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daizy235/2/126672166648/)
990221從熱門電影的城市行銷談政治角力
前些年「海角七號」成功打響恆春的景觀,影發國片熱銷奇景,我看到雜誌和報紙報導說,有人甚至按照劇中的地址去探訪取景處或是大量寄信,導致郵差疲於奔命,而去年金馬獎最大贏家「不能沒有妳」,則由最佳導演戴立忍先生公開感謝高雄市陳菊市長的支援和支持拍片過程;到了今年,又出現火紅的「艋舺」大破各院線春節票房成績,導演鈕承澤先生也坦承感謝拍片期間,因為主述萬華生活圈特色,而感恩台北市政府的大力相挺,這一連串的國片興盛熱潮,讓我嗅到的不是影片的藝術價值,反倒是南北各城市的政治角力。就新聞報導的重點是,上述片子成功行銷國內各重點城市的人文特色,從而帶動觀光經濟熱潮,其實我以個人淺見認為,這是南北城市不同意識形態爭鋒的對決,需知一部電影的構成,不是單純的導演與劇本和演員等的成就組合,其背後有細微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因素的支配和共謀,或許有人說我太「泛政治化」,那倒也無所謂,畢竟箇中奧妙,端看觀影人的多元開放解讀。
李安大師的「色˙ 戒」我自己在家觀賞很多遍,連演員台詞和構局場景都快倒背如流,縈迴腦際久久難忘,若追問他的國際視野和跨國藝術涵養有沒有帶動張愛玲筆下的上海,我想這就讓更多電影小說研究者去玩味,我且自我保留隱密待思探的申述權。最後我必須坦承我並未看「艋舺」,除了不愛過年湊熱鬧,我對黑幫的劇情是有點害怕和排斥的,黑幫彷彿是輪迴人世的「社會必要之惡」,我很多年以前看過香港的「無間道」,就已經瞠目結舌,現在年紀已大,除卻已經不可免的有些犬儒的中年頹憊,我對中外的負面寫實片早已經心底反彈,直直以為電影界應該設下觀影人的年齡限制,或是做身份的指紋辨識,以避免惡念罪行讓有心人藉此模仿,破壞社會安和秩序,畢竟模仿電影情節暗殺或是劫機或是殺人的可怕新聞,早已經層出不窮,豈可不防?是以為記,盼能拋磚引玉。
990221早晨十點四十二分
圖片取自網路
後記:過年期間我一直都在陪伴爸媽和哥哥姪子聊天,偶或要照顧已經出院,但是仍然疲倦贏弱的母親,親自餵食,此外姪子好不容易回老家,老哥特地讓他們玩電玩,所以我上網時間很有限,最後我也沒有太多靈感,初三北返甚至感染風寒,頭痛劇烈,卻沒有診所開門,只好一直忍痛昏睡,直到前天藥局開門,我才買了止痛藥暫時止疼,所以我無法一一回訪文友。看到這麼多文友拜年留言,深為感動但也無可奈何,在此深表歉意,今晚或是明天工作有空檔,我會盡可能回訪,謝謝大家,祝福文友們虎年福氣滿門,虎勁沖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