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通史 不通台灣歷史
中研院翁佳音指稱台灣通史是「錯誤百出的歷史小說」;政大教授戴寶村說,日本前後任二位台灣總督曾為此書親筆提字,因此《台灣通史》不算是一本抗日的著作。
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幕僚人員特別準備精裝本的《台灣通史》,作為和中國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以及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時的「伴手禮」,並認為連戰的祖父連橫(雅堂)所寫的這本書,最能代表國民黨和台灣。不過,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翁佳音駁斥道,連戰要去見胡錦濤是個人的選擇,但他不能宣稱這本「錯誤百出的歷史小說」就是代表台灣。
開闢紀
學者批杜撰
國民黨統治五十年以來,《台灣通史》不但被普遍視為中華民族台灣歷史的第一著作,還封為台灣抗日的代表史書,因此《台灣通史序文》還曾被編入高中國文教材。過去以升學考試為標的的教育模式,許多高中生曾被老師要求熟背《台灣通史序》,甚至隨堂測驗上還考過這篇序的默寫。
不過,翁佳音指出,《台灣通史》從自序開始,第一句「台灣固無史」就是一個錯誤,而台灣怎麼可能沒有史呢?連雅堂還沒寫之前,清朝、日本人就已經寫一堆台灣的歷史,像《清代方志》、《台灣史志》等。
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戴寶村說,翻開一九二○年(日治大正九年)出版的《台灣通史》,竟出現日本前後任二位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與田健治郎的親筆提字,因此《台灣通史》是一本抗日的著作說法,不禁令人產生質疑。
翁佳音也質疑,《台灣通史》的日治時代版本,第一頁是請日本總督提字寫序,第二頁則請日本民政局長提字,「也就等於是請日本人幫他捧LP。《台灣通史》是抗日的書嗎?」
關於目錄的部分,在「卷一、開闢紀(起隋大業元年)」一處,翁佳音指出,連雅堂從隋代開始寫起,但是隋朝何時來過台灣?而且還可以「臭彈」寫出西元七世紀時,台灣「大安、大甲兩溪匯合一流,濁水以北,猶巨海也」等淹大水的瞎掰故事。
他諷刺地說,從史學考證發現,《台灣通史》是東抄西湊,再加上連雅堂自己的創作完成的,所以幾乎每一頁都有錯,但卻影響很多人的觀點,尤其中國人特別愛用這本書,因此唸歷史的人,偶爾論文寫錯的時候,只要隨機翻讀一下《台灣通史》,就可以發現「原來連雅堂的錯誤比我還多,馬上可以得到心理安慰,算是不錯的治療藥方」。
糾謬篇
厚度同通史
例如,《台灣通史》的人物傳記部分,收錄一篇朱一貴召告天下「反清復明」的文章,其文寫得六平八穩。翁佳音表示,朱一貴出身養鴨子人家,根本目不識丁,竟寫出這麼熱情工整的文章,這就好像連戰的阿公穿過時空,到戰場上幫朱一貴寫宣傳單一樣。此外,吳鳳被描述為武功高強、充滿心機的人,事後證明,根本是虛構的,所以許多台灣史學者把《台灣通史》當作小說閱讀。
最有趣的是,有一位中國學者鄧孔昭寫了一本《台灣通史糾謬》,來糾正連雅堂的錯誤。鄧孔昭曾表示他只完成一半的錯誤糾正,但寫一半的糾謬竟和《台灣通史》一樣厚。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一八九五年日軍正式登陸台灣時,連雅堂赴上海聖約翰大學攻讀俄文,隨後輾轉定居、老死於西安,因此連戰這次中國行,也會前往西安祭拜祖父,並參觀他曾就讀的小學。翁佳音質疑,連雅堂跑去請日本人幫忙提字,後來他在中國西安過世時,他的喪禮是採用日本儀式,而且還特地請日本和尚作法,但後來他居然變成抗日人物,所以台灣史研究學者才會覺得很奇怪。
日治時期《台灣通史》銷售不佳,因此連雅堂把已印製的書運到中國,分送一些黨政要員,而就在那時珍珠港事變爆發,美軍告知中國可能接管台灣。當時重慶政府急需台灣資料來瞭解台灣,剛好國民黨黨國元老張繼、徐炳昶等人手上都有一本連雅堂的《台灣通史》,因此作為接管台灣的訓練教材。
伴手禮
不代表台灣
戴寶村說,國民黨政府敗退來台以後,連戰的父親連震東拜託一些黨國元老,請蔣介石在《台灣通史》上面提字,不久這本書的身價上漲,更成為教改之前的高中國文課的重要教材。
翁佳音強調,連戰的中國行,持續遵行他們家的慣例,帶著《台灣通史》作為和胡錦濤會面時的「伴手禮」,真的是連家祖孫三代的優良傳統,均有辦法接觸統治者「上達天聽」,但是連戰要去見胡錦濤在民主社會是個人自由的選擇,不過他不能宣稱代表台灣的精神、台灣人民的選擇。
北社副社長陳儀深質疑,「連戰帶《台灣通史》去中國,到底是要傳達什麼?是傳達連戰自己和中國的淵源,或是傳達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曾經被清朝納入版圖,也曾經被日本長時間統治過,但台灣的國家定位是由國際法來解釋,而不是一個家庭對中國的私人感情所能決定。再者,《台灣通史》也看不出台灣人想當家作主的心情和意志。
因此,戴寶村表示,連戰有本事的話,就把有日本人、蔣介石提字的版本帶去中國,不要「因為自己要西歸,就把台灣陪葬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