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艾青詩歌館浮雕/映彤
●7月5日(日)~7月11日(六)
●值 星 官:斷章
●訂定主題:賞析與評論之練習(泊樓詩友提供)
閱讀艾青的《農夫》
一、前言
如果說詩筆,是史筆,那麼詩人也是史家。
而詩更能感動人心,喚醒人類「靈魂中最迫切的渴望」,因此詩筆能間接反映社會現象、進而肩負時代的使命。
且不論詩人寫詩的動機是什麼?我們都可在每一首詩中發現詩人自我的聲音,這聲音也許朦朧含蓄、也許樸素簡潔、或深致沉厚,都應出自詩人內心真摯的吶喊。
閱讀艾青的詩,心裡會受到很大的感動,彷彿聽到許許多多心靈的呼喚,看見詩人對國家民族社會的強烈關懷!看見詩人尋找光明的渴望,如果說「沒有對光明的追求,便沒有艾青的詩」。那麼艾青唱出人民的苦難和願望,後人稱他是整個中國二十世紀詩歌史上,一位最令人感動的作家,也是一位「感動中國」的作家!
二、欣賞
本篇透過這首《農夫》 的賞讀,去體會一首詩的美感和情境。
《農夫》
你們是從土地裡鑽出來的?──
臉是土地的顏色
身上發出土地的氣息
手像木樁一樣粗拙
兩腳踏在土地裡
像樹根一樣難以移動啊
你們陰鬱如土地
不說話也像土地
你們的愚蠢,固執與不馴服
更像土地呵
你們活著開墾土地,耕犁土地
死了帶著痛苦埋在土地裡
也只有你們
才能真正地愛這土地。
這首《農夫》,是詩人1940年的作品,艾青本是地主的兒子,從小接近勞苦人民,培養了對農村的深厚感情,對於農民的辛苦,有一份自然而深切的關懷。
首先他以「你們是從土地裡鑽出來的?」精準鮮明的描繪出農人的意象,所以「臉是土地的顏色 /身上發出土地的氣息」;利用土地的顏色和氣息,讓讀者生動而明晰地,看到一個農人舉手投足間的特質。
「手像木樁一樣粗拙 /兩腳踏在土地裡 /像樹根一樣難以移動啊」這簡捷而有力的詩句,呈現了詩人敏銳、強烈、深切的感情和以文字捕捉意象的深厚功力。諸如詩中形容農人的陰鬱、不說話、愚蠢、固執與不馴服 ,運用借喻法,真切而詳實的連結了土地與農人相依相融,密不可分的真情。因為「活著開墾土地,耕犁土地 /死了帶著痛苦埋在土地裡 」所以「只有你們 /才能真正地愛這土地。」
農人的生活,非常艱辛,也未必能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 穫;而且還得擔心水澇乾旱,蟲災之苦,忍受地主催租的涼薄;但也因此養成農人堅毅樸實,樂天知足的天性,具有大地厚德載物的美德,只有農人慬得土地,真正地愛這土地,最後一句由農人對土地的愛,使人想到對鄉土和國家民族的大愛!
記得有一首歌叫《夢田》,其中的歌詞寫道:「每個人心裡一畝田,每個人心中一個夢。....」,因此透過<農人>這首詩,在小我的夢田裡,已成為生活創作上,深耕的自勉自期;在大我方面,也是對台灣這塊土地的一份真摯熱愛,但願人人都是詩中的農夫。
三、關於艾青
艾青(1910-1996),大陸詩人,原名蔣海澄,生於浙江金華。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火把》、《向太陽》等,是對中國新詩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詩人,他悲壯、高昂的詩風,不但感動了中國,也被聶魯達譽為「中國詩壇泰斗」。
詩人說:「凡是能夠促使人類向上發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詩的」
詩人又說:「要說由衷的話,就必須自己內心裡,的確對自己所歌頌和讚美的東西,發生了強烈的感情,不說出來就不舒服,這絕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吐自肺腑的心曲。」
艾青對于自己詩歌語言的基本要求便是「適切、準確,最能表達形象」。所以他堅持必須從生活中提煉,排除華麗的舖飾,樸素而「不受拘束地表達」。
四、結語
「淡中知真味」,是我對詩人的第一印象。然而經再三咀嚼之後,才體會到艾青的詩「有股撼動人心的力量」,彷彿每一句詩都在閃光發亮。
09/7/5 映彤讀詩手記
附<詩人的光芒>網址,賞讀艾青其他作品: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oonriver9332/3/1313232584/2009070308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