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乳房攝影報告上說我有鈣化,到底是什麼意思?會不會得乳癌?」我的門診常有因乳房鈣化點前來求診的病人,大家對於鈣化點究竟是什麼往往一知半解,也因此心生恐慌,其實,乳房鈣化點大多是良性的,少部分是惡性,但若出現出現微小鈣化點時,也不可置之不理,應諮詢專業的醫師判斷是否需進一步檢查,甚至做病理切片。
乳房鈣化是指鈣離子化合物沉積在乳房組織中,以磷酸鈣或氫氧鈣磷灰石居多,影像上可見一些白色亮點的構造即是。乳房鈣化其實是很普遍的現象,有各種不同的成因,大致可分下列幾項:
1.
慢性皮膚發炎或濕疹造成的皮膚鈣化
2.
乳房血管壁長期鈣鹽沈積造成的血管鈣化
3.
乳房良性纖維腺瘤鈣化
4.
擴張乳管的分泌物鈣化
5.
脂肪壞死造成鈣化
6.
囊腫中的囊液沈積於太久造成鈣化。
7.
發炎、疤痕組織鈣化
8.
乳癌鈣化
由上可知,鈣化本身是一種現象或結果,並不是一種特定疾病。且高達八成五的乳房鈣化為良性,只有一成五的鈣化可能合併癌症,雖然鈣化不一定是乳癌,但乳癌也不一定會出現鈣化。一般來說,醫師會根據鈣化的形狀、大小、聚集的情況來判斷是否為惡性腫瘤,且並非所有的乳房鈣化都需要接受治療,只有懷疑是惡性的微小鈣化病灶才需要處理。
該如何依據乳房鈣化特殊的影像表現來分辨良惡呢?
良性腫塊通常鈣化點比較大,形狀也較規則,外觀較圓而平滑,中央透明。而典型的乳癌鈣化點,其形狀和大小都不均勻,境界不明,影像的深淺度也不盡相同,通常呈現單位面積密度高(多於5個點)的聚集性微小鈣化點(小於0.5mm)。
我常跟病人解釋,乳癌會產生微小鈣化的原因是:乳癌組織在成長時,由於細胞增加速度快,搶不到養分的乳癌細胞就會產生壞死、鈣化,一般多是位於中心處的組織容易缺氧進而壞死,導致鈣化集中一處,依鈣化時間的先後而導致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鈣化點。微小鈣化僅是乳癌的其中一種現象,並非所有病人皆會發生,僅有約三至四成的乳癌病患會發生微小鈣化。儘管如此,一般摸不到腫塊,只經由乳房影像學檢查而發現微小鈣化的乳癌,大多屬於零期的原位癌,因此乳房微小鈣化點可以說是乳癌早期發現的重要指標之一。
對於乳房X光攝影處於灰色地帶或疑似惡性鈣化點的處理,以往都是建議病人一定要取得組織切片進行病理化驗,以判定微鈣化是否為惡性腫瘤造成;現今由於影像技術的進步,我都會建議病人再做進階的影像檢查,一般會再以乳房超音波進行判斷,針對有需要的病人,我也會建議進一步做乳房專用型磁振造影。以往有人認為磁振造影對鈣化點偵測不敏感,但現在最新的“乳房專用型磁振造影”已改進了傳統全身型磁振造影假陽性較高,及對小腫瘤鈣化點偵測不夠敏感的問題。乳房專用型磁振造影不僅能做形態學判斷,還可進行血流功能性判讀,對腫瘤行為進行分析,因為惡性腫瘤會有血管增生,沒有血管增生就不會長大,因此,乳房專用型磁振造影可解決大家對乳房攝影看到的鈣化點之疑慮,只要無血流跡象,就沒必要擔心腫瘤會快速長大。當乳房專用磁振造影顯示出高度懷疑異常時,才需進行病理切片化驗。如此一來,可大大減少因良性鈣化點而做了不必要的穿刺手術。
由上可知,乳房攝影發現的鈣化點雖然可能造成焦慮與困擾,但若能以此為警惕做進一步的檢查,可經由精密儀器排除掉罹癌的疑慮,或可及早偵測出早期乳癌,早期治療,權衡之下,我也提醒大家藉此警訊讓自己接受一次完整的檢查,雖不必過度恐慌,但也不可掉以輕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