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南加州沿海有成千上萬的小紅蟹湧入,效應持續蔓延,近來諸多華人海釣同好逢周末出海,豐收之餘笑得合不攏嘴,尚有移民至今十幾年的釣客,頭一回釣到上百磅的藍鰭鮪魚(Bluefin Tuna,藍鰭金鎗魚),這種噸位的大魚在聖地牙哥海域出沒,可說是前所未見。
17人包船三天,第一天就在聖地牙哥外海發現魚群,但因水流使然,看得到卻釣不到,原轉念去墨西哥外海試手氣,偏偏同船有四人沒護照,只得繼續留美國境內,未料第三天意外發展,大魚紛紛上鉤,同船者均釣到大小不一的鮪魚,吳哲更在奮戰一個半小時後,把一條重達147磅的鮪魚拉上船,破了個人海釣紀錄,另三條大魚分別有166、172、178磅重,魚身比成人還長。
吳哲表示,移民美國至今,南加海域首次聖嬰是1982年,第二次在1997年,當時才接觸到釣魚活動,等到今年才知道海水暖化的衍生效應,釣到的魚又肥又大,讓人嘆為觀止。他解釋,近海的藍鰭鮪魚一般沒這麼大,多半要到墨西哥或公海海域,不可能自己游到岸邊。他去年曾釣到11條藍鰭鮪魚,但尺寸沒這麼大,吸引大魚的誘因是小紅蟹,因上周每一條拉上來的鮪魚肚子裡,都有最少五斤小紅蟹。
想出海試手氣,吳哲提醒要有運氣、體力跟裝備,釣到後得與鮪魚周旋,趁其力竭之際拉上船。舉例來說,這趟有位中東釣客跟上鉤的170多磅鮪魚奮戰兩個半小時,充分考驗人跟魚鬥的智慧和耐力。吳哲說,釣客得找空檔休息,又不能讓魚休息,因為你給鮪魚十分鐘,他就多了一小時力量跟你拉扯。
釣大魚這種高難度活動,仍讓釣客們趨之若鶩。根據加州漁獵局統計,去年有超過20萬條黃鰭鮪魚,在南加州海域被釣走。今年1月,吳哲和另一批釣客出海,整條船共釣起400多條黃尾鰤,他預估聖嬰帶來的釣客豐收季,應可持續到聖誕節。接下來,還會有黃鰭鮪魚、大眼鮪魚、鬼頭刀、鋸鰩、旗魚等,若運氣好甚至可撞見500到600磅重的黑鎗魚(Black Marlin)。他建議出海找釣船要選船長,而非船隻新舊,吳哲說:「我都找年邁的老船長,他們一眼就知道哪裡有魚,眼光比雷達還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