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這個話題的,我腦海裡浮現的,好奇怪,竟是廖sir和常寶寶手攜手一齊打我們教室前走過的畫面。
在中女上過他們課的人,多少應該都還記得這兩位老師對「民族主義」的見解和評論吧!
種子早在當時即已埋下,縱使我一直自認是個大中國主義,而大中國在本質上亦無法脫離民族主義的魔障。
最近看了些書,無意識非刻意的選讀,於是那種潛藏在良心底層的嫌惡不小心又冒了出來──以民族主義為名,多麼冠冕堂皇的聖戰藉口呵!
最明顯的例子是最近的波士尼亞戰爭。
素來即以「種族衝突的火藥庫」著稱的巴爾幹半島,早年曾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歐洲寫下最後的一頁輝煌,接著希臘正教的信徒在廿世紀末於此發動了一場「種族清洗」活動。種族清洗,非關宗教,雖然是塞爾維亞人和回教徒的血戰,但從頭至尾,談的都是民族自決和獨立建國,沒有人和你辯論教義或者信仰。
於是我們不禁要問:以民族主義為名,其背後的本質是什麼?
數字會說話。
波士尼亞四百四十萬人口之中,44%是回教徒,31%是塞爾維亞人,17%是克羅埃西亞人。當然,即使在民族自決的呼聲中,領土的劃分都不能如此僵化。
這裡的回教徒並非闖入者,他們不是你在電視上看到的中東阿拉伯臉孔,而是道地的斯拉夫原住民,只是在數世紀之前於土耳其入侵時接受其宗教,所以不論那44%或31%的波士尼亞人,其實他們說的話相同,穿著相似,通婚亦屬尋常。(好的記者一定會引用數據,作者在這裡舉出的是官方在1981-1991的婚姻記錄統計:18.6%屬不同民族的通婚。See~)
尤有甚者,根據難民營裡的倖存者和血洗村莊所謂劊子手們的口述,兩造完全對立的雙方都不約而同的指出:他們曾是從小一塊長大的難兄難弟,曾在同一條河流裡呼朋引伴裸泳,共同分享青澀年少的冒險與私密,甚至在這場劇變發生之前一起在田裡合作收割榖物。
所以,去他的「以民族主義為名」吧!看起來像是圓一個歷史的夢想,實則上卻是某些野心份子擴張自己權位的藉口。
Disgusting!
一個天真的美國人,以戰地記者的觀察寫下這個結論:解決宿仇的追訴期限老早就消滅了,故以歷史正義為名的暴行依然是暴行!
這樣的劇本,古今中外何止上演過一次而已?
PS. 延伸閱讀:《愛你的鄰居──波士尼亞戰爭的故事》,by Peter Maass, 麥田出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