人及丈夫的不諒解。重重壓力之下,大大地威脅到婦女的心理健康,一些心理困擾,諸如沮喪、憂鬱、失眠及緊張焦慮也變得較容易產生在職業婦女身上。

從一些統計結果,我們可以了解台灣職業婦女家務工作的沉重。根據主計處1990年「國民時間運用調查」的結果,已婚職業婦女全週工作和家務時間合計為六十五小時,比男性多出十五小時。主要的差異來自女性全週家務時間為二十一小時,比男性多了十九小時。此種內外兼顧的狀態,使職業婦女承受不人道的工作量。

而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常是家中老、病人口的照顧者,故除了兒童照顧和家務勞動之外,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女性(女兒、媳婦、妻子)可能又得背負另一社會角色壓力 -- 老人照顧,即照顧父母親、公婆或配偶。

由上述可知,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女性工作和家庭不可得兼得的壓力上,影響可說是至深至遠,其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威脅也是令人擔憂的。



二、父權思想亦是因素之一。

<由這個調查,台灣的女性上班族仍要向歐美看齊,但也不必太急。在中國社會裡,若要先生天天忙著家事,又怕他事業無成,只好「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頁82)

由文中這一段話,不難看出我們社會長期以來「妻以夫為貴」、「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男人是一家之主」的父權思想。有研究亦指出,台灣女性相當具有「附屬性格」,強烈地「以先生為榮」的心態,寧可犧牲自己的事業來成全先生。甚至有61%的婦女認為,女性若執著於自己的事業,會影響家庭幸福(王麗容,1994)。由此可見,當家庭出了問題時,撇開社會外來的壓力不說,一個職業婦女很有可能把責任歸咎成是自己出外工作所造成的,而在心理上傾向自責、矛盾衝突、或有罪惡感。

可見父權體系之下的性別角色觀,不僅深烙在男人身上,也緊緊盤距著女人。所以,全面性平等、平權、分工的視野,是兩性都需要的。


三、難以跳脫父權思考框架的政策。

<……一般狀況,可以用下列二種方式讓事業和家庭兼顧
1. 彈性上班
2. 教小孩幫忙家事 >
(頁83)

文中雖指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性別刻板印象),但最後仍要職業婦女權宜地採取一些措施自行解決問題。不禁讓人聯想到最近防治性侵害的宣導中,有一類是叫婦女們夜晚不走暗巷,或教導婦女防身術。以上都充分顯示出,在以男人為中心的思考模式中,身為女人的無奈。表明了對女性說:在現實仍是如此的情形下,妳自己看著辦吧!尤其文中建議「婦女」彈性上班,教「小孩」幫忙家事,拿婦女、小孩先開刀,卻絲毫不提家中的男性,其心態頗值得玩味。

事實上,我們的國家架構與施政方向總是從男性的觀點出發,缺乏「以女性觀點為中心」的考量,以致於女性觀點下的要事,成了他們眼中的「小事」、「女人家的事」。當他們眼中的依附者(女人)發生危機時,只是實施一些救助性的福利制度來救援。處理與婦女相關的問題時,傾向先教育婦女一番,彷彿「羊毛出在羊身上」。像這一系列的「婦女教育叢書」便是很好的例子,雖然政府出發點是好的,但在意識型態上卻大有毛病,明明是兩性共同的問題,卻只單方面教育婦女,可從沒聽說政府出版「男性教育叢書」過,當然,就算出了,身為既得利益者的男性也沒有動機想去看。

而將社會整體的問題,或家庭的問題歸咎於婦女身上,既不合理也不公平。政府不應只是對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該是對父權體系架構總檢討的時候了。


四、社會支持有助於減輕職業婦女的壓力。

<彈性上班
在小孩成長過程裡,若公司本身有育嬰室,或托兒所,幼稚園。則對上班婦女而言,工作影響可以減少許多。但企業若沒有這些福利措施,則或許應找可具彈性上班的工作,至少等到孩子長大一點,再回歸一般作息。>
(頁83)

文中的建議,符合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的緩衝假設(Buffering Hypothesis)。即個體如果擁有支持性的社會關係時,他便可以倚為支柱來面對壓力情境,於是壓力就不會在個體的身心造成負面影響。而國外研究也指出,除了家庭成員角色變遷速率上的不一致之外,目前職業婦女的另一壓力是缺乏其他社會機構的支援(Ross & Mirowsky,1988)。

如前所述,職業婦女不僅要工作,還得背負傳統所賦予的家庭照顧角色,可謂是壓力重重。若以增加社會支持系統以減輕職業婦女的壓力為考量,除了親人、家人的支持外,我們社會中所提供的社會資源更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如老年安養護及照顧、全國性扥育政策、殘障養護、彈性工時等政策的實施,都是刻不容緩的議題。而就兒童可扥育率而言,先進國家約為50% ~ 95%,而台灣地區只有30%。由此可見我們社會該努力的空間仍相當大。

而推動這些社會政策的同時,更要小心避免落入「父權的思考框架」,否則再好的政策,到最後都會淪為強化父權體系下性別角色觀的幫兇。無論在理念上或觀念上,得強調政策是為兩性而設計的,而不是光為女性。像國外宣導:所有有利於女性就業的社會政策,如育嬰假、親職假,男性也應同享。如此一來,便有助於打破家務的不公平,並導正長久以來不平衡的兩性觀。


五、教小孩幫忙家事的盲點︰代代相傳的性別角色?

<教小孩幫忙家事
小孩子的成長還有許多是必須由做的當中學來的。做家事,可以學到…… >
(頁84)

曾有學者這麼形容婦女的生涯週期︰自幼與母親分擔家務——婚後(與夫之母一起)負擔夫家的家務——生育並照顧兒女——照顧年老的夫之父母——照顧孫子女——照顧老病的丈夫——面對自己的老病。相當寫實地描述了許多婦女單方面承受沉重的家務及照顧責任的事實。

研究指出,男女並非「天生」在照顧人的能力上有差別,造成男女特性不同的最大原因,在於後天環境的影響。也就是說,是傳統及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刻板化教育的結果。由此可知,家庭教育,是讓孩童學習現代平等、分工兩性觀的第一線。

而回到教小孩幫忙家事這個議題上,不得不讓人提高警覺的問:家事究竟是誰的事?教誰做家事?做怎樣的家事?若小孩從小到大總是見媽媽而不見爸爸做家事;若父母只叫姊姊、妹妹做家事;若姊姊、妹妹總是照顧小嬰兒、煮飯,哥哥、弟弟總是修理腳踏車、換電燈泡……試想,兩性平權且多元化的性別角色觀,可能建立在下一代身上嗎?若父母未建立兩性共同擔負家務及照顧責任的觀念,根據社會學習理論,子女將會習得父權結構下的性別角色,代代重複刻板且僵化的兩性觀。

因此,需要男性增加家庭角色的扮演,使兩性同時結合家庭和工作兩項責任。而在教導小孩做家事時,也要注意讓兒童有適性發展的空間。


《結論》

標本兼治是解決困境之方

在紓解職業婦女心理壓力的議題上,教導婦女一些因應策略,或丟救生圈似地提供一些福利政策,都是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的方法,且有把兩性問題歸咎給女性的意味。應從工作型態、理念、家庭生態上徹底改變,讓兩性平權、平等、分工,徹底打破父權體系下的性別角色觀。如此,才是保障婦女心理健康的根本之道。


《參考書目》
女性學學會。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一九九五年。台北︰時報文化,
民84年。

貝蒂.傅瑞丹。第二階段。台北︰月旦出版社,民84年。

王麗容。婦女與社會政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84年。

戴智慧。已婚職業婦女的生活壓力與休閒型態,婚姻滿意,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及工作滿意五者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民74年。

Aneshensel, C. S. 1992. Social Stress: Theory and Research.
Annu. Rev. Social. 18: 15 - 38

台長: 渡客 -- 亂世佳人
人氣(2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