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8-18 13:24:13| 人氣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巴爾札克與小裁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戲一開頭就有四川美麗的山景,鳳凰山,中國史上第一個有關同性戀記載的相關地點,在漢朝,讓我不禁懷疑起網路上所討論這部電影中隱含的同志情節莫非是真的,不然作者為何在地點描述上強調出這個重點?往下看才發先其實這個點似乎不甚重要,因為最重要的也最有意思的部分在於老裁縫(小裁縫的爺爺)所說的一句話:『有時候一本書可以改變人的一輩子。』,是啊,真是令人心有戚戚焉。

羅明與馬劍鈴一起被下鄉到鳳凰山做革命思想改造,在1971年,他們是文革的後害者,所謂家世不好的知識青年,其實以現在來說,他們肯定是出生良好的優秀知識份子(父母不是作家詩人就是醫生,多令人羨慕呀!),羅明是個活潑靈巧的男子;馬劍鈴則相對沉靜溫文許多,戲開場沒多久,就出現一場戲,充滿諷刺,也將當時的時代背景與兩人身處的環境一針見血地表現出來,馬劍鈴拿出小提琴演奏莫札特的奏鳴曲,不被領導認同,羅明巧妙地化解危機,稱說曲目叫做『莫札特永遠想念毛主席』。

在窮則變、變則通的惡劣環境下,兩個年輕人還是可以不斷發揮創意,去取悅自己,去改造他人,在不露痕跡的潛移默化中,將很多想法及意識透過行動轉化,在四川的窮鄉僻壤中埋下種子,等待花開;包括溝通、包括服飾的小變化、包括解說電影、包括治療牙齒…很多很多的小細節都看得出兩個十八九歲的小夥子,是不被環境挫折、不妥協、不放棄希望的。

小裁縫的出現讓兩人原本的關係更加豐富,是複雜且微妙的,是更親密?還是更疏離?羅明熱切的情意讓小裁縫徹底淪陷,當然之後也因此而重生;馬劍鈴便默默守候、支持著兩人,是像羅明戲末所言,他也愛戀著小裁縫嗎?還是如網路上討論著,其實馬劍鈴一直守候支持的其實是羅明呢?我個人覺得後者可能性高一些,因為如果是前者,基於人性,馬劍鈴有太多機會可介入、有太多機會可取而代之,之後也不至於只能緬懷遙想;當然不可否認的,三人彼此糾結牽動的關係對彼此都有很多正面負面的影響,至於真相就憑個人想像囉。

現在我們隨手可得的書,在當時有如珍寶一般,對羅明與馬劍鈴二人而言,那是寂寞的夜裡、乏味的日子中維持生命力的精神糧食,卻小裁縫而言,那更是改變一生、啟發自我、滋生勇氣的靈動力,雖然我們無從知道,受鼓動的生命下場是不是一定更加燦爛輝煌,但我們至少相信那是比較甘願的,不僅對小裁縫如此,對羅明與馬劍鈴二人來說想必也是。

台長: Desmon
人氣(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