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點30分,「碰」地一聲巨響,劃破清晨的寧靜。
朋友傳來一則影片,事件發生在台北市信義路上,大約是一循規蹈矩的機車騎士,綠燈亮了,理所當然地催著油門、緩緩前進的當下,卻被另一名由左側高速闖紅燈的機車騎士撞個正著,兩台機車瞬間在眾目睽睽下撞得粉碎,兩名騎士也跟著飛摔而出,而這位不疑有它、幾乎是綠燈亮第一台前進的機車騎士,從此天人永隔……
馬路上類似的悲劇層出不窮。如酒駕闖禍、孩童追球被撞、機車騎士被突開的汽車車門撞到跌倒,被後來的公車輾過;還有前陣子兩名國道警察在路肩取締大貨車違規,竟被疲勞打瞌睡的卡車司機追撞,兩警殉職,違規的大貨車司機也枉送一命等。攤開每日的報紙或點閱網站的焦點新聞,一幕幕的悲劇映入眼簾,都在想著,現代文明對現代人是幸或者不幸?
對於新式交通工具的體會,郁達夫曾說:「以前中國人視出門為畏途,離家百里,就先要禱告祖宗,辭別親友,像煞是不容易回來的樣子,現在則空有飛機,水有輪船,陸有火車汽車,千里萬里都可轉瞬而至了……。」在那個對新式交通工具有著新鮮感的19世紀末,對比著21世紀初的現代,所謂的「新式交通工具」如飛機輪船汽車機車等,早已是現代人的生活日常 ,但若因這生活日常,人因此失去了「新鮮感」的警覺性,卻很可能就是付出讓身體受傷害,甚至失去生命的代價。
所謂的新式交通工具與我們的關係,機械與肉身、交通規則與交通安全,恰似人的理性與感性。柔軟的、情緒的肉身在硬梆梆、冰冷的機械上,需要人們用多一分的覺知,將馬路上所有的用路人(包含行人)當成是自己的親朋好友、兄弟姊妹般疼惜----精神飽滿的上路、不在喝酒後開車,然後在充滿速度感的馬路上「眼觀四方、耳聽八方」,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