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09 05:13:14| 人氣1,3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瓶裝水安全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瓶裝水安全嗎? 淨水廠出來的水,雖然已經淨化,但化學藥劑和氯,又成為傷害人體的另一個禍源......

在我們居住的環境四周,有各式各樣的污水、廢水排入河川,使得水源污染的問題日益嚴重。
為了快速除去污染、消除惡臭及細菌,水廠在淨化處理過程中,在水中加入大量的化學藥劑和氯,
如此一來,淨水廠出來的水,雖然已經淨化,但化學藥劑和氯,又成為傷害人體的另一個禍源;
同時供水管線內的清潔程度依然堪慮,淨化後的水,在供水管中還是可能被再次污染。
因此,直接飲用自來水,使許多重視身體健康的人相當擔心。由於對自來水的品質沒有信心,
為了飲用安全的水,很多人購買瓶裝水,或在家中加裝過濾器,希望透過瓶裝水或過濾器,
能夠安心的喝到乾淨的水。 然而,真的這樣就安全了嗎?
市面上的瓶裝和過濾過的水,雖然大部分已是純淨而且不含致癌物質,
但是這些水在淨化過程中,同樣也把水中應該含有的鎂及其他重要的礦物質給「淨化」掉了,
使得這些水,不再含有應有的重要礦物質。但是這些礦物質,對於維護身體健康,卻有相當大的影響。

以鎂來說,鎂在我們人體內扮演幾百種角色,
包括穩定心跳、控制血壓、維持胰島素敏感度、管理調節三百種以上的酵素等;
要有健康的身體,讓身體細胞及器官正常運作,攝取足夠的鎂,是絶對必要而且不容忽視的。
因此當人體缺鎂時,對身體潛在的影響是很可怕的。這一點,在許多飲用水含鎂量偏低的地區,
經常出現猝死比例增加的現象,可以得到印證。 不幸的,隨著我們的飲用水水質的改變,
使得鎂攝取不足的情形,相當普遍,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經由檢視「鎂」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以及討論一些我們可以補充鎂的方式,例如,經由飲食、較優質含鎂飲用水的來源,
以及含鎂的營養補充品,設法攝取足夠身體所需的鎂。

鎂:被濾水器過濾掉了﹗
 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所飲用的水源,來自小溪、河流、湖泊等,其水質皆含豐富的礦物質。
而人體依賴這些含於天然水源中的足量礦物質,來維持身體每日所需的營養。 來到二十一世紀,
『自來水』成為我們每日最方便取得的飲用水源。然而,由於農藥、殺蟲劑以及其他化學物質等,
對於水源的污染,使得大家對於水質都沒有信心。
於是,都市淨水廠加強使用一些水質淨化處理方法,致力於去除供應水中的一些有毒物質,
如鉛、殘餘的殺蟲劑、硝酸鹽類化肥等等。水經過這些現代的水質處理技術,
使得原來存在於水中的一些如鈣、鎂等有益的礦物質,也同時大量的流失。
更嚴重的是,因為不信任都市供水系統的供水是否乾淨和安全,許多人在家中加裝濾水器或水質淨化器,
而這些設備更是“有效率”地,將僅存於自來水中些微有益健康的礦物質,完全過濾掉,
使得原本的「硬水」變成「軟水」,使得飲用水,不但不含任何「污染物」,
同時也不含鎂、鈣等任何有益人體健康的礦物質。 除了家中使用過濾器,對於瓶裝水的熱衷,
也使得問題更形複雜和嚴重。美國在去年一年中,瓶裝水的消耗量將近八十億加崙,
而市面上瓶裝水中的礦物質含量,個別差異很大。只有非常少部分,來自歐洲的瓶裝礦泉水中,
確實含適量的鎂(Original Fountain of Youth Mineral Water 含609mg/L的鎂,Evian 只有24mg/L),
但是其他廠牌水中的鎂含量就更少,有的廠牌甚至完全不含。

 因為上面這些因素,我們無法依賴日常所喝的水,來提供足夠的鎂。
鎂的每日建議攝取量(The 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RDA),
成年男性為每日420毫克〈mg〉,女士為320毫克,以避免發生嚴重缺鎂的現象。
在一些供應水己含有高含量鎂的城市,如果每天喝兩公升的水,也只能補充到建議量的30%。
在大部分城市的飲水中,能攝取到的鎂更為貧乏,大概只有10 - 20%是從飲水中得到,
其餘的70 - 90%,必須由其他來源補充。 而大多數人飲食的來源,其含鎂量都很低,
一般美國人平均每日攝取的鎂,皆遠低於每日建議的攝取量。專家們相信,要避免許多嚴重的疾病,
如心臟疾病,我們必須讓身體攝取足夠的鎂。

身體鎂含量低與突然死亡的風險
早期流行病學研究結果指出,飲用軟水地區的猝死率,比硬水地區高出至少10%以上。
如果補充鎂,能讓猝死率的百分比降低,即使只有一點點,因此而挽救的生命,
也會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 鎂的缺乏會導致可怕的結果,大部分患有嚴重疾病的病患,
身體內的鎂含量都很低,經常需要擔心心律失常及暴發致命心臟病的危險。
鎂對於細胞膜有穏定作用,特別是心臟肌肉內的細胞膜,一個健康的心臟會有穩定的脈膊,
缺鎂則會使脈膊不穩定,而造成心律不正常。事實上,多年來,許多對於鎂的研究都證實,
心臟病發作時,鎂對於降低心跳速率能發揮作用,並減少死亡機會。 對於住院的病人,
醫院會例行性的觀察他們血液中鎂含量的變化,特別是針對那些服用利尿劑的病人。
醫療人員知道,如果血液中含鎂量過低,可能會引起突然的心律失常。
因此如果發生這種情形,必須立即由靜脈補充血液中的鎂含量。 科學家們注意到,
在飲用水含鎂量高的地區,因心臟病猝死的死亡率,只有飲用水含鎂量低的區域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這些研究結果的數字,引起各國及國際間公共衞生單位的注意。
例如,世界衞生組織(WHO)最近發表了一篇引用了80份,
針對因心血管疾病死亡與水質「硬度」(硬度是指鈣、鎂在水中的含量)關係的研究報告。
在這篇研究報告中,WHO 明確的做出下面的結論:水中鎂含量的多寡,
確實是影響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之一。提供含鎂的飲用水,應列為優先去執行的重點,
如同在水中加氟一般重要。然而,時至今日,各國對於這一點,依然沒有任何具體行動去值行。

鎂不足所引起的危險
年紀愈大體內愈可能缺鎂,到了五十歲左右,體內缺鎂的情形就很普遍。
如果曾有過大便失禁的情況,這就表示體內缺鎂的情形己是相當嚴重。
對於患有腹腔疾病〈穀膠過敏腸病〉,或曾經接受過腸切除手術的人,也是一樣。
一些研究證明,缺乏維生素D,也會使身體缺乏鎂的情形更為嚴重。
不幸的是,血液中的鎂含量,並不表示細胞組織中實際的鎂含量。
血液中的鎂只占身體含鎂量的1%,其餘的99%是存在於其他組織,特別是骨頭及肌肉中,
如果血液中的鎂含量低,則表示細胞內的鎂含量就更低了﹔但是,如果血液中鎂含量正常,
細胞或組織內的鎂含量,還是有可能不足,因為人體組織內的鎂含量,並不容易被測量出來;
在一個研究中,有53%的冠狀動脈病患,其組織中的鎂含量己很低,卻只有8%的病患,
被檢驗出有血液鎂含量較低的情形,換句話說,即使血液中的含鎂量正常,也不能排除體內缺鎂的可能性。

一些重要訊息關於“水,正危害著您的健康”
* 礦物質鎂,對於人體至為重要,它幫助人體執行各項功能,
例如,調節血壓、肌肉收縮、穏定心跳以及神經系統的傳導等
* 現代水質淨化處理、缺少鎂等礦物質的瓶裝水、以及不好的飲食習慣,
都是造成美國及世界各地,普遍鎂攝取不足的原因。雖然美國政府單位,
對於鎂的建議攝取量,成年男性為420毫克,女性為320毫克,但大多數的人,
每日大約只攝取270 毫克,遠低於建議攝取量
* 經研究證實,體內長期缺乏鎂,
與心律不整和猝死有關,而且還有可能出現一些其他的症狀,如肌肉痙攣,
偏頭痛,新陳代謝問題所產生的一些併發症
* 適量鎂的攝取,
可以改善胰島素的敏感度、優化血液中脂蛋白的含量、穩定心跳、
降低血壓、減輕偏頭痛、助於發揮運動潛力,以及其他對身體的眾多好處
* 每日攝取鎂的最好的方式,包含多吃含鎂量高的食物
(如,五穀類、小麥胚芽、無花果、豆類、杏仁、核果類、深綠色蔬菜、香蕉等);
補充可溶性纖維質,如菊糖(水溶性膳食纖維);飲用含鎂的礦泉水,或食用含適量鎂的補充劑
除了做切片檢查去測量組織中鎂的含量,也可以從下面的症狀察覺,
體內鎂的含量可能已經嚴重不足:
* 心律不整:身體組織中的鎂含量低,
會產生不正常的心跳節奏,如果您被診斷出有心律不整的症狀,
可以請問醫生,檢驗您體內的含鎂量
* 鉀含量低:體內缺鎂,
常伴隨著鉀含量也不足。鉀是一種電解質,服用利尿劑,會減少體內鉀的含量,
在許多情況下,也會造成鉀的不足,如:酗酒、高血壓、腹瀉等;鉀和鎂一樣,
如果體內含量不足,比較不容易從飲食中補足
* 肌肉痙攣:鎂控制肌肉收縮,
腿部痙攣或手腳抽筋,都是常見的缺鎂症狀
* 偏頭痛:體內的鎂,
有助於維持血管正常狀態,缺鎂,則容易影響腦部及脊椎神經部分的血管收縮
 * 代謝症候群:新陳代謝問題所產生的一些併發症,是一連串不正常的代謝現象,
包含血液中脂蛋白含量低、三酸甘油酯含量高、高血壓、血糖增加、腹部脂肪過多等問題,
都明顯是與體內鎂含量不足有關

鎂帶給身體的好處
攝取足夠的鎂,
能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呢?根據過去二十年的研究結果顯示,
鎂的補充,將可達到下面重要的目標:
* 改善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鎂可以幫助修復胰島素敏感度、
糖尿病前期的一些症狀、以及新陳代謝的一些症候群。
有一種細胞內的酵素,叫『酪氨酸激酶』,它需要透過鎂,使胰島素發揮降低血糖的作用。
一些研究發現,每日服用鎂的補充劑,可以有效提高約10%的胰島素敏感度,
及降低約37%的血糖
* 改善不正常的脂蛋白形式—鎂的補充,
使得獲得改善的胰島素敏感度,可以大大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的濃度。
鎂的補充可以提高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在血液中的含量
* 可以穩定心跳速率—當冠狀動脈分流手術後,
患者常發生不正常的心跳速率,鎂可以幫助穏定心跳速率,
而且預防不正常心跳速率的發生
* 調節血壓—鎂可以藉著調整血管的狀態,
控制血壓的正常,就好比類似用來治療高血壓的藥一般,是有效的動脈血管舒張劑,
它可以放鬆血管,減輕心臟的負荷
* 防止偏頭痛—攝取足夠的鎂,
可以預防及減輕經常性或嚴重的偏頭痛,經常有偏頭痛困擾的人,其體內鎂含量,
均有偏低的情形。因此,常有偏頭痛困擾的人,必須多吃含鎂量高的食物,
或一些鎂的補充劑。
 * 增強運動表現—針對運動員的大規模研究發現,
在密集的運動後,鎂會因為身體大量的流汗以及排尿而流失,當體內鎂含量低時,
補充鎂(補充含礦物質鎂的水),可降低乳酸在血中的濃度,減少氧氣的需求,
增加肌肉的力量
* 改善身體其他的疾病—鎂對於其他疾病,也有正面改善的效果,
包含纖維肌炎(fibromyalgia)、氣喘(asthma)、
經前症候羣(PMS, premenstrual syndrome)以及骨質疏鬆(osteoporosis)的預防

攝取鎂的最佳方法
成人男性每日建議鎂的攝取量為420毫克,女性為320毫克。
但根據美國HHS(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的資料顯示,
大多數人平均每日的攝取量大約只達到270毫克,遠低於建議的攝取量。
經年累月下來,體內缺鎂情形嚴重,造成身體健康嚴重受損。
鎂的建議攝取量,是指對於原始的鎂的含量,無關於它存在的來源或形式。
鎂是存在於各種不同的鹽當中,各種鹽的含鎂量也不同,
如在氧化鎂中,鎂的含量占 60%,碳酸鎂中的鎂占45%,檸檬酸鎂的鎂占16%,
氯化鎂中的鎂只有12%。因此,補充氧化鎂錠比檸檬酸鎂更好。
然而,各種鎂鹽被人體吸收的效率也不同,雖然氧化鎂較便宜且使用廣泛,
但卻沒有檸檬酸鎂或氯化鎂存在的形式好吸收。

從飲食中攝取鎂
多攝取鎂含量較高的食物,如堅果,南瓜子,菠菜,燕麥麩等,都是健康的來源。
另外,也可補充可溶性纖維,如菊糖,它可以適當的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
而且還可以增加腸道內對於鎂的吸收。菊糖可視為一種補充劑,
它存在一些食物中(如優酪乳),菊糖也可以增加飽足感,降低卡路里的攝取。
另一個更重要而且更有效攝取鎂的方式,則是選擇富含鎂的飲用水。
以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對於瓶裝水的管理辦法,
只能添加氟及抗微生物藥這兩種添加物,因此,鎂不能被加入標示為山泉水或礦泉水的瓶裝水中。
所以,市面上的瓶裝水,要找到含豐富的鎂並不容易。根據FDA對於礦泉水的定義是,
至少必須含總溶解固體量 250ppm(parts per million),
而且並不是所有的礦泉水都含有鎂(例如,有一些瓶裝水,標示為礦泉水,
水中每公升含有0.61到0.96毫克的鎂,但實際上,根本不含鎂),
要確定瓶裝水中的礦物質或鎂含量,可以到瓶裝水製造廠商的網站上,
查詢及確定其水的成分。 從日常飲用水中補充鎂等礦物質,是最有效率且最自然的方法,
但由於對自來水水質有疑慮,市面上瓶裝水的鎂礦物質又含量不一,
有的幾乎不含任何礦物質,使得我們很難從飲水中,獲得鎂等礦物質的補充。
除鎂錠,鎂補充劑外,您還有另一個天然,方便的選擇,就是在飲用水中加入珊瑚砂茶包,
它是來自日本琉球群島海域的風化珊瑚,經過研磨製成茶包,將它放入飲用水中,
不僅會釋放出豐富的鎂,鈣等七十餘種天然的離子化礦物質,極易被人體所吸收,
再加上它無污染和鹼性的特點,是最理想礦物質補充的來源,與瓶裝水的消費相比,
其價格比瓶裝水更划算,且對身體有益,營養價值更高。

水的基本分類與淨化
當環境保護署制定水源的規範時,美國的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則是負責瓶裝水的管理,
在1995年,FDA管理水的分類出爐了:

* 自流井水—水由地底下自然往上流出形成井水,
沒有經過任何的人工或機器抽取
* 礦泉水—水源來自地底下,
而且水中至少含有250ppm〈parts per million〉未溶解的固態礦物質及微量元素;
礦物質含量介於250 – 500ppm,通常被規類於含量低或含微量礦物質,
含量等於或大於1,500ppm,是含高量的礦物質
〈按歐洲的標準,泉水中礦物質的數量等於或小於 500ppm,是屬於礦泉水或含微量的礦物質〉。
在瓶裝水中人工外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不能標示為礦泉水。
* 泉水—如同井水是由地底往上冒出,但不同的是泉水是自然流出在地表上,
不能是來自公共區域或都會區;泉水必須來自泉源或是地底鑽探孔,
同時礦物質的含量必須是小於250ppm,而且在收集後不能外加礦物質。
* 井水—由探鑿機從地底下開挖出,同時以機器將水抽出地表,
美國許多住在都會區外的家庭用水,都是屬於這類。

如果將內容更複雜化,任何的水源都可以被處理或過濾,這個步驟主要是改善口感或去除某些成分,
而處理水質的方法有下列幾種:

* 蒸餾—水經過蒸汽化後收集,去除固態的殘留物,
包括礦物質等,蒸餾水完全不含任何的礦物質。
* 逆滲透法—這個普遍使用的水淨化法,
是從水分子膜強力將礦物質去除。
* 去離子化—又稱去礦物質或離子交換法,
是以合成樹脂將離子及礦物質從水中去除,以這種方法去除離子化的雜質很有效,
但是卻無法有效去除有機物、細菌、病原或黴菌。去離子水中不含鎂。
 * 奈米過濾—水通過奈米網,奈米網可將大於奈米的粒子過濾去除,
包括會引發腸道寄生蟲的隱孢子蟲,這種過濾法並不會影響水中的礦物質含量。
* 臭氧氧化—許多的水公司以這個方法取代以氯來殺菌,臭氧氧化法不會影響水中礦物質的含量。

許多的瓶裝水,只是以自來水再經過上述的一種方法處理,去除水中的污染同時也去除了營養成分,
全美國近700種瓶裝水中,八成是處理過的水,許多專家認為,以這些方式處理過的水,
實際上和家中的過濾器效果差不多,上述的這些水處理法,可以減少水中的雜質,
如鉛和消毒劑的殘餘,增加口感,但無法加強礦物質含量,處理過的瓶裝水不含或只含微量的鎂。
和自來水不同,過濾水及水過濾機會減少或去除水中的氟,許多都會區的水源中都添加氟來保護牙齒,
雖然FDA准予生產商將氟加入瓶裝水內,但很少廠商做到。由天然的水源取得的水,
如自流井、礦泉水、泉水和井水等,只比自來水和過濾水多些許礦物質,
而來自天然水源的瓶裝水所含的鎂,只有微不足道的6ppm。

結論
都市加強水質淨化過濾的結果,造成鎂攝取不足的情況,越來越普遍。
大多數人無法達到衞生部門所建議的每日攝取量,
平均每日與建議攝取量尚有70-200毫克的差距。長期的鎂攝取不足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如,胰島素反應不佳,造成代謝問題,偏頭痛,危險和不正常的心律不整等疾病。
幸運的是,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補充鎂的攝取,多食用含鎂的食物,鎂的補充劑,
及飲用含鎂的水等,都可以幫忙我們達到衞生部門所建議的每日攝取量,
使我們身體更健康。

<資料來源:Life Extension雜誌2007年二月號,健健康康網摘譯>

台長: 晨曦
人氣(1,30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好文分享 (轉貼) |
此分類下一篇:幸福其實是透明的
此分類上一篇:八歲女童的墓誌銘:我來過,我很乖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