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樂穎攝於苗栗雲莊
●2月7日(日)~2月13日(六)
●值 星 官:樂穎
●訂定主題:末日之鐘
●主題闡述:
因為看了”末日之鐘”的新聞,加上近來地震、天候異常之故,期許與詩和所有詩友交流這樣的一個訊息,讓我們一起用詩作流傳信念吧。
科學家撥快“末日之鐘”
2007年01月19日 07:43:50 來源:新華網
“末日之鐘”設立近60年來,它一直警示世界距離毀滅的遠近,時鐘上的午夜零時,意味著毀滅時刻。管理時鐘的科學家組織17日把分針撥快2分鐘,指準表盤距離零時5分鐘的位置。
“末日之鐘”指針變化通常與核武器威脅相關,但這一次,科學家首次把全球變暖的危險與核威脅並列,警告人類面臨的威脅。
1月1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雜志執行主任肯尼特·本尼迪克特為撥快後的“末日之鐘”揭幕。當天,《原子科學家公報》在華盛頓和英國倫敦同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將“末日之鐘”的時間從晚11時53分調至晚11時55分。該雜志于1947年設立“末日之鐘”,指針距離零點的遠近象徵著世界距離毀滅的遠近,其變化通常與核武器威脅相關。 新華社記者呂明響攝
越洋發布
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雜志1947年設立了“末日之鐘”。這個雜志最初創立于1945年,當時只是一群擔心世界爆發核戰爭的物理學家的業務通訊,但逐漸發展成集合一批科學家的組織,致力于研究人為因素對于人類文明生存的威脅。
本月17日,《原子科學家公報》組織在一場史無前例的越洋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把“末日之鐘”的時間從晚11時53分調至晚11時55分。
新聞發布會在美國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和英國倫敦的英國皇家學會同時舉行。《原子科學家公報》執行董事肯尼特·本尼迪克特女士在華盛頓會場宣讀了這份雜志的聲明,英國理論物理學家、數學家斯蒂芬·霍金則在倫敦會場通過語音合成器發表致辭。
科學家警告毀滅性災難的源頭集中在兩點:核武器威脅和氣候變化對人類棲息地的破壞。
這次“末日之鐘”經過調整後,指針處于冷戰以來距離午夜零時最近的位置。換句話說,就是警告人們,人類已經處于10多年來的最危險時期。
氣候威脅
本尼迪克特宣讀聲明時形容人們正處于“第二次核時代的邊緣”,這一情形由于朝鮮、伊朗對核技術的尋求、美國恢復核武器研究的論調、核原料無法得到妥善保管以及美俄手中擁有的大約2.6萬件核武器等問題所導致。
聲明警告說,如今的核武器,每一件的破壞力都比投向廣島的那顆原子彈要強8到40倍,當時的核爆炸殺死了10萬人、毀滅一座城市,如今50件核武器可以殺死兩億人。
不過,這份聲明說,氣候變化構成的威脅“接近核武器威脅的可怕水平”,這種威脅的效果“也許在短期內不如核爆炸造成的毀滅那樣強烈”,但在“今後30年或40年的氣候變化可能對人類賴以生存的棲息地造成急劇傷害”。
霍金在致辭中也說:“作為科學家,我們了解核武器的威脅及其毀滅性後果,我們也正在了解,人類活動和技術正以各種方式影響著氣候,可能對地球生命造成永久性變化……有一種共識,我們正在使氣候變糟,這會產生災難性後果,盡管這種威脅目前不如核武器可怕,但從長遠看,我們視它為一種嚴重威脅。”
霍金還說:“作為世界的公民,我們有責任提醒公眾注意,我們每天的生活伴隨著不必要的風險,如果政府和社會不採取行動消除核武器、避免氣候進一步變化,我們可預見到極大的危險。”
幾度調整
參與研究世界第一顆原子彈的美國科學家1945年創立《原子科學家公報》,主旨是反對使用核武器。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標志著第一次核時代的來臨。兩年後,這家雜志設立了“末日之鐘”,警告世界面臨緊急的核威脅。
“末日之鐘”表盤上只有4個圓點,劃分從晚11時45分至零時的15分鐘。
“末日之鐘”最初設定在零時差7分,近60年指針一共調整了18次,其中包括17日這次。
每次調整“末日之鐘”,決定由《原子科學家公報》董事會做出。自雜志創立以來,董事會集合一批卓越的科學家、政策專家,每次做決定,他們還與雜志的讚助者委員會商議。霍金便是讚助者委員會現任成員之一。在董事和讚助者中,至少包括17名諾貝爾獎獲得者。
美國1953年試爆第一顆氫彈後,《原子科學家公報》把“末日之鐘”調整至晚11時58分,為迄今指針最接近零時的一次。
冷戰結束後,“末日之鐘”調整到11時43分,這是距離零時最遠的一次。
印度、巴基斯坦1998年相繼進行核試驗,致使科學家把“末日之鐘”從晚11時46分撥至11時51分。
上一次調整是在2002年,“末日之鐘”運行至晚11時53分,原因是美國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反導條約》)以及情報顯示恐怖分子正尋求核武器和生化武器。(莊北寧)
新聞來源: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1/19/content_5624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