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12 20:15:42| 人氣2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甲狀腺腫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甲狀腺腫大俗稱大脖子,以前很常見,但自民國56年後全面



性食鹽加碘後,甲狀腺腫發生率已明顯下降。



摘要:1.甲狀腺腫可分局部性或多發性。



2.甲狀腺外觀可能平坦或結節狀,甲狀腺功能可能正常、低下或亢進。



3.最重要是在排除甲狀腺癌。



4.一般,若局部性或結節性甲狀腺腫而甲狀腺功能正常,有可能為甲狀腺腫瘤所造成的。



原因分類:



一、多發性甲狀腺腫:



(一)甲狀腺功能正常:



1.地方性或散發性多發性甲狀腺腫(多發性);膠體甲狀腺腫



2.葯物引起的



3.甲狀腺素合成異常



4.甲狀腺炎(急性、亞急性、慢性橋本氏及產後生無痛性甲狀腺炎)



(二)甲狀腺功能低下:



1.呆小症



2.幼年型甲狀腺機能低下症



3.橋本氏甲狀腺炎



4.葯物引起



5.甲狀腺素合成異常



(三)甲狀腺功能亢進:



1.Grave’s氏症



2.亞急性甲狀腺炎



(四)單一結節性甲狀腺腫



非毒性(良性或惡性病灶),又稱純性甲狀腺功能狀態正常,須符合下列條件:



1.甲狀腺功能態正常



2.血清T4及T3濃度正常



3.甲狀腺腫大



導致甲狀腺腫大的物質-以葯物、碘化物最常見



鋰鹽、sulfonylureas、aminosalicylate及某些蔬菜(如甘藍菜)、某些根莖及豆類蔬菜、樹薯等。



鑑別診斷:



須依賴病史、觸診、甲狀腺超音波、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另紅血球沈降速率、放射性碘掃描及攝取、胸部X光(有否肺轉移)、頸部X光(對氣管壓迫情形)



衮 若在感冒後,頸部出現壓痛,通常為亞急性甲狀腺炎;若有高燒且頸部壓痛,伴局部皮膚紅腫則屬急性甲狀腺炎。



若突然出現脹痛結節通常是出血性囊腫。



ㄧ.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之藥物其治療期間一般建議連續使用一年至一年半左右,將來比較不容易復發。但是治療期間的長短仍需衣照病情來決定。

二.常用的抗甲狀腺藥物有下列三種,即:1. Propylthiouracil(簡稱PTU,又稱Procil或普樂治)2. Methiomazole(簡稱MMI,又稱Tapazole)3. Carbimazole(簡稱NTS,又稱Neothyreostat)

三.抗甲狀腺藥物之可能副作用包括:

1. 皮膚搔癢或皮疹,約5%左右,為最常見之副作用,部份患者持續服用時,此症狀會改善,其原因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亢進本身即會造成皮癢,於治療穩定後即改善所致。

2. 關節痛。

3. 類紅斑狼瘡症狀。

4. 肝功能暫時性之異常。

5. 血、凝血功貧能變差或血小板減少。

6.顆粒性白血球缺少,約0.5%左右,需立即求診。

四.如有下列之副作用則必須把藥物停止並立即求診治療:

1. 顆粒性白血球缺乏症。

2. 嚴重之全身性皮膚疹或藥物過敏。

3. 膽汁滯留性黃疸、肝炎。

4. 急性關節炎。

伍.是否需定期檢查白血球之數目?

顆粒性白血球缺少的問題一般在治療期之前三個月內突然發生,但也可能發生於三個月之後的任何時間,因此,定期的白血球數目檢查並無法預防或阻止其發生。所以,如果有任何的發燒或發炎現象時,尤其是喉嚨發炎時,最好馬上就醫並檢驗白血球,如果白血球總數在4000以下,必須立刻停藥並就醫(或住院)治療。

甲狀腺惡性癌

作者:嘉義榮民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吳崇榮醫師

甲狀腺惡性癌隨著人們受到放射線暴露機會的增加而有日趨漸增的跡象,但是整體而言,其所造成的死亡率確因為目前醫學的進步而下降(乃因早期的診斷和早期的治療)。甲狀腺癌根據根據組織型態可分為乳突癌、濾泡癌、髓質癌、分化不良癌及轉移癌,其中以乳突癌(papillary carcinoma)所佔的比例最高(約占甲狀腺癌的80%,常是多發性且易有局部淋巴腺轉移),其次是濾泡癌(follicular carcinoma,較易經血流轉移至肺、骨骼、及肝臟),其他的癌則較少。

乳突癌及濾泡癌在所有癌症中算是對人體生命危害很少的癌,主要是因為其生長緩慢,其10年存活率約為80-90%左右。

而最簡便的診斷方法:細針吸引腫瘤細胞學檢查。乃利用細針穿刺腫瘤(在超音波指引下準確性更高),吸取腫瘤細胞並置放於玻璃片上,經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即可得到初步診斷。當然,確切的診斷仍要靠甲狀腺活體切片病理檢查以確定其診斷及作分類。

治療:有外科治療、放射性同位素碘(I-131)治療、藥物及化學療法。

一旦診斷為甲狀腺癌,開刀切除是最佳的治療方法,且手術儘量切除乾淨為主(有些醫師認為某些局限性的甲狀腺癌,如小於1.5或2公分者,可考慮只做局部切除,但大多數專家仍建議儘量全部切除)。

在手術後因為甲狀腺功能逐漸不足,一般約4至6週之後會安排核子醫學檢查(碘131全身掃瞄),來做全身掃瞄看看還有沒有殘留的甲狀腺組織(此時大多還在頸部可見極少數正常甲狀腺殘留組織),此時再給病患吃碘131治療(與碘131全身掃描吃的同一種但劑量較多),可能一次吃完也可能分2至3次吃完(每次隔一至二週)。

吃完之後就可開始每天口服甲狀腺素讓身體由甲狀腺功能不足的情形逐漸恢復,醫師亦要規則抽血檢查血中的甲狀腺荷爾蒙,目標是甲促素(TSH)在0.1至0.01 mIU/ml之間,而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簡稱Tg)在1 ng/ml之內。

手術後一年內,應每3個月檢查一次血中甲狀腺素(T4或free T4 )、甲促素(TSH)及甲狀腺球蛋白(Tg)濃度,一年後每6個月檢查一次,如果一切正常,兩年後可以一年才檢查一次。而在手術過後半年左右,就要再評估上次手術時及手術後之碘131是否已完全破壞甲狀腺的所有組織,此時可能要再讓病患停藥4至6週,使身體處於甲狀腺功能不足的情況(甲促素上昇至30 mIU/ml以上),再做一次碘131全身掃描。若身體已找不到甲狀腺殘留組織,則代表半年前之手術及碘131治療相當有效,此時若甲狀腺球蛋白也在1 ng/ml 以下,可再恢復服用甲狀腺素,否則仍需再用碘131來治療,如此每半年做一次停藥及掃描直到找不到甲狀腺殘留組織。

接受手術治療有什麼副作用?

手術治療的併發症包括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引致血鈣過低)及聲帶麻痺等,但這些症狀可能只是暫時性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

為什麼接受放射性碘131攝影或治療前需停止服用甲狀腺素或手術後4至6週?

由於甲狀腺細胞積聚碘的能力受到TSH的影響,所以手術完全切除甲狀腺後,約需四至六週後患者血中TSH濃度大於30 mIU/ml時,給予放射性碘攝影或治療之效果才較佳。

為什麼要接受放射性碘治療?

放射性碘治療對乳突癌及濾泡癌較有效,可當作手術後及併發軟組織轉移的輔助療法。但它對骨骼轉移或肺部大結節性轉移的治療效果較差,至於未分化癌、髓質癌及淋巴癌則對放射性碘治療無反應。

接受碘131(原子碘)治療有什麼副作用?

放射性碘的副作用不大,部份病患有噁心、口乾舌燥或腮腺炎的症狀,可以多喝水改善症狀,有部份病患可能頸部不適,甚至有暫時性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狀。過量的碘治療,如超過800 mCi則會增加「白血病(leukemia)」及肺部纖維化的發生率。

為什麼要追蹤血中甲狀腺球蛋白濃度?

血中甲狀腺球蛋白濃度可以作為分化良好型甲狀腺癌是否復發的指標。如果它的值突然升高的話,應安排全身放射性碘掃描檢查,以便察看復發部位及安排適當治療。

台長: ⊙_⊙阿爆ˋ*
人氣(2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生活點滴《《《 |
此分類下一篇:乳癌的前兆或症狀
此分類上一篇:鼻咽癌的症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