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8-11 11:04:25| 人氣1,8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做一個幸福的消費者(轉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做一個幸福的消費者:8個小提醒讓幸福消費帶來幸福環境。


追求真正的幸福,可以使個人的生活風格不僅僅只是追求滿足而已,也可以讓我們的環境更好。最新發表在美國心理學年會的研究許多研究呈現這樣的結論。

Miriam Tatzel認為:⎡過去十年,消費主義導致我們與環境間的衝突,我們消費的胃口使我們消耗了更多的地球自然資源,升高了全球暖化的態勢。而我們需要去改變消費的方式來保護我們的地球。⎦,我們是否可以用什麼方式滿足消費者,有對環境有利呢?

正向心理學或是對於幸福、健康與生活品質的研究,則希望告訴我們真正會帶給消費者幸福的答案。Tatzel提到有許多研究發現,我們人類有許多基本的心理需求,包含對能力的追求、自主的追求、正向的關係、自我接納和個人成長等等。而這些研究也發現我們時常沒有滿足這些需求,取而代之的我們追求金錢或是財產,反而使我們更遠離個人對這需求的滿足以及有助於滿足的社會關係。

Tatzel在研究中呈現,許多消費者的特質是如何導引個人去影響環境的,當然不論是好的或壞的。物質主義不僅僅對我們的環境有害,甚至對我們消費的的福祉更是不利。當然個人希望不斷希望增加自己想要的,因為他們對於現在有的已經厭倦了或是他們就是想要一些其他的東西。個人就會轉向追求更多的消費,然後更多對於能源的消耗、更多的碳排放、更多資源的浪費。我們會增大自己所擁有的與自己渴望的之間的鴻溝,形成更大的不滿足。反過來說,少一點物質的思考等於多一點幸福快樂。

另外一條通往幸福健康的道路是節省,這個意思指的是我們要試著保存資源,而不僅僅是錢而已。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一般來說,懂得節省資源的人事實上比較快樂。而這或許是因為我們避免了因為花費太多或是負債所帶來的負面結果,而這些往往也是帶來不快樂的原因之一。

當個人喜歡做事情多過於擁有東西時,個人也會體認到比較多的幸福快樂,因為改變自己所從事的活動比起改變自己的物質環境來的快樂。當我們的生活經驗是奠基在回憶之中時,這樣的經驗是無法比較的,我們可以與別人分享,也不會因此花費過多的資源。

而其他研究也發現,當個人花更多時間培養自己的天賦、或是關係,勝過金錢與名聲時,我們可以有更為獨立的自我感覺,因為我們不需要過分地在乎別人是如何思考自己的財產的。

當我們擁有金錢的時候,雖然我們發現高收入的人生活滿意度也比較高,但並不代表著就幸福了。研究者認為個人的情緒健康福祉,我們每天喜樂、壓力、悲傷、憤怒等等經驗,會受到我們個人對於生活評價的影響,也就是我們如何思考生活的,而不僅僅是受到我們所擁有的錢的影響。當然過去研究發現我們的生活滿意度與情緒健康都隨著收入慢慢地成長,但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時候,這樣的關聯性也就消失了。

當一個社會的許多人,崇拜極度有錢的人、把我們多數人無法達到的收入視為成功的標準,而這些想法又導引我們應該做更多工作,花費更多去追尋時。我們應該思考看看,冷卻這樣消費導向的經濟,消費少一點、工作少一點事實上會對我們的環境比較好,對我們個人也比較好。

---------------

Miriam Tatzel所總結,什麼是幸福的消費品質,而且對環境比較好。

  1. 少一點物質主義:別只追求擁有什麼。
  2. 節省:不只是省點錢、更要節省一些資源,例如、戶外活動就比在冷氣房裡跑步來的好。
  3. 追求不一樣的活動體驗、而非只追求不一樣的物質環境。
  4. 把花費放在生活體驗上,而非物質商品上。
  5. 了解錢沒有像幸福來得重要,錢可以幫助我們脫離貧窮,但不代表可以帶給我們幸福。
  6. 透過降低我們對於成功的標準,工作的方式,減少收入帶來的不平等。
  7. 做一個擁有內在動機的人:喜歡追求好的關係、或是喜歡追求提升自己的才能而非收入。
  8. 擁有一個獨立的自我:不需要太在意別人如何想你擁有的財產、社會地位。

我們不僅僅是追求個人的幸福、同時也透過好的觀念維護環境,為我們周遭的人帶來幸福。

pinsoul + 編譯




台長: Dr. Ann
人氣(1,8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好文分享 |
此分類下一篇:富商的四個妻子 (轉載)
此分類上一篇:自由的愛 (轉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