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威斯康辛大學健康心理學系公布了答案。科學家們追蹤3萬個成年人的健康狀況8年,把他們分成三類:常年承受巨大壓力的人、一般壓力的人和很小壓力的人。看看誰先死。結果發現,死亡率最高和最低的,居然都是壓力巨大的人。(本文摘自《畢業就在夢想的路上,強大!》一書,以下為摘文。)
![dooftw-imagebillboard-af34xf4x0938x0330-m.jpg](https://s.yimg.com/ut/api/res/1.2/o.9IK49xXwDcxnJu0X3CMQ--~B/YXBwaWQ9eXR3bWFsbDtjYz0zMTUzNjAwMDtoPTMzMDtxPTkwO3c9OTM4/https://s.yimg.com/fy/cef2/imagebillboard/dooftw-imagebillboard-af34xf4x0938x0330-m.jpg)
![dooftw-hotbillboard-7943xf4x0535x0220_m.jpg](https://s.yimg.com/ut/api/res/1.2/dN7.7z8fmNGyQvKva_Nmxw--~B/YXBwaWQ9eXR3bWFsbDtjYz0zMTUzNjAwMDtoPTIyMDtxPTkwO3c9NTM1/https://s.yimg.com/fy/c62d/hotbillboard/dooftw-hotbillboard-7943xf4x0535x0220_m.jpg)
![dooftw-hotbillboard-1f17xf4x0535x0220_m.jpg](https://s.yimg.com/ut/api/res/1.2/tfVNmBZMDs.0gwjDKx0bYg--~B/YXBwaWQ9eXR3bWFsbDtjYz0zMTUzNjAwMDtoPTIyMDtxPTkwO3c9NTM1/https://s.yimg.com/fy/a9ed/hotbillboard/dooftw-hotbillboard-1f17xf4x0535x0220_m.jpg)
![â£é 購款](https://img2.momomall.com.tw/goodsimg/101/033/0000/160/1010330000160_S1.jpg?t=1538576920)
![](https://img.pcstore.com.tw/~prod/M62372939_sma.jpg?pimg=static&P=1572588194)
![行李箱24吋 ABS材質 迷宮系列【Just beetle】](https://s.yimg.com/ut/api/res/1.2/xI8NGpvN.uTCSFvZ35X.AA--~B/YXBwaWQ9eXR3bWFsbDtjYz0zMTUzNjAwMDtoPTEzNTtxPTEwMDt3PTEzNQ--/https://s.yimg.com/fy/c2d2/item/p093327718074-item-1ef0xf4x0500x0500-m.jpg)
![行李箱24吋 ABS材質 米字英倫系列【Gate 9】](https://s.yimg.com/ut/api/res/1.2/ohW5nPQpqz2gcYa6lmf6Zw--~B/YXBwaWQ9eXR3bWFsbDtjYz0zMTUzNjAwMDtoPTEzNTtxPTEwMDt3PTEzNQ--/https://s.yimg.com/fy/fc9f/item/p0933171540419-item-7ad4xf4x0500x0500-m.jpg)
![](https://img.pcstore.com.tw/~prod/M13623931_sma.jpg?pimg=static&P=1546480730)
![行李箱28+24+20吋 ABS材質 晶鑽系列【Bear Box】](https://s.yimg.com/ut/api/res/1.2/ZhEOXPftuUutgsXiwJxP6Q--~B/YXBwaWQ9eXR3bWFsbDtjYz0zMTUzNjAwMDtoPTEzNTtxPTEwMDt3PTEzNQ--/https://s.yimg.com/fy/9469/item/p09333243944-item-825axf4x1000x1000-m.jpg)
![Gate9 經典世紀足球系列 28+24+20吋 行李箱 旅行箱](https://s.yimg.com/ut/api/res/1.2/IkluAhuYDLpZ.22fHpGIuA--~B/YXBwaWQ9eXR3bWFsbDtjYz0zMTUzNjAwMDtoPTEzNTtxPTEwMDt3PTEzNQ--/https://s.yimg.com/fy/1266/item/p093354764623-item-bebdxf4x0500x0500-m.jpg)
![](https://img.pcstore.com.tw/~prod/M16751117_sma.jpg?pimg=static&P=1444266434)
![](https://img.pcstore.com.tw/~prod/M06185011_sma.jpg?pimg=static&P=1546479773)
![](https://img.pcstore.com.tw/~prod/M19550758_sma.jpg?pimg=static&P=1422869434)
![MJBOX多用途隨身包 多款選擇/附背帶](https://s.yimg.com/ut/api/res/1.2/.qzDtAwCURgiI19K.yfO_Q--~B/YXBwaWQ9eXR3bWFsbDtjYz0zMTUzNjAwMDtoPTEzNTtxPTEwMDt3PTEzNQ--/https://s.yimg.com/fy/cea9/item/p0933199062439-item-46eexf4x1000x1000-m.jpg)
![](https://img.pcstore.com.tw/~prod/M14726732_sma.jpg?pimg=static&P=1451973963)
真奇怪。
於是,科學家把壓力巨大的人分為兩類:一類相信壓力有害健康,一類不這麼認為。
壓力對人體影響的真相,就這麼揭開了。
堅信壓力就是慢性自殺的人,死亡風險最高,比第二名「生活壓力適中」的人群,死亡風險增加43%。覺得壓力助人成長、給人動力,是件好事的人,別說死亡風險增加了,他們是最長命人群—超過生活壓力最小的。
是的,你沒看錯。
科學家說,能慢性殺人的不是壓力本身,而是人們面對壓力的負能量。
如果你讀過報紙上鋪天蓋地的「四大員工猝死辦公桌前」「高三學生不堪重壓跳樓身亡」,並且的確因為壓力大而頭痛失眠,效率低下,身體愈來愈差,連個小感冒都半年不痊癒,你一定很難相信「壓力無害說」。
你一定更難相信,世界上真的有一種人,他們喜歡壓力。
面對壓力,他們看到的是一次突破自己的好機會。
—我要從這機會中學習,我要戰勝它,擅長它,並因此變成一個更強大的人。
然後,他們真的爆發出了驚人的能量。
不僅僅是工作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更有創造力。
他們還在和壓力相愛相殺的過程中,精氣神愈用愈足,愈發健康了。
©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這可能嗎?
我的行銷編輯西舟姐,幾年前剛與我交上朋友,便與我訴苦。
她喜歡做書,但她不得不為了工作任務,捏著鼻子哄眼睛地替她不認可的內容寫推廣企劃,而且寵愛她的大老闆跳槽了,她的直屬上司一直在奮力刁難她……
她說,我如果是一個剛畢業的新人,磨練一下無妨。但我入行快10年了,天天重複作業,學不到新東西,也看不見發展空間。31歲的人了,狀態愈來愈差,身體也不好了,今年一直在感冒,吃了小半年中藥,還不見好……
她說,想辭職休息一段時間。
西舟姐就這樣,由一個中國最好的出版社的資深編輯,搖身變成獨立企劃人,也就是自由工作者。她一邊調養身體,一邊在家為喜歡的書做推廣企劃。
獨當一面,可比負責大公司流水線裡的其中一環艱難多了。
西舟姐反覆碰壁,被媒體跳票,被合作公司坑,走投無路,到處找路。從前的同事都嘆氣,好端端的,幹麼沒事找事。西舟姐咬著牙,365天不停歇地琢磨圖書推廣,做出好多暢銷書。
她就這樣,跟著感覺任性了一次,跌跌撞撞了5年,不小心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和資源。
5年之後,碰上一家出版公司重組,被請去做了CEO。
現在的西舟姐比5年前忙碌太多,上上下下的開會,招聘,學習企業管理,還抽空幫我看這本新作品。看到這一篇,她很激動。
「你記不記得我辭職之前,不是頭疼就是胸悶,每天喝中藥,還以為真像網路上說得那樣,女人過了30就是不行了,承受不了那麼大工作壓力了。可是現在,我事情更多,責任更大,壓力更更大,人反而一天比一天有精神!感冒都沒有了,跟你說得一模一樣!我還正在琢磨這事呢,太奇怪了!」
不奇怪。這是人體的正常現象。
我們的身體感受到壓力的時候,會喚醒大腦的交感神經系統(SNS)。交感神經系統有兩種反應機制:我們因此要麼進入恐懼狀態(threat),要麼進入備戰狀態(challenge)。
©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們都知道,生物的進化是以百萬年為單位的。我們身體的許多功能,還是為了在草原上和野獸搶食物而存在,交感神經系統就是其中之一。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交感神經系統會迅速做出判斷。如果覺得能打贏,它會把人體所有的能量調集起來,進入最佳狀態—備戰狀態。
備戰狀態裡的我們,周邊血管變寬(peripheral vasculature),心臟的做功效率增加(cardiac efficiency),我們渾身充滿血液和氧氣。我們感到精神百倍,思維敏捷,簡直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這些都是大腦在為更好的表現做足生理準備。
這也是最有益身心健康的狀態。
在這種狀態裡,別說日常效率明顯提高了,武松打虎、女童搬石救母之類的奇蹟,從生物學角度講,都是有可能的。
人體這種驚人的狀態,現代生物心理學把它翻譯成「充滿勇氣」和「信心十足」。
相反地,如果交感神經系統判斷我們會輸,就會提前啟用保護機制。我們的周邊血管變細,血壓增加,心臟做功效率大幅降低。我們會感到缺氧,不舒服,腦子跟不上。
這就是恐懼狀態,好處是我們被打倒在地的時候,流血量會相對少。撿回一條命的概率增加。
可是我們在現代社會裡面臨的壓力,早已不是被豹子追著跑,和獅子搶食物了,我們不會大量失血,恐懼狀態變成了傷害身心健康的禍首。
—我們不僅臨場表現變差,身體不適,長此以往,還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
我們可能都偶爾經歷過備戰狀態。
高三的時候,每天16個小時瘋狂做模擬題,不走神不懶惰,1年學完3年功課。
如果再注意運動、休息和飲食,簡直天天都跟超人一樣。
多少年後回憶起來,都忍不住感嘆:那真是我的人生巔峰啊,效率最高,知識量儲備最大,吃得沒牛多,還比牛賣力,簡直不知道是怎麼過來的。
當然了,也有人面對大學入學考,精神萎靡,注意力渙散,愈睡愈睏。
這真是個悲傷的故事。
坐在同一間教室裡,面對同一場挑戰,別人的腦子愈轉愈快,如有神助,超常發揮。
你坐在那裡思考:我為什麼發抖、缺氧,我是不是身體都被大學入學考拖垮了,應試教育太可怕了,是我這種不擅長考試的人的惡夢……
我是誰,我在哪裡,為什麼大腦一片空白,這道題明明老師講過,為什麼想不起來……
因為在恐懼狀態裡,身體根本就沒有給你足夠的氧氣和血液。
因為你面對壓力所選擇的「我會輸」的情緒狀態,已經提前讓你的身體進入了 loser 模式。
同樣是上大學入學考的戰場,別人是吃了威而鋼的阿諾史瓦辛格,而你就是去挨打掉血的。
網路時代,社交媒體一打開,千篇一律的「你要與正能量同行」「你要遠離負能量人群」,被爭相轉發。
可是有多少人真的相信,精神力量的強大?
正能量,負能量,我們面對一切事物的態度,都比我們以為的強大。
我們的意志、行為,甚至健康狀況,時時刻刻都在被它們左右。
而我們作為人類本身,毫無意識。
©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
你問:我知道面對壓力的態度很重要,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害怕呀,負能量呀,能改變嗎? 能。
哈佛大學健康心理學系公布過一個震驚學術界的研究結果。
他們安排水準一致的三組人考GRE(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資格考試)。
考前,他們對其中一組人進行密集培訓,讓他們瞭解備戰狀態:「身體一旦進入備戰狀態,交感神經系統會把你渾身的血液和能量都調動起來。」
「如果你在考試中心跳加重,那是你的心臟在為解決問題做準備;」
「如果你呼吸加快,發熱冒汗,非常正常,那是身體在給大腦輸送更多氧氣,以幫助你更敏捷地思考!」
不出所料,備戰狀態組考得最好,沒有進行心理干預的第二,恐懼狀態組最差。
科學家們追蹤觀察備戰狀態組,發現了更厲害的。
他們不只在那一次GRE考試中提高了成績。後來的期末考試、體育比賽甚至工作面試,他們的表現也都有了明顯的進步。也就是說,一旦學會了這種思維方式,人們可以主觀地把備戰狀態召喚出來,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只需要在每一次感到壓力的時候,有意識地告訴自己:沒必要恐懼,我心跳加速,那是它要運轉出更多血液;我呼吸加快,那是大腦在收集更多氧氣,我的身體正在為戰勝這件事做出最好的準備。
你讓我再說具體些? 好。
首先,閉上眼睛,放鬆全身肌肉,把呼吸拉長到每分鐘4至6次。
這會增加我們的心率變異性(HRV)。
就是心電圖上每次心跳之間的細微波動,一個預測心臟問題的重要指標。
增加心率變異性幫助我們適當放鬆大腦、身體和情緒,暫時從令人窒息的緊張中逃離出來。
所以人們愛說:「別緊張,深呼吸!」
然後,是時候對壓力好朋友說聲hello 了。
告訴自己,別怕,去抱一抱她。
她不是來看你搞砸,再順便傷害你的身心健康的。
如果你喜歡她,相信她是好朋友而非敵人,她會把你的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好讓你能更好地處理手中的一系列任務。
謝謝她。
最後,看看你的待辦清單,是不是已經按照重要程度排好了先後,此刻在做的事,就是對此刻而言最重要的事。
好了,別再管昨天和明天了。
昨天你改變不了,明天的問題自有明天的自己解決,不需要此刻操心。
集中注意力,沉浸進此刻。
這個策略叫 mindfulness,正念,是目前西方心理學最熱門的東西之一。我們下本書細說。
總之,壓力使我們心跳加快,大腦發悶,額頭冒汗。
這是正常現象。
而它是化為焦慮,像個恐怖分子殘忍地傷害我們的心血管,還是化作勇氣,像善良的好朋友溫柔地保護我們的身心健康,取決於我們看待它的眼光。
我們面對壓力的方式,比壓力本身更強大。
©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
今天我又收到好幾則微博私訊。
想辭職的,想放棄考研究所的,認為高三就是世界末日的,每個人都覺得是壓力把他們折磨得體無完膚。
我曾經也在同樣的痛苦裡無法自拔,直到我為了我的心理學學位,不得不修習壓力的最新科學研究成果。
也就是我覺得有必要寫出來的,這篇文章裡所說的一切。
好多人有這樣的疑慮。
—我將來選擇壓力大的工作還是輕鬆的工作?我把健康賠進去值得嗎?老了之後會後悔吧?
這個問題,前半句我沒學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
後半句,健康心理學已經研究出了權威答案。
成年人最健康的生活方式,絕不是一味逃避壓力。
那是什麼呢?
史丹佛大學的壓力研究專家凱麗教授這樣說過:
One thing we know for certain is that chasing meaning is better for your health than trying to avoid discomfort.Go after what it is that creates meaning in your life, and then trust yourself to handle the stress that follows.
我們已經確定的是,追求意義比逃避壓力更有益健康。
最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做那份讓你覺得有意義的工作,然後找到面對隨之而來的壓力的方法。
©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畢業就在夢想的路上,強大!:斜槓青年23歲年薪百萬的密技,學習+規劃+自律,30歲前實踐夢想》一書,另維著,高寶出版。 《畢業就在夢想的路上,強大!:斜槓青年23歲年薪百萬的密技,學習+規劃+自律,30歲前實踐夢想》一書,另維著,高寶出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