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2-21 16:24:39| 人氣6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孤獨 (轉載)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此文徹底拯救你的“孤獨”

孤獨感的根源

雖然我們刻意地回避真相,但在內心深處,其實知道這些是無法永恆的,是怎麼抓也抓不住的。我們看到很多人死亡,看到很多公司破產,看到很多官員下馬,看到曾經年輕的人日漸衰老,看到曾經健康的人臥病不起,即使這些尚未發生在自己身上,但由此而來的危機感,總會或多或少地對我們產生衝擊,使內心蒙上陰影。

我們已經習慣依托外在世界來生存,習慣于家庭、親人的陪伴,當這些外境不複存在,或者,當我們與這些外境產生疏離感時,孤獨就撲面而來了。它像一個看不見的對手,時而在夜深人靜時行動,時而在人聲鼎沸處潛入。你曾被它擊中過嗎?曾被它折磨過嗎?

有句話叫做“情到深處人孤獨”。一切的愛戀,一切的目標,只有在我們埋頭追求時,才顯得格外真切。一旦停下腳步,卻會發現,曾經那麼確定的目標,終究是場夢幻;曾經那麼堅實的倚靠,不過是個泡沫。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會覺得,一切生命其實都有著原始的、難以排遣的孤獨。

這種孤獨感的根源,也在于我們找不到自己,不知道生命的本來面目。在我們的錯覺中,我就是我,眾生就是眾生,世界就是世界。當這一切分離時,我們會感到,自己永遠是在四顧茫然中踽踽獨行。不管家人對你多好,不管事業做得多大,當你離開這個世界時,還是獨自一人,兩手空空。

所以,生命始終伴隨著恐懼感、失落感和匱乏感,擔心我們抓住的東西會失去,更擔心自我會因此受挫──當所有這些漸行漸遠,哪里又是“我”的安身立命之處呢?

因為孤獨而走近會厭倦!
為找依賴而結婚會痛苦!

如果,我們是因為孤獨而相互走近,這樣的婚姻必定會彼此約束,讓對方感到厭煩。對方厭煩了,兩個人就要分手,分手之後又會孤獨。因為孤獨而繼續尋找,結婚之後又會感到厭煩,從而徬徨無助。這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我們的心態在發揮作用。為了便于應對這樣的狀況,我們首先要了解心理變化的規律。

有的人明明知道依賴對方不對,卻還是忍不住依賴對方,于是感到痛苦。之所以產生依賴心理,那是因為自己的羯磨,誰都無能為力。我們不能受制于依賴心理,不能過于沉湎其中。受這種心態擺布的結果,最終只會束縛自己。

當然,並不是這樣想想,“依賴心理啊,你不要出現”,就能避免依賴的。它形成于潛意識,僅憑我們的意志無法改變。這時候,我們應該認真審視自己的心態。

當我們追隨依賴心理的時候,也就等于束縛了自己,這點必須牢牢記住。

家有這樣的兩面性。家能保護我們,讓我們感到舒適,同時也有可能變成監獄。父母也是這樣,雖然會照顧子女,卻也可能成為嘮叨鬼。

如果因為討厭監獄而想逃離家庭,就會成為流浪者。流浪久了又會感到孤獨,于是重新回家。回家就要看別人的臉色生活,于是再次逃離。逃離之後又感到孤獨,于是再次回家。

一個人孤獨,兩個人厭倦。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這就是我們徬徨的人生。若想這樣也行,那樣也行,我們就應該做到獨處不孤獨,共處不厭倦。

只有自身變得完整,那麼一個人也不會感到孤獨,兩個人在一起也不會厭倦。因為對于對方沒有期待,所以也就不存在煩心事。一個人也不覺得孤獨的關鍵,在于對任何人都無所求,感覺不到缺憾。一個人生活也好,兩個人生活也好,選擇起來非常自由。

仔細觀察自己,如果是喜歡依賴別人的性格,那你要麼按照自己的羯磨生活,要麼努力做到越孤獨越不依賴別人,獨立解決問題。那麼,如果做到越孤獨越不依賴別人呢?在這之前,我們需要仔細思考一個問題──孤獨究竟來自何方?

孤獨的產生,不是因為我們身邊沒有別人。孤獨來自我們心靈之門的關閉。如果心生厭惡,即使夫婦同床共枕,相擁而眠,依然會感到孤獨。如果沒有厭惡之心,身居深山獨處十年的僧人也不會感到孤獨。

孤獨,不僅出現于你為分分合合苦惱之時,如果關閉心靈的門,孤獨就會來到你身旁。哪怕你周圍有很多人,孤獨也在所難免。相反,只要打開心靈之門,即使身處深山也不會孤獨。昆蟲可以成為朋友,鳥也可以成為朋友;田鼠可以成為朋友,夜空的星星也可以成為朋友。只要睜開眼睛,夜里也看得見。如果閉上眼睛,青天白日也什麼都看不見。

人們變得壓抑孤獨 
其實都是作繭自縛

現代社會中,人們普遍忙于工作、學業,除了跟自己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之外,對身邊其他人的關注度都不夠,不知不覺間彼此間的心理距離越拉越大,覺得周圍的人冷漠、自私、不關心自己,自己有話不容易找人說,變得孤獨、壓抑、不快樂。實際上,這些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自己對別人的苦樂憂喜沒有用心,沒有付出,怎麼會有回報呢?如果能夠用心感知別人的情緒,這種狀況就會改變。

對方的眼神、表情、姿態、說話的聲音,都會告訴我們此刻他的身心狀態:身體舒服不舒服,心情是好還是壞。感知到了對方的情緒,還要進一步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先觀察他的負面情緒是不是由我們引發的。通常人們的心都很粗,不是昏沉就是散亂,給別人帶來了不愉快還不知道。如不敲門就進入別人的房間,離開時又忘了關門;洗完手四處亂甩,水珠濺到別人臉上;起身時拖動椅子,發出刺耳的聲音;上下樓梯腳步粗重;走路時鞋子在地上蹭;上完衛生間不輕手掩門;走廊里大聲說話……雖是細微之處,卻常給別人帶來不快。

說話、做事沒有考慮別人的感受,更是給別人帶來煩惱和痛苦:刻薄的話語、嘲諷的語氣、輕蔑的眼神、冷漠的表情、粗魯的動作、無所謂的態度、嫉妒的心理等,都是無形的刀劍,在別人心上劃下傷痕。每個人都體驗過被傷害的痛苦,也體會過被關愛的快樂,推己及人,經常給別人帶來麻煩和不快樂,不可能有和諧的人際關系。

如果對方對我們有不正確的看法、不合理的對待,我們必須先告誡自己,不能憤怒和憎恨。用心去感受對方此時的身心狀態,會發現他正被不良情緒折磨,內心已經失去了安寧和快樂。如果我們也情緒失控,無異于在對方的傷口上撒鹽,也等于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倘若不合理的對待對自己的影響不是太大,不妨接受、包容,等待合適的機會進行善意的溝通。雙方互不相讓,只有自討苦吃。當然,包容不等于縱容,如果退讓只會招致更壞的負面結果,就必須採取適當的對策,但前提一定是不能出于憤怒和憎恨。

假如對方的負面情緒不是由我們造成的,我們也可以用心去感知對方現在最需要什麼。透過體會他的煩惱,讓彼此間心理距離縮短、關系更加親近。真誠的慈悲心,至少會在心理上減輕對方的痛苦。

多用一份心,多去關注別人,少為自己打算,人際關系就會變好。


一種高貴的“孤獨”

人類歷史上,有一種存在,令我們敬畏;有一種精神,叫我們仰視;有一類群體,會令我們忽然發覺自己的屑小。他們曾和我們共居一個星球。他們短暫的肉體煙霧般消失了,但他們的精神,卻成為我們靈魂的滋養,能令我們自省並向往。這世界,因為那高貴孤獨的存在而大放異彩。

你可以想象一個旅人,在風沙攪天中步入沙漠,欲將綠洲種入大荒;你可以想象一位智者,深入不毛,對嗷嗷亂叫的野人宣揚他感悟的真理;你可以想象一個夜行者,舉著搖曳的燭光,進入亙古的黑夜……無疑,他們是孤獨的,但這種孤獨,絕非空虛的無聊,而是清醒的微笑。

佛教史上,充滿了這種孤獨而高貴的微笑。當這種微笑將寧靜、安詳、豁達、超然、慈悲、博愛等諸多光明播入人們的心中時,就成為一種抹不去的人文景觀。我們會根據其外現的差異賦于其不同的教派名目。

你可以撩開大眼,望那遍布世界的銷煙和殺戮;你可以打開電視,望那被恐怖和暴力弄殘的軀體;你可以放眼四顧,去追問失去靈魂殿堂的人們;你可以凝神靜氣,去搜尋熱惱自己靈魂的貪婪。無異,你,我,他,都需要一股清涼的風,需要一暈智者的笑,需要一抹安詳的超然,需要一份含蓄的包容。能給予你這一切的,非金錢,非權勢,非物質。那養分,來自我們延續了千年的文明。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和室內

台長: Dr. Ann
人氣(640)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好文分享 |
此分類下一篇:忌滿(網文轉載)
此分類上一篇: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