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7-07 02:04:07| 人氣741|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花虫鳥魚獸】頂天立地的耆老—榕の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409
20060707小修


行走在人行道上,每次看到路旁那些滿頭鬚鬚的榕樹,不免就讓人想起這一首民歌:「路邊一棵榕樹下是我懷念的地方……」由此可知,榕樹是多麼「平民化」的樹種。而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舉凡行道樹、公園的植栽和園藝業界裡面,榕樹也常常都是被拿來使用的樹種之一。

提到榕樹,相信大家對它的第一印象往往便是其長長的鬚鬚,若再加上它蒼勁的軀幹,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聯想到人類老年的樣子,稱其為榕樹老公公呢!而廟宇前的「樹頭公」,有時便是這種綠色植物,難道它的年齡真的如此之大?而其演化出的密集鬚鬚,究竟對榕樹本身有什麼樣的功用?要回答這樣的問題,或許我們應該先暸解榕樹本身所處的環境,並追溯隱藏在榕樹背後的故事!


現今,榕樹的家族(註1)大多都分布在熱帶地區。此處的環境因子,除了終年保持高溫之外,雨量也非常豐厚,土壤的溼度也就比其他地區高出許多,如此造成土壤裡根部呼吸和吸收水份的困難,既然地底的機能難以運作,榕樹這一支家族便開始朝上發展,因此,榕在其幹上生長出一條條的鬚鬚,幫助地底下喪失的機能,植物學家著眼其功能性,便為這些鬚鬚命名為「氣生根」。

氣生根就如同人類的鬍鬚一般,不停的往下生長之外,也會不斷的變粗,尤其當氣生根接觸到地面的土壤時,繩索般的氣生根會因和地土相遇越來越粗,最後形成有如樹幹一般的支柱,植物學家稱之為「支柱根」,這時的支柱根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巨形的支柱根也恰如其名的被賦予新的任務,其粗壯的枝幹能將生存在熱帶潮溼土壤中的榕樹本體支撐的更為穩固,也間接幫助本體從土壤中吸收更多養份。如此,不斷的向外部擴張。


榕樹在墾丁的親戚—白榕,就是一個相當明顯的例子,支柱根盤根錯節呈現龍盤虎踞之姿,那一根是白榕的主幹?那一根又是支柱根?幾乎難以分辨,這樣的生長型態也是榕為適應熱帶地區而演化而來的。

熱帶地區的雨季比地球其他各處更為綿長,連續的豪雨將會造成洪水淹沒整片土地,此處的植物,若沒有一點與眾不同的生存本領,波濤洶湧的洪水一過,家族的演化支系便即在地球的歷史上嘎然而止。

因此,對榕來說,支柱根實在是它在演化上的重要成就。除此,觀察榕樹暴露在土表上的根系,會發現根系往四周游走,而根與根相遇之處會有癒合互通的現象,如此將讓榕樹的根基更加穩固,亦可增加其水份或養份的運輸效率。

所以下次你若再看到榕樹的根系,又在人行道上大肆破壞一磚一瓦,可別太過驚訝!反而應該要對榕樹在歷史的年輪中演化出的神奇之道大大讚嘆一番呢!


註1:榕,在分類學上為桑科榕屬的植物。桑科,這一科別植物的最大特徵是其枝葉大部份均含白色的乳汁,本科植物於全世界共有55屬,共1000種左右,分部地點以熱帶居多,而台灣本島約有8屬,34種左右,常見的有榕樹、構樹、菩提樹、桑樹等等。

台長: 紫風車
人氣(741)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花虫鳥魚獸】 |
此分類下一篇:【花虫鳥魚獸】頂天立地的耆老—榕のⅡ

螢火蟲
「這時的支柱根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覺得這一句怪怪的,「吳下阿蒙」用以嘲人沒有學問。還是你有別的意指?在此指出供參考之。

查詢自國語會 國語辭典http://140.111.34.46/dict/
阿蒙,指三國名將呂蒙。原習武略,後聽從孫權勸說,篤學不倦,幾年之後,學識英博。見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後以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淺陋。晉書˙卷一二七˙慕容德載記:垂謂之曰:汝器識長進,非復吳下阿蒙也。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部˙賓白:常有當儉不儉,因留餘幅以俟剪裁,遂不覺流為散漫者,自今觀之,皆吳下阿蒙手筆也。
2006-07-09 09:54:17
紫風車
感謝螢火蟲的譯意,還尋找資料讓我參考,讓我對此詞能有更清楚的了解~~~~

在此處我算是有別的含意,從「氣生根」長成粗狀的「支柱根」,尤如「吳下阿蒙」成為「大將呂蒙」~~有些使用擬人手法,不過,實際上我認為這樣的使用並不恰當,此處太過以人的角度思考之,「氣生根」和「支柱根」本身都有其存在價值,並無好與不好,,不過,我仍然保留了這段話的原因是因為有如呂蒙的前後不同之意。或許仍然有點不妥。

整理來說,其實我有點偷懶,拿大學時代的東西丟上來,此篇於現今重新看來,詮譯榕的方式太過結果論的書寫,而上面的許多論証的支持資料又不足,不過,我還是放上來了,著眼點在於當初我剛開始接觸植物的時候,閱讀了許多鄭元春的書籍,而他在寫植物的方式,有許多部份嘗試用擬人的手法來吸引閱讀者,而我也嘗試用這個方式想讓人更親近植物,而非深硬冷僻的論文報告讓人閱之昏昏欲睡,不過,或許切入的點還有許多需要思考的。

至於「吳下阿蒙」此詞,最早我是從【三國誌】中得知的,我補個此中典故~~

呂蒙是東吳的名將之一,早期他僅只是一名武夫,然而在吳主孫權的建議之下,開始習文。

爾後魯肅接掌吳國督都,常與呂蒙商討大事。魯肅常為呂蒙的計謀折服,有一次便拍著呂蒙的背膀說:「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我還以為老弟只懂得帶兵打仗的事,想不到現在已經是學問淵博的學者了,不再是昔日吳下的那個阿蒙啊!)」
呂蒙則開心地回答:「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人別後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

吳下阿蒙,通常會用在否定句內,形容一個人經過一段時間後,變化很大,有不小的長進,令人欽佩。比方說:「我和小學同學大頭多年不見,想不到當年貪玩不愛唸書的他,目前是台灣大學的學生,早已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

典故來源摘錄自:「博學舍文教」網
http://www.twschool.com/theme.asp?theme_id=177&cata_id=15
2006-07-09 17:19:3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