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說過:「你看過那個孩子把自己餓死的?放心啦!」
就是要用輕鬆的態度去面對孩子,
文章很長~有此問題的父母可以看一下,
最後過橋的比喻滿妙的。
孩子不吃,父母焦心---有這麼嚴重嗎?
撰稿人:賀皓宜 營養師
父母擔心小孩吃得很少或偏食是很普遍的現象,美國一篇研究指出三歲的小孩平均五個中就有一個胃口很小,而每十個中就有一個非常挑食,胃口也很小。筆者與朋友一聊起小孩飲食問題,朋友總是一肚子苦水,形容餵小孩吃飯,簡直像是打一場永無休止的戰爭,其中隱涵的掛念、焦慮、甚至是憤怒,箇中滋味除非親身嚐過否則難以體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到底是誰的錯?父母,還是孩子?
用輕鬆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飲食問題
學步階段的孩子天生就是個叛逆份子,你要他做什麼,他就偏偏不肯,心理學家說這時期得孩子想要在這世界建立自己的地位,當孩子聽到大人說「吃下去」,他直覺的反應就是拒吃,你是要端者碗追著他跑,還是試圖要執行父母的權威,這樣的結果使吃飯的時間愈來愈緊張,孩子一再的反抗,餐桌變成了管教孩子的戰場,而你的焦慮也愈來愈多,相信我最後贏的往往是你的孩子。所以吃飯的時候抱持輕鬆的態度,反過來你的孩子也會開始乖乖的吃飯,如果吃飯是一種樂趣,後來你對長大的孩子期望的餐桌禮貌也比較容易養成。
這樣看待偏食或拒吃的問題
由整個大環境來看,偏食的問題在貧窮國家是不存在的,如果孩子除了吃下去,不然便是挨餓,他就無從選擇,一定會吃。但是現在在一般家庭,孩子非常清楚他有相當多的選擇,電視上一大堆誘人可口的食品廣告,有些甚至是配套式的告訴你,即便是點心也可以當正餐、宵夜的完整吃法。有一回筆者的女兒要求,到便利商店買一種吃了就可以讓你一個早上精神充沛,走路有風的飲料,在我研究後我發現那只是一種液態果凍的飲料,但由於包裝酷炫,但在大量廣告的催眠下,我們無法假裝那些東西不存在,因此我同意在一天的早餐買了兩種不同的口味的該產品,讓她滿足慾望,小女兒開心的帶了「早餐」上學去,也許有些媽媽質疑,營養會夠嗎?營養師也這樣教小孩?事實時上,第二天她不再要求吃那樣的早餐,因為只有新奇而沒有「滿足」,她寧可吃家裡準備好的早餐。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偏食期,而你表現出的擔心,只會讓他比較不容易放鬆心情吃飯,偏食的問題可能因此持續或惡化。
一般而言,偏食的小孩只是不願吃父母提供的食物,拒吃並不會嚴重到危害生命,(這不包括政治人物有意圖的拒吃與常發生在青少年身上的精神性厭食症)畢竟,小孩子一生下來對食物就有胃口,所以儘管放心小孩絕不會自己餓著自己,不幸的是,有一種直覺也是小孩與生俱來的:強迫他吃不愛吃的東西,他就開始反抗。既然如此,為什麼父母仍如此憂心,由心理學上探討可能有兩個主因,父母擔心孩子的營養不全,將來沒有辦法「長得橡樹一樣大」或輸在起跑點,此外,一般人總認為孩子拒吃,父母的管教態度應該要嚴格一些,畢竟,媽媽花了時間準備,辛苦成果不被接受,那種挫折感很難釋懷,再著,購買食物要花錢,孩子不吃,形同浪費,這情緒是可以理解,但在家有一老好像寶的情況下,最常上演的戲碼就是,當母親堅持拒吃的小孩就不給吃,甚至當面倒掉孩子的飯,以示立場堅定,殊不知那廂阿媽早就牽著快樂的小手去吃薯條了。長輩的介入有時讓問題變的更複雜,讓媽媽更「鬱卒」了。
其實如果你的小孩不吃某些東西,你可以用其他食物來取代,來補充他的營養,主要的是孩子要有機會吃到營養的食物,什麼是營養的食物?父母必須作點功課,看看書或多注意報章雜誌上的醫療版,增加一些營養的概念,就像很多媽媽要求小孩吃胡蘿蔔,為什麼強烈要求他要吃,問問你自己真正擔心的是什麼?是因為------它含葫蘿蔔素,可以在身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肺部、腸道系統、泌尿系統的健康,使身體得以抵抗感染,它與視力也有直接的關連,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夜盲症(但是大量吃也無法讓你在黑暗中不點燈就看得清楚),其實很少食物有是人體不可缺的,維生素A在牛奶、乳酪以及強化維生素A的食品中含有(注意標示),蛋、蕃茄、木瓜、地瓜、南瓜、深綠色蔬菜中都還有豐富的維生素A,換做我,我寧可用烤箱烤地瓜給小孩吃,也不要為了會孩子不吃胡蘿蔔而焦慮,或許你堅持他該把胡蘿蔔吃下去,表示他很聽話,這種純粹屬於管教的問題,實在不值得用在這種芝麻小事上開戰。不過,對偏食的孩子,倘若你仍擔心他的飲食習慣,補充孩童用維生素是可以考慮的作法。
早餐一定要吃
一天之中最不受重視,但卻是最重要的就是早餐,美國有個長達十年的研究顯示,學齡兒童不吃早餐,早上就會變得漫不經心,無法集中注意力。有很多人不吃早餐的原因,多半是時間太匆促,尤其是小孩,起得晚(通常是媽媽捨不得不讓他多睡一點)後,一起來忙著穿衣、整理書包、梳頭洗臉刷牙,實在沒有什麼好心情來享受早餐,而且很多人覺得早餐內容受限制,除了漢堡、蛋餅、燒餅、油條、牛奶麥片,好像想不出有什麼花樣,(現在的人又沒辦法接受慢吞吞的吃粥),事實上,這是習慣的問題,請注意孩子對三餐的態度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如果你一直認為早餐很麻煩,而草草打發,我相信孩子有會有相同的感覺。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經常灌輸她吃早餐的重要性及不吃早餐對課業的影響,而我自己也同時毫無藉口的必定早起做早餐,至於早餐內容,大凡上述外,加上水餃、餛飩、快煮麵、包子、蘿蔔糕、、,加上一杯牛奶,現在拜食品科技工業的發達,冷凍食品種類多,做早餐實在不麻煩,挑個假日帶者你的孩子,到大賣場的冷凍櫃走一圈,你會發現做早餐實在很輕鬆。為了讓孩子不管在學習上或遊戲更有效果,早上一定要吃東西。
不要強迫孩子吃東西,並試著寫飲食日記
純粹站在營養的角度來看,供應飲食就要依照他所要求的量,提供多種食物讓他選擇,如果他只要一湯匙,就給一湯匙,等他餓了,自然會要求多給。給孩子他們需要、而且想吃的食物,要比給他們太多,再嘮叨他們吃完來得合理,我曾經也犯過這樣的錯誤,堅持小孩必須吃完東西,所持的理由是很多國家還有餓著的小孩(還把圖片給他看),所以如果他不吃完,就是浪費食物,並要脅要把他的食物打包裹寄去挨餓的第三世界家庭,或說把他送到飢荒國家餓幾餐,後來我才體會到這個理由毫無意義,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吃夠他所需的食物,吃再多就和把食物都進垃圾桶一樣是---浪費。
1930年英國小兒科醫生克拉克戴維斯針對孩童飲食的研究有一項引人注意的結論,就是「人體某些內在的生理構造會主動尋求滿足」,此外,她還發現孩子的飲食習慣千變萬化,也許這一陣子孩子十分著迷某項食物,過一陣子卻一口也不吃,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會這樣?到了1990年,儘管飲食內容、垃圾食物、廣告訊息、管教方式等等都與當年有著極大的不同,1991年出版的報告再次肯定這個事實,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孩子每餐吃的食物不同,但是每天總攝取的熱量卻都差不多,因為小孩會從三餐中調節熱量攝取的情形。這個研究強烈的透露一個信息:孩子身體需要什麼,他就會吃什麼,如果他不需要或不想要,也不要強迫。絕不要用不可置信的態度看著孩子對飲食變換莫測的態度,於是就要強迫他吃下你期望他吃下或他不喜歡的東西。如果父母還是不能釋懷,那就寫飲食日記,這方法可以讓你看清孩子飲食的問題。
連續幾天詳細記錄孩子飲食的狀況,所吃、所喝的每一樣東西都記下來,屆時你也許會發現他吃進去的東西,比你想像的多。小孩是飲食非常怪異的族類,他們往往連續愛吃好幾天東西,可是一陣子又碰都不碰,所以寫日記的時間一定要夠長,才能了解每個不同飲食階段。有了這些記錄之後,你可以----
1. 仔細想想吃飯的時間適不適合,最常見的問題是孩子被迫要等全家到齊才一起吃,這時孩子是不是已經餓壞了,如果他先吃了點心,正餐吃不下了,父母又開始催促、嘮嘮叨叨、威脅、、、,孩子開始拒吃等,這又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2. 不管三正餐或點心,想辦法使孩子的飲食保持規律,因為不吃正餐,很快他需要吃點心,如果吃多了沒有營養的點心,到了下一餐又吃不下。
3. 孩子的世界裡,不管受媒體、同儕影響,或許有他們時下的飲食方式與看法,事先擬定飲食的計畫,或者讓孩子參與討論,使孩子獲得較為完整的營養。同時儘量給機會讓孩子參與食物的製作,也可能會刺激他想吃的興趣。
4. 使食物看起來有趣好吃(坊間有很多食譜,可以按表操課,用功的媽媽可以加一點創意,使食物看起來誘人,來吸引食慾不振的孩子)。
5. 如果孩子對食物的喜好與家人不同,甚至怪異,不必煩惱,像筆者的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喜歡把菜跟飯全部混在一起吃,當時總覺得他像吃「ㄆㄨㄣ」(餿水的台語發音),但後來發現這樣也好,至少混在碗裡的東西,他每樣吃。
6. 不要在意吃飯的順序,如果他堅持先吃飯後甜點或先吃水果,隨他去吧,你若是拒絕,他就會愈堅持,結果吃飯變成父母頭痛的夢魘,如果你隨他去,慢慢的他就會回到一般的軌道。但是必需小心飲料,若飯前吃下一大杯飲料,吃不下飯是意料中的事。
7. 不喜歡的食物就不要給塞給他,營養素存在很多食物中,其間是可以代換的,也許將來他會接受,就像很多人一直不吃苦瓜,可是到了成人期,卻覺得好吃的很。
8. 只要不是天天吃餐餐吃,偶而吃速食絕對不會有太壞的影響,雖然很「垃圾」,但是這些食物比你想像的還營養,一杯奶昔300大卡、麥香雞500大卡、一個小雞塊50大卡、麥香魚350大卡、小包薯條220大卡等。
9. 最後這句話是給所有父母的建議---讓自己輕鬆,它有二層意涵,一是讓孩子習慣你輕輕鬆鬆準備好的食物;二是讓自己輕輕鬆鬆的看待孩子飲食的問題。
曾經在一本書中讀到一段作者將青春期比喻為一座橋的理論,筆者依樣畫葫蘆引用於此,我們可以把對孩子飲食餵養歷程看做人生行程中的一座橋,橋的此端是幼兒期,而彼端是成年期,橋下是水流洶湧的驚濤駭浪,而父母與子女必須共同走過這座橋,倘若親子在橋上為了飲食問題不斷演出激烈的控制大戰,則至少有一方會失足落水,相反的,倘若父母有正確的營養飲食觀念與心態,小孩一方面學習接觸食物、瞭解正確進食方式、懂得良好營養原則、選擇良好的飲食與用餐禮儀等,而父母除了是食物提供者外,並在一旁提供協助、鼓勵,而非以管教之名施以嚴格控制,大家都能輕鬆快樂順利度過此橋,讓吃飯時間充滿了歡樂,在現代雙薪家庭父母為生活打拼,孩子應付升學壓力之各自忙碌、生活緊張的情形下,全家要聚在一起好好吃一頓飯實在不容易,遑論在餐桌上做親子溝通,如何避免食物大戰,享受融洽的親子關係,保持正確的心態很重要。
一個健康快樂、活力充沛的孩子通常是不太可能有嚴重的問題,你大可放心的看著他逐漸長大。當然這必須由專業的醫師來判定,所以在學齡前、學齡期的小孩有的一些例行的預防注射與健康檢查不要錯過,其中的檢查數據就可以提供父母一些小孩身體健康狀況的訊息,媒體上有很多討論飲食的專欄,因為是一般性的通則,可以當做增加常識看看,如果需要更進一步瞭解自己孩子飲食問題,各大醫院設都有營養師的諮詢門診,另從專業的健康醫療網站上你可以瞭解具體、適用的營養教養概念。假如孩子吃東西的狀況一向很正常,突然間食慾不振,而你所提供的食物內容並沒有改變,這時最好找出原因來,很可能孩子身體出了問題,原因一可能是身體不適影響了食慾,二可能吃東西時會造成痛苦。一般仔細觀察,會發現長牙或牙痛的孩子會拒吃固體食物或食慾不振,而扁桃腺發炎或喉嚨痛的情況都會使孩子避免吃或吞嚥的動作等,食慾不佳是很多疾病的共通症狀,如感冒也會影響食慾,所以當你的小孩毫無理由的食慾不振,尤其看起來人不太舒服,最好帶去給醫生看。
吃東西是一種樂趣,對小孩、成人都是,有些父母把廚房當實驗室,做三餐時要計較檢查食物中所含的營養成分是否足夠,套句流行語:「有那麼嚴重嗎?」。
放輕鬆點,只要你遵循幾個原則,其一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加上瞭解一下衛生署出版的衛教單張,有著對各個生命期的營養建議(衛生署網路可查詢),如果孩子很健康、很快樂,也不斷在成長,那麼他的飲食應不太可能錯得太離譜,所以不要叫父母太沈重!就是醬子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