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唱過,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既然人群數目的疊加,並不意味著寂寥的消減,那麼,一個人的刻骨存在,或許也就並非清冷孤寂的淺吟低唱。
一個人,冷暖自知,自給自足,冷了,便自己為單薄的軀殼覆上保暖衣物,或者用那雙不夠強大卻始終不離不棄的雙臂環繞自己,聊以慰藉。熱了,打開一切足以提供清涼的物件,吹散一乾因紅塵喧囂而衍生的汗水。累了,指尖碰觸身體的每一寸疲憊,在安靜的光陰裡緩慢消解,平和地聆聽歲月裡的關於跋涉和成長。病了,求診求藥,自己治療。會有難過的時候,但一日兩日熬過去後,健康的年華,畢竟比馱著病痛蹣跚前行的時日,來得多很多,多得足夠提供對曾有的難過的遺忘。
哭了,也許瞬間感覺疼痛得無法呼吸,滿世界只剩下自己作無助的涅磐。可是,時間的療效那麼巨大那麼廣闊,一個人的堅強和勇敢曾被孤獨醞釀得那麼浩瀚那麼宏偉……於是,只要把心裡的疼痛和委屈淋漓盡致地化為液體喧泄出來,再靜候時間把傷痛挖出的坑填滿補足,終究,撕心裂肺會成為雲淡風輕,痛苦哀嚎也將被嶄新的一日日改寫為過去的不值一提,於是,生活還在繼續,生活中的人只會出落得更加淡定,從容。
笑了,有值得期許和雀躍的美好。是一個人的快樂。自己的快樂並非都要昭告天下,因為快樂的人聽了你的快樂,錦上添花,那是皆大歡喜的結局。悲傷或不如意的人聽了你的快樂,只是兩相對照,更是滿心悲戚不堪。所以,自己犒賞自己……一曲動聽婉轉的旋律也好,一份渺小到它人只覺微不足道的小禮物也罷,在自己的天地裡充塞飽滿的滿足。可以對鏡子中熟悉的臉微笑,甚至可以放肆一點,把笑意帶到枕畔,然後在美夢裡延續白晝的春暖花開,任漫長的夜把每一絲每一縷的歡愉拉長至深院,第二天,便有更充沛的笑容支撐起新的步履匆忙。自己永遠最了解自己,所以自己做的,永遠也最令自己滿意。
是的,當然,一個人會孤寂。這是自由和輕鬆的副作用。但正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一個自己,所以,沒有更多的期許,標準線降到最低,也就最易滿足。
如果,生活中有了其它身影的參與,一個人的狂歡,就全盤淪陷。原本一個人的無畏站立,因為另一份溫暖的支撐倚靠,慢慢鬆懈了站姿。冷了,渴望另一個人給予懷抱,沒有懷抱,哪那件帶著身上餘溫的衣服也好。熱了,不要冰冷無覺的機械,那個人為自己扇扇子的清涼,勝過一切制冷的先進。累了,有個臂膀可以棲息,於是頭顱就失去了昂然挺立的氣力。病了,把脆弱和不安全部呈現,想要用這樣的陳列,換取更多的關愛疼惜。哭了,迫切地渴望那個人能馬上感知體會,並恰到好處地送上安慰。笑了,不分場合不分時刻,那個人是最為理直氣壯的場所,分秒都在等待著一切告知和分享。
只是,所有的期待,我們都給它設定了理想的回應,卻恰恰忘了,那個人,終究不是自己,自己會按照自己的想法而行動做事,那個人卻並不可以。因為世上的兩人,原本就是孤獨的兩個個體。
一個個體有需求,另一個體無法達到,這希冀和盼望的落空所帶來的失落和困惑,將遠遠大過于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的孤獨。而因標準線的遙不可及而生長出的苦痛傷感,一日日堆積成難以推翻的寂寥,就像冰稜子掉進血液裡,逐漸把原本的溫熱和鮮活冷凍成毫不相干的冷漠。一個人的寂寞。走向兩個人的孤單。
然而這是否意味著,永遠一個人寂寞,不要兩個人孤單?這是太過悲觀的逃避,也是寂寞繁殖出的怯懦。不一定要有太多期許,不一定要提高要求,自己的天地有所遮蔽,它人的天地也留下些許角落,彼此保持適當的疏離和相對獨立,有分寸地掌握好兩個人的交集,那麼,一個人的狂歡,兩個人的美好,也許可以守住它們本來的面貌,依舊可以那般生動鮮明。只是,這樣的掌控和拿捏,這樣的小心翼翼和有所保留,這樣的進退委婉轉身恐慌,豈不是又是新的兩個人的孤單。莫不是感情裡總有一場仗,不是一個人寂寞,就非得兩個人孤單。可是這樣到頭來,孤單又究竟是勝了,還是敗?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