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到美國前幾年,我就和朋友在美國看了場電影,有趣的是我們兩個從台灣來的土包子,對美國電影院的營運模式一知半解,而在出發前我嫂嫂告知,美國電影院沒有分哪個放映廳,所以進去可以自由出入,欣賞各類不同的片子。
這種說法她只說對一半,美國人是基於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認定民眾買票入場,應該就是看指定的片子,不會跑到隔壁放映廳去揩油。在我們抵達後,我仍想著嫂嫂說的話,在售票員問我要買哪部電影的門票時,我竟然回答:「Whatever(隨便啦!)」就這樣和售票員對看了約20秒,我才瞄到上面放映的片名,趕快抓一個說:「Mission Impossible 2(不可能的任務二)」才解決了尷尬局面。
進去戲院後,我們就按嫂嫂指示每個放映廳溜進去看,結果那天的結論是:Gone in 60 seconds(驚天動地60秒)比較有意思,也完成了第一次在美國看電影的任務。後來和老美朋友去看電影時,發現到人家真的很守法,儘管電影院內採開放設計,沒有專人在放映廳門口外驗票,但大部分人都很守規矩,進入指定的廳院內欣賞電影。
不過,我還認識一票外國留學生朋友,是專門在周一到周五時去電影院,買張票進去後窩一整天,目的是為了鍛鍊英文聽力和約會,耐力實在驚人。以我之前和朋友去電影院的經驗,一天兩部電影已經接近負載邊緣,若看完三部絕對是頭暈眼花,連晚上睡覺都耳鳴。
在電影院大廳內除了販賣爆米花和零食、飲料的專區,還有放置很多ARCADE電子遊戲機, 讓等候電影上映的觀眾娛樂。放映廳內的椅子也很寬敞,且每個座位都有個置杯架,雖然票價不算便宜但物有所值。
說到電影院,應該要提一下洛杉磯有名的中國戲院(Grauman’s Chinese Theatre),隨附的是古早年前,我首度到這個觀光景點的留影。後來去過很多次,但是都沒有興趣拍照了,或許是因為太近了吧!?少了那種新鮮感。
首次看到這個電影院是在電視上,只覺得這個電影院建築怎麼蓋得有點邪門,說是東方味也不算,與西方建築更是相差甚遠,或許比較接近老美心目中的中國印象建築吧?總之,這個電影院已經變成洛杉磯的地標,來到這個都市沒走一趟星光大道,或者在那些明星手印、腳印旁留影,就等於枉走了這一遭。
來到這邊的星光大道,會發現沿路很多人穿戴明星的服裝,並主動邀約與你拍照,多半出現的角色,都和當季的熱門電影有關,就我所看到的有:虎克船長、星際大戰的士兵和黑武士、蝙蝠俠、超人、鱷魚先生、史瑞克、蜘蛛人等。看似這種感覺頗為熱鬧,來到好萊塢這種電影大城亦迎合氣氛,但他們多半找觀光客下手,拍張照片後就跟你伸手要小費,當作個服務費。
在這邊不想掃興,但老實說面具下的人形形色色,尤其這些人有地盤觀念,我的觀察是以混混居多,有些人是遊手好閒的流浪漢,所以要和他們拍照前要小心點,因為面具下到底是什麼人你根本不知道,以我親眼所見,曾經看過蝙蝠俠和黑武士因為地盤而大打出手,除去光鮮亮麗的好萊塢外衣,這還是個很典型的罪惡之都,奉勸欲前往觀光者要多留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