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張開眼睛首度夾雜著些許痛苦與不甘。原因無他,是睡眠不足導致。淩晨一點半入睡,因爲讀昨日買的蔡智恒小說「檞寄生」讀到這麽早才罷休,因爲將這本300頁的簡體字小說給讀完。
至於上一次讀完一本長篇小說是什麽時候,早已經不可考了,不過仔細回想起,似乎是「西班牙峽角的秘密」。昨天書店裏擠滿了人潮,各個年齡層的讀者都有,真可說是從九個月大到九十九歲都有吧?每個類別的書架邊都是站滿了翻閱的讀者,就這樣我兜了一大圈在觀察是什麽樣的人站在什麽類別的書架邊,就像是做實地調查一般,心中已經有了統計結果。
發明文字與紙這兩件事情令我打從心理的敬佩,若沒有文字與紙張,今日的書本也許就不存在,人類吸取知識的速度不會這麽快速,思想也許也就不再這麽多元化,而現在這般似乎倒是單純點比較好。不過這個時候除非是世界末日一切從無到有從頭再來一次,要再回到過去的那樣簡單已經是遙遠的夢了!
接下來我的目標是捷克小說家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作品 『慢』。我可能是個注重感覺的人,爲什麽會買一本書多半是因爲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它不會講話但它的外表與氣味吸引了我的注意,使我走向它、將它從架上給掏了出來,它的外表包含了它的名字「書名」與它的穿著「書皮」,就像人一般有著自己的名字、穿著自己所選擇的衣裳,現在也許只有高中生以下才會在制服上繡上名字,若沒有名字,穿著與自身散發出的質量就是所謂的第一印象了。書最不同的是,它永遠都有一個名字,非但如此,它也讓人一目了然地瞭解它的個性「類別」。
而我,憑著書本的名字與穿著而走向它。再來才是試探它的內涵與個性,有時候名字和個性是截然不同的!就像人類一般。若沒有一定程度的相處與了解,多半只能從外表的感覺來臆測,我說書和人很相似吧,對不?
有很多人很排斥簡體字,當然是說台灣同胞,國情與社會文化的不同多半會讓雙方有先入為主的刻版印象,但是未先了解就根深蒂固似乎不是文明人應有的態度。我對簡體字一直是正面的想法,或許如此我才能易如反掌的了解它進而彼此接納吧?很多事不也都是這樣?
July 7, 2003 Monday
Zhu Hai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