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欣賞[38P]
戉箙卣 商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 高33.3厘米,口橫15厘米,口縱13.7厘米 重6750克 卣為容酒器。隆蓋高緣,鼓腹下垂,圈足。勁縱向置龍首提梁,提梁飾龍紋。自蓋到圈足置棱脊四道。器及蓋上飾浮雕大獸面。器體獸面雙目特別巨大,手法甚為誇張。蓋沿、器頸、圈足上分別飾以不同形態的龍紋和鳥紋。 提粱縱向裝置,與一般橫向裝置不同,利與蓋的兩側挑出雙角,以增強形體的氣勢。蓋內有銘文“戉箙”兩字。
QUOTE:
五牛枕 戰國
高32.5厘米,長52厘米,寬13厘米 馬鞍形,兩端上翹各鑄一牛。一側無紋飾 ,另一側以虎紋及雙旋紋為底,其上有浮雕立牛三頭。
QUOTE:
子仲薑盤 春秋
這是一件春秋早期用于盥洗的青銅器。它形體較大,整器風格質樸渾厚。盤壁的兩側有一對寬厚的副耳高聳,其外側飾有云紋。盤的前后各攀一條曲角形的龍,龍首聳出盤沿,作探視狀;龍身躬背曲體似于躍入盤內水中。盤內底鑄有浮雕的魚、龜、蛙等水生動物,魚為七條一周,龜、蛙為相間排列,此種飾法極具春秋早期的特色。盤的中心是一只帶有頭冠的雄性水鳥,邊上為四條魚,外圈為四只頭上無冠的雌性水鳥,造型生動。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所有的動物可以在原地作360度的轉動,這是以前青銅器中絕無僅有的。 這件精美的青銅器在現今無數商周青銅器中無一能媲美,可見其是多麼的珍貴,同時這也告訴我們早在春秋早期,青銅器的鑄造技術得到了空前的創作與進步。
QUOTE:
犧尊 春秋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紀上半葉——前476年) 犧尊的整體造型是一基本寫實的牛,凝重壯健。背上有三個孔穴,中間一穴放置一只小鍋,用來盛酒;牛的腹部中空,與前后兩個孔穴相通,可以注熱水,是用以溫酒的溫酒器。其形制獨特,是一件極為珍稀的器物。
QUOTE:
妊簋 西周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妊簋的圈足下設有四條象蹄形足,提高了器物的高度,是為了取食方便而進行的特殊設計,但與一般圓形器用三足的習慣有所不同,比較罕見。器身兩側設置象頭形的雙耳,長鼻翻卷如垂耳,極其生動。簋的腹部飾有百乳雷紋,是商代晚期盛行的紋飾,沿用至周初。
QUOTE:
鳳紋卣 西周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卣是西周前期最主要的酒器,數目倍于商,並且有多種式樣的變化。這件卣紋飾特別精美,蓋和腹部的回顧式大鳳紋羽冠逶迤交纏,華美異常,范鑄技術也十分精湛,是西周卣中難得的精品。此卣出土于安徽屯溪古越族的墓葬中,同出器物多為春秋戰國之際的青銅器。在春秋戰國之際越人的墓葬中埋藏有如此精美的西周銅器,顯示了他們對先進的中原文化的仰慕之情。
QUOTE:
鑲嵌幾何紋方壺 戰國
戰國晚期(公元前4世紀中葉-前221年) 敞口,直頸,弧形方腹,有一對獸首鋪首銜環,方圈足。通體鑲嵌紅銅和綠松石組成的幾何紋飾,線條曲折多變而富有規律,色彩協和而富有對比,具有很強的裝飾性,體現出戰國晚期青銅器裝飾藝術的高超水准。
QUOTE:
七牛儲貝器 西漢
儲貝器是云南地區滇族青銅器的典型品種,多帶有生動寫實的裝飾。此器圓蓋上塑有七頭姿態各異的牛,形象生動。張口卷尾,似乎正欲猛撲向前,具有高度的藝術性。
QUOTE:
變形龍紋盆 春秋
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紀上半葉—前6世紀上半葉) 根據文獻的記載,盆在古代主要用于盛水,但出土青銅盆的銘文卻表明它主要用于盛食,應是兼可作盛食或盛水的器物。它是西周較晚時期才出現新型的食器,盛行于春秋時期。此盆侈口折肩,圈形蓋頂,裝飾精細的變形龍紋,制作十分精良。
QUOTE:
秦公簋 春秋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紀上半葉) 甘肅禮縣大堡子山出土,為春秋早期秦國國君的禮器。造型具有西周晚期同類器物的遺風,斂口,鼓腹,蓋有大捉手。器身裝飾獸目交連紋、垂鱗紋、橫條溝紋,蓋沿和口沿每組紋飾間還設有上下相反的浮雕獸首,殊為奇特。器、蓋對銘5字,記為秦公用器,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QUOTE:
效卣 西周
西周恭王(公元前10世紀中葉) 卣是古代用于盛放香酒之器,多裝飾精美。這件器蓋部和腹部都飾有華麗的鳳鳥紋,鳳首回顧,生動多姿,器物的頸部和圈足上也裝飾有回顧的龍紋。此卣鑄有銘文七行六十八字,記效因受到父親公東宮轉賜的天子賜品而作器紀念。
QUOTE:
師遽方彝 西周
西周恭王(公元前10世紀) 彝為容酒器.此方彝兩側置有上卷的象鼻形雙耳,較為少見。蓋及器體飾變形獸面紋,口沿下及圈足飾獸體變形紋飾。蓋、器各鑄銘文六十七字,大意記載周王在王宮中舉行酒宴,師遽向王奉獻禮品,王命令宰利賜給師遽玉圭等物品,師遽因以作器,以答謝天子的賞賜。
QUOTE:
虎簋 西周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紀上半葉-前771年) 此簋的造型和紋飾均十分壯麗,微微隆起的蓋部置有蓮花形的捉手,優雅美觀。口、腹之間稍稍內收,形成流暢的曲線。蓋部、腹部、頸部和口部分別裝飾連綿的波曲紋和交纏的獸目交連紋,氣勢雄渾,富有韻律感。在器物的蓋和內底,分別鑄有一虎紋,當是作器人的氏稱。
QUOTE:
德方鼎 西周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西周早期的方鼎造型更趨淺腹,足部變得細長,這件鼎是這一時期的典型。鼎的銘文相當重要,共5行24字,記成王在成周洛邑祭祀武王,貴族德參與其事,受到成王賞賜,作器以記之。
QUOTE:
獸面紋鬲 商
鬲是炊粥器,亦可盛放肉食。青銅鬲最早見于商代早期,其形式自陶器發展而來。鬲侈口,唇邊加厚,長頸,深腹袋狀,下有圓綴形中空足,雙立耳。頸飾獸面紋,上下皆飾連珠紋。腹飾卷角型獸面紋,獸目特巨,圖案條紋粗曠,結構複雜,具有高度的象征意趣。
QUOTE:
史鼎 商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 雙耳高大,柱足粗壯,氣勢十分雄健。腹部飾精美的鳥紋和獸面紋,突出的扉棱既遮掩了鑄造的痕跡,又具有相當的裝飾性。鼎腹內壁鑄有銘文“史”,表明其為商代的大族史所擁有。
QUOTE:
父乙觶 商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 觶是飲酒用的杯,初見于商代晚期,沿用至東周時期。它的形制有扁體和圓體的兩種,往往帶有蓋。這件觶為扁體,紋飾精美,蓋、腹、圈足均飾獸面紋,頸部為三角雷紋,其下還有鳥紋。蓋和器身四周都有突出的扉棱,這是為了掩蓋范縫美化器物而特設的附飾,是獨特而巧妙的藝術構思。
QUOTE:
羊鼎 商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 殷墟晚期鼎的造型中出現了一種束頸、曲壁的新形式,此鼎即是其典型的代表。鼎的兩耳三足安排十分妥帖,整個造型富于穩定感。在器物的頸腹部分別裝飾對稱的回顧式鳥紋和獸面紋,襯以細密的雷紋。紋飾線條深刻勁銳,范鑄極精,使粗獷的獸面和精細的雷紋水乳交融,誇張而不失之狂野,精密而不流于瑣碎,呈現出端凝、優雅的美態。
QUOTE:
劉鼎 商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 商代晚期,除了酒器有比較大的發展,在禮儀中起重要作用的鼎和簋也在青銅禮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制作格外雄偉精麗。此鼎體積雖小,但適應當時瑰偉雄壯的審美風尚,制作尤為厚重端莊,氣度不凡。腹內壁鑄一以鉞斬人首形的象形字,為“劉”之本字。
QUOTE:
鳥獸龍紋壺 春秋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紀上半葉-前476年) 壺是容酒器。此壺圓體,寬頸,深腹外鼓。蓋及兩耳已失。器物主體紋飾是人首鳥體的怪獸和龍相互纏繞。在紋飾之間還有虎、牛、豹等動物的食人之像。腹下飾一周雁群紋,雁作昂首曲頸狀,體現了晉國青銅鑄造業的高度水平。
QUOTE:
吳王夫差盉 春秋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紀上半葉-前476年) 吳王夫差盉肩部有一條弧形的提梁。整個提梁是一條龍,龍體中空,是由無數條小龍相互糾纏交結的形式組成,稱為透雕交龍紋,腹部呈扁圓形,飾變形的龍紋。腹的一側有一個短而曲折的龍頭流,圜底下置三個獸蹄形足,足的上部是變形獸面紋。盉的肩上有一周銘文,銘文大意是吳王夫差用諸侯敬獻給他的青銅,為一位女子鑄了這件盉。此盉是至今為止發現的吳王夫差唯一的一件青銅禮器。
QUOTE:
獸面紋龍流盉 春秋
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紀上半葉--前6世紀上半葉) 盉為調酒器。此盉呈鈍三角形,長流作龍形,以張開的龍口為流口;蓋頂是一個盤旋而出的龍頭,與流口的龍頭層疊趨前,呈雙龍繼起的姿態。這是春秋中期南方的越族人模仿西周盉並加以創造的杰作。
QUOTE:
四羊首瓿 商
商晚期(公元前13-前11世紀) 瓿是一種食器.此瓿大口,短頸,廣肩,深腹。肩部置羊首四具,間隔一鳥。腹部飾乳釘紋.圈足飾獸面紋,並有三方孔。整器體積宏偉,頗為壯觀。
QUOTE:
“見日之光”透光鏡 西漢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 銅鏡是古人照面容用的器物。這件西漢透光鏡卻具有特殊的效應。它的鏡面微凸,當平行光照射鏡面時,鏡面的反射投影就能出現與鏡背的文字和紋飾相同的影像。這是古代鑄鏡工藝上的一項杰出創造。
QUOTE:
晉侯蘇編鍾 西周
西周厲王(公元前9世紀中葉) 編鍾為成組的青銅樂器。該組編鍾大小不一,大的高52厘米,小的高22厘米,都是甬鍾。鍾上刻有規整的文字,共刻銘文355字。銘文用利器刻鑿,刀痕非常明顯,銘文可以連綴起來,完整地記載了周厲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晉侯蘇受命伐夙夷的全過程。1992年12月,上海博物館從香港古玩肆中發現此套編鍾14件,並搶救回歸.后山西晉侯墓考古發掘出土了殘存的2件小編鍾,形制與14件晉侯蘇鍾相同,大小和文字完全可以連綴起來,證實上博從香港搶救回歸的14件鍾與此次發掘出土的2件鍾原出同墓,此套完整的編鍾數目應是16件。
QUOTE:
吳王夫差鑒 春秋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紀上半葉-前476年) 鑒是盛水器。此器形如大缸,平底。器腹兩側有虎頭狀獸耳,兩耳間的口沿旁有小虎攀緣器口,作探水狀。通體飾繁密的交龍紋三周。器內壁有銘文兩行十三字,記吳王夫差用青銅作此鑒,為吳王夫差宮廷中禦用之物。
QUOTE:
齊侯匜 西周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紀-前771年) 匜為盥洗器。此器平蓋,龍首鋬,四獸形足。通體飾較密的橫條溝脊紋。腹內底有銘文四行二十二字,記齊侯為虢孟姬良女作匜。孟姬女是虢君之女,為齊侯夫人。在青銅匜中,以此形制為最大、最重。
QUOTE:
父乙觥 商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 這是一件器形和紋飾都很別致的盛酒器。觥蓋前端為一昂首而出的獸首,后端作牛首形,中脊為一小龍,前端獸耳后部各有一小蛇。器身周體飾鳳紋,主鳳特大,長尾逶迤,形態優雅。整器裝飾手法純熟靈巧 ,是商代晚期中較為獨特的作品。
QUOTE:
青銅方尊 西周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尊也是一種盛酒器,一般為圓形。這件尊為圓口方體。器上的裝飾以獸面紋為主,肩部四周各飾有立體的大象,象鼻高高翹起,莊嚴中略帶詼諧。尊的四角有鏤雕棱脊,雕工精細。此器形體雖不大,而其氣度則深厚雄健,仿佛大器。
QUOTE:
黃觚 商
商晚期(公元前13一前11世紀) 觚是飲酒器。此器喇叭口,高圈足,中間細腰可以把手。頭部飾三角形變形獸紋,中腹部飾兩組對稱的龍紋。尤為特殊的是在圈足上的曲角龍紋采用透雕的樣式,裝飾性極強,同時也顯示出極為高超的鑄造技術。圈足內銘有“黃”字,是作器者的氏稱。
QUOTE:
鑲嵌幾何紋敦 戰國
戰國晚期(公元前4世紀中葉-前221年) 敦是用以盛放飯食的器皿。器和蓋幾乎對稱,各有三足,可分開放置。此敦制作工巧精麗,造型圓柔優美;通體飾以陰陽互托的大三角形云紋,並用紅銅絲、銀絲或綠松石鑲嵌,具有細密流暢,富麗堂皇的效果,顯示其裝飾工藝已至登峰造極的地步。
QUOTE:
鑲嵌狩獵畫像豆 春秋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紀上半葉-前476年) 豆是一種盛食器。蓋、器扣合似球形,下承短柄圈足。器和蓋各飾狩獵畫像兩組,用紅銅鑲嵌,描繪巨獸中箭,各種禽獸飛躍奔走,而獵人處于獸群之中勇武行獵的情景。整個圖象結構基本上改變了商周以來的模式,成為戰國畫像藝術發展的先驅。
QUOTE:
鄂叔簋 西周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簋是一種盛放飯食的器具,方座簋是西周初期開始出現的新形式。鄂叔簋方座下有一個小鈴,至今保存完好,稍有晃動即會發出悅耳的聲音。方座表面飾鳥紋,極工整。
QUOTE:
大克鼎 西周
西周孝王(公元前10世紀末) 鼎是青銅禮器中的大類,在古代社會里曾是統治階級劃分等級和權力的標志。鼎也有烹煮肉食,實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種用途。大克鼎為西周中期著名重器,清光緒年間出土于陝西扶風法門寺任村.同出器物多件,都屬于一個名叫克的貴族。大克鼎形體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飾獸面紋,腹部飾流暢的波曲紋。腹內壁有銘文二百九十字,字體工整,筆勢圓潤,堪稱青銅器銘文的典范。銘文內容主要敘述克依憑先祖功績,受到周王的冊命和大量土地、農人的賞賜,是研究西周經濟制度的重要史料。
QUOTE:
鑲嵌十字紋方鉞 夏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紀-前16世紀) 鉞是古代的兵器。此器方形平刃,闌旁有兩方孔,似用于皮條捆紮。器物中心有一圓孔,其周圍用綠松石鑲嵌卉紋六組,紋飾較為特殊。此方鉞大而且重,使用不便,還有綠松石作鑲嵌,當是儀仗用具。
QUOTE:
龍紋扁足鼎 商
商晚期(公元前13一前11世紀) 鼎是青銅禮器中的大類,在古代社會里曾被用來"明尊卑,別上下",是統治階級劃分等級和權力的標志。鼎有烹煮肉食,實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種用途。扁足鼎,傳世和出土均很少。此鼎立耳、方唇、淺腹、圓底,下置三個龍形的扁足。每一個扁足既薄又寬,且兩面都有繁密而遒勁的龍紋,龍尾斜卷成落地的支撐點,使整個鼎有穩定感,從而增強了造型的氣勢。鼎的腹部飾長鼻獸紋,圖案結構別致協調。這件鼎從整體到局部的設計都很和諧,沒有其它不必要的裝飾堆砌,具有相當高超的工藝水平。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