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23 19:31:39| 人氣4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機器?人?》創作理念 文\林稚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科幻作品通常在台灣既不賣座也不叫好,雖有華文地區的作家嘗試創作,但終究只是少數,無法引起廣大的迴響。其實「科幻」二字本身就帶有矛盾而又自可行通的關係,科學是紮紮實實,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實證學科,又怎麼會與幻想扯上關係呢?但科幻演擬了一個未來的世界,透過奔放的想像力,和未來科學儀器的超現實描寫,給我們心靈帶來震盪和和驚喜,和關心人類處境的心意,甚至描模了未來科技發展的藍圖(如科幻大師亞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在他的作品裡設想了當時還未發明的通訊衛星,因此後來被稱為世界通訊衛星之父。我們很難要求科學家有什麼新奇的想像力,而所謂的文藝創作家,又對科學抱持一種繁複的數學計算公式和惱人的名詞概念,敬而遠之,這大概是科幻作品真正難在台灣生根發展的原因。

  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我讀了科幻作家埃席克‧艾西莫夫(Issac Asimov 與克拉克、海萊因Robert Heinlein
並稱二十世紀三大科幻作家)的作品,從此欲罷不能,連著將他的三大系列作品:《機器人》、帝國基地所交織出的壯闊銀河史詩,一口氣讀之將盡。而其中最接近現代的機器人系列,他創造出了機器人三大法則,影響後代文壇深遠:

  
一、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也不得因為不採取行動而使人類受到傷害。
  
  二、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
  
  三、 在不違背第一、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身的存在。

  這三條法則當然是有漏洞的,由此艾氏便反覆玩弄並創造無窮盡的故事。而這系列其精采之處即在於人和機器人及社會型態構成之間的反覆辯證關係。或許有人會說機器人的正式啟用或許是好幾百年後的事了,我們何必去揣想遙遠的未來呢?但現實生活中,你我旁邊不就充滿了許多「機器人」嗎?那些與你政治理念不同的人群、那些有著膚色差異的外來者(外籍新娘?外勞?),和我們每天一同呼吸著這座島嶼的廢氣,維持一種共同依存,卻可能敵視的關係。這不是和人與機器人的關係如此類似嗎?機器人的創造目的就是要服侍人類,在我們逐漸依賴地不可自拔時(不自覺?自覺?),我們要求自己蒙上眼睛,扯謊地將它當成一個朋友、一個可信賴的「人類」,來逃避「人類依靠機器人」這一事實造成的不適,另一方面又要說明他只是個機器,來證明自己的人性,以強調人類的優越感,維持一種雙生矛盾的複雜性,而一切問題都直指人心。

  與你最親密交纏的人,卻和你的觀念天差地遠,這種時候我們能採取什麼心態視之呢?我們為什麼要固執地區分人和機器人的差別,而忽略分辨善惡的觀察力呢?這是作者自己在小說中提出的問題,我想也很適合做為台灣當前社會、政治上人與人相處的借鏡。

台長: 沐龍燭楓
人氣(4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戲看文本 |
此分類下一篇:第二屆和平行動話劇 三新聯大劇本 主題、內容、人物
此分類上一篇:《機器?人?》第五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