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01 13:04:37| 人氣4,576|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告白│Confessions

推薦 1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內心軟弱者會欺負比自己更軟弱的人,而受害者難道只能忍耐或著...去尋死嗎?

 

 

人的生命究竟有多麼容易消逝,天災、意外、人為因素,上一秒還微笑著說日常生活中小事的人,下一秒卻沒了生氣,許多殺人犯曾經這樣自白過:「殺人很簡單卻也很困難,把刀捅進去就可能會失血而死,但可怕的是人感到將死前的掙扎與痛苦」,當你手中握著一條生命,那怕是魚缸裡金的魚、從小養的寵物、或著是路邊流浪的貓狗,會感覺自己像神嗎?還是動物被虐待時看到大家都說好可憐,所以附和著只因怕自己興災樂禍的心情被發現後會糟到異樣眼光注視,彷彿才輕輕碰觸而已就這樣失去了生命,這是萬物的自然法則,正因為這樣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珍貴,而告白就是述說著這種道理的電影。

 

 


劇情敘述:


37位13歲學生集體陷入瘋狂, 一位中學女教師(松隆子飾)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三歲女兒意外溺斃,結業式當天她說出驚人的告白:「女兒是被這教室裡的學生殺死的。」,這起被警方判定為意外死亡的案件,竟帶出前所未聞的駭人報復,痛失愛女的老師決定辭職自行展開調查,犯人被她命名為少年A與少年B、一頭熱血的白目教師(岡田將生飾),還有寵溺兒子的母親(木村佳乃飾)一一登場,事件的真相究竟為何,看似善良的做法其實滿是惡意,女教師的復仇計畫,在學生的心底種下了恐懼因子...。

 


電影牽動復仇機制的角色層層堆疊,「佈局者」:宮於心計一心為女復仇的女教師、「煽動者」:火上加油的熱血老師」、「縱容者」:保護愛子不惜一切的犯人母親、「教唆者」:道德觀扭曲的天才學生、「順從者」:為求認同、言聽計從的共犯學生、「袒護者」:為愛包庇、動機不明的班長以及班上其餘34名中學生皆是「加害者」。

 

 

關於電影:


告白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學生屠殺、老師殺學生、學生鬥老師的連環復仇和縝密計畫宛如電影大逃殺驚悚又直觸人性黑暗,原著作家湊佳苗表示她在寫作時一度激動到流了鼻血,無獨有偶電影第一景描述女老師在教室中與學生說出復仇告白,宣示她絕不放過殺害幼女的未成年犯人時,松隆子竟然也默默流了鼻血,回憶當時的狀況,松隆子想:「到底怎麼了,是我太激動了嗎?」。

 

 

 

 

在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前請不要去觀賞本片,許多人可能以為告白只是普通的日本劇情片,簡簡單單探討生命價值與珍貴的溫和電影,實際上本片的評價也很兩極,一種就是完全不知道它在演什麼所以大喊無趣的人,而另一種就是知道電影所要表達的主旨而評價非常高,電影劇情真的很簡單,講述著生活中常見的小事、每天電視都會播放的新聞、或著是朋友聊天都可能聊到的話題,它並沒有使用太過激情或是誇張的手法來宣導這些主旨是多麼嚴重的問題,而是簡單且真實的敘述,所以才讓人感到赤裸裸的可怕,雙眼凝視著本片中所發生的一切,體會到的感覺卻深深重擊心裡,這些都是大家心裡清楚明白卻可能放任不管的事,而電影看似平淡卻完整的呈現出來,人性的醜陋與自私一覽無遺。

 

 


雖然時代不斷變遷,但傳統男外女內的觀念還是存在亦或是離婚後女性總是不斷爭取孩子撫養權,因此「母親」總是扮演的人生命中重要角色,小時候的餵奶照顧、牙牙學語的教導、孩子性情的養成、基礎價值觀念,通通都是受自小生長的家庭環境所影響,孩子稍微長大上學後,「學校」、「老師」、「同儕」取而代之影響一個人的學習之路,學校內的名次競爭排行、同學間弱肉強食,儼然是個小型社會,但若是遇到一位好的老師,他所教的東西讓人銘記在心,那麼或許能夠在未來學以致用,甚至影響你的一生,踏入社會職場後,人與人的互動、爾虞我詐、同事間的相處、所有的東西都更為複雜,尤其是「人心」與「觀感評論」更是可以決定生死,這些全都可以在本片中看到,從一件常人不以為意的事,慢慢的去擴大到整個社會層面,讓人隨著劇情發展一股冷寒感從指間漸漸延伸至全身。

 

 

 

 

三種模樣的母親,三種不同教育理念的教師,同學們表面上的天真,心裡面暗藏旋機,但這些都是出現在每個人身邊的實例,「告白」這個片名隱喻了許多劇情含意,無論是電影開頭松隆子所飾演的老師那冷靜平淡不帶一絲感情的殺人告白,木村佳乃飾演的寵愛孩子母親拿著菜刀時的告白,少年A、少年B、少女C等人背後隱藏的真相其實都只是內心渴望某樣東西的告白,這些要點構成了整部電影,導演使用著陰暗帶著濕冷的拍攝手法,就視覺上來說非常具有效果,畫面漂亮精緻、色彩運用鮮明,運用倒敘法交代事情起末與過程,並採用各個角色觀點來看待整起事件,沒有看過原著小說的觀眾能夠瞭解劇情,而就算是看過小說再來看電影的人也能夠以不同於小說的論點觀看,畢竟電影內容雖然和小說相去不遠,但還是有備受爭議的地方。

 

 


松隆子的悠子老師戲份其實不多但卻是全片關鍵角色,因為太多學生陷害老師的事件,所以她是那種與學生保持距離不受歡迎的老師,客氣冷漠就算學生上課吵鬧也不管,她不屑那種假意要跟學生打成一片的熱血老師,從這裡可以看出許多時候教師為了學生們盡心盡力得到的是什麼?受罰學生的報復與家長疼愛小孩於是把錯都怪在老師身上,就算是再怎麼有熱忱的老師都是會累的,而悠子老師最寶貴的就是自己的女兒,她是單親媽媽,孩子父親因為HIV(愛滋)而決定只遠望小孩,但女人身在職場總是無法顧到孩子,於是託給保姆或是讓孩子下課後來自己上班地方等待,這樣被自己捧在心上重要的人卻被班上同學因為那無聊單純的原因而殺害了,學生也只是孩子而已,有著少年法律保護,就算殺了人也沒事,「那麼,就自己來復仇吧!」,松隆子把這種深沉悲痛與失去一切,卻表面看似平淡冷靜的心境詮釋得非常成功,讓人感到寒顫但最後結局大笑著卻流下淚的悲哀又令人同情,她可以說是完全演活了悠子老師的心境。

 

 

 


少年A的母親是科學方面學者,卻因為有了他而放棄大好前途,從小就對少年A嚴格管教,逼迫幾歲的小孩學會所有自己都會的東西,學不會就是又打又罵,把所有無法追逐夢想的罪都怪在少年A身上,後來在夢想和孩子間選擇了自己想做的事,少年A被丟下後一直不肯正視這件事,他所有的努力都只是為了想再見母親一面,所有的冷漠與冷血都是為了掩飾內心脆弱與對母親的思念,想要再被母親肯定與擁抱,這個簡單的理由卻因為沒有人管教少年A以及小時母親灌輸的偏差而造成嚴重的事件,沒有人生來就會當別人的父母親,都是一邊教育孩子一邊跟著學習,但往往不是所有人都會好好的疼愛兒女或著是去接受這份責任,於是虐兒、棄兒不斷的重演,而孩子們往往會深陷在渴望得到關愛與溫暖這個漩渦中,盡一切的努力想去討好父母,依然被否定或是忽視時,那內心的痛苦不是經歷過的人絕不會瞭解,只是這樣的藉口並不能用來合理化所有行為,當最後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時,那崩潰的哭喊大家看了會感到同情,還是認為他活該?

 

 

 

木村佳乃飾演少年B的母親,她是那種從小將孩子帶在身邊,寵他保護他給他所有的一切,發生任何事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錯只會怪罪他人,然後反過來告訴少年B他很乖他很好都是別人的錯,因為這樣養成了少年B軟弱無法面對事物的個性,發生事情時都是母親出面解決,所以當少年A說他是失敗品時他崩潰了,沒有任何朋友在班上受到打壓的他崩潰了,當他對著母親揮刀時電影呈現的是他將母親身影錯看成其它同學,其實也間接隱喻著母親的溺愛是造成少年B心態扭曲的問題點,在現今越來越少子化的社會中,父母們把小孩捧在手心,但這個界限真的很難拿捏,以致於許多人就算長大成人依舊仰賴父母照顧,就像是溫室裡的花朵一樣,經不起任何挫折,木村佳乃將這樣無理的母親演了出來,尤其是被少年B每天發瘋的折磨後決心帶著他一起走,她若無其事的走進廚房寫好日記,然後拿起菜刀藏在身後微笑喊著兒子名字,這幕的張力實在是讓人震撼。

 

 

 

 

電影中很常出現學生們歡樂打成一片,純真無邪的笑容,簡單的頭腦思考,還有那像白紙般色澤純潔的鮮奶,用這樣的方式來對比並不是表面上的純真實際上就真的是善良,許多時候他們無心或是沒有惡意的舉動其實才夾帶著威脅力極大的傷害,就像是將鮮紅的鮮血注入鮮奶裡一下子就被染得鮮紅來說明:白紙只要被染上了顏色就再也回不了原本的潔白,所處的環境與接觸到的人都會影響成長,校園的霸凌事件日漸嚴重,孩子們只是覺得欺負他人好玩,少年法律保護著國家未來的資產,但這樣的想法若是套用在大人身上就會觸及法律被嚴重看待,是誰說年紀小的人就一定是善良與純真?這些都僅僅是站在好的觀點出發的人所自認的定義罷了,新聞媒體瘋狂追逐聳動事件也是因為社會大眾喜好觀看,是這個社會與世界病了,還是人心原本就是醜陋的?

 

 

 

本片與小說不同的地方在於電影結尾時悠子老師出現在少年A面前,告訴他今天開始就是重生,卻又以一句「開玩笑的」做結尾,這句話會誤導人懷疑究竟她有沒有將炸彈交給少年A的母親?她的報復其實還沒有結束?還是這一切都只是她對少年A口頭陳述並沒有實際去做?人總是喜愛看到有個美好與正面的結局,因此電影也是留給觀眾正面的發展,在經過了這些教訓後,每個人都體會到生命的可貴與醒悟,但事實上小說結尾是悠子老師站在少年A母親的實驗室打電話給他,並告知他剛剛親手引爆了炸彈,所以這個疑問對於書迷們就不是疑問,或許才是告白的最好結局,做錯事的人終究該得到應有懲罰,誰才是受害者而誰又是加害者?這個就留待大家自己思考了。

 

 

 

失去重要東西的聲音不是啪吱,而是咚‧鏘!!!

 

 

-----------------------

【劇情】: 9


【演技】: 9


【人性】: 9


【寫實】 : 9


【滿分10】: 9

-----------------------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梁清
人氣(4,576) | 回應(2)| 推薦 (13)| 收藏 (0)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劇情懸疑】 |
此分類下一篇: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此分類上一篇:綫人│The Stool Pigeon

Hyatt
我昨天看完了這本書

因為有個朋友連續一星期
天天跟我說

我要去看裡面的內容
說我一定會喜歡

我凹不過

就去看了小說


噢~


很棒
2010-11-03 18:41:26
版主回應
小說和電影一樣好看,只是有些人不太能接受說電影最後的結局跟小說不一樣,其實我覺得兩種結局滿足人兩種喜好的人,沒有人能去確定說究竟怎麼樣才是最好的結局,但無論如何告白真的是部好片。
2010-11-04 09:59:21
(悄悄話)
2010-11-17 20:57:33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