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6-03 10:44:54| 人氣1,1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十大花錢陷阱part7交易效用偏誤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你有沒有這個經驗:為了省錢,去大賣場補貨,一盒四十五元的餅乾,三盒特價一百元,等於便宜超過四分之一,於是順手買下。小心,你正陷入了「交易效用偏誤」的消費陷阱!

    芝加哥大學教授奚愷元在《別當正常的傻瓜》書中,舉了一個經典例子:李太太夫妻倆打算買一套新的蠶絲被,大賣場裡有三種款式可供選擇:普通雙人被、豪華雙人被和超大號豪華被。他們原本打算買豪華雙人被,但是當天到了大賣場發現,蠶絲被正在減價促銷,原價分別是一千二、一千五和一千八百元的三種蠶絲被,通通降為一千元。

   李太太心想,既然價格一樣,為何不買原價最貴的超大號豪華被呢?這樣等於省了八百元,賺到最多。可是他們還沒為這「划算的」交易高興幾天,就發現超大號的豪華被很難打理,被子的邊緣總會垂到床角;更糟的是,每天早上醒來,這超大的被子都會拖到地上,為此他們還得經常換洗被套。才幾個月,他們已經後悔這個當初認為「最划算」的選擇了。

    不要以為只有歐巴桑和太太們才會貪小便宜,其實你我常常落入這個交易效用偏誤的消費陷阱。理性來說,當我們購買某樣東西,衡量的是該商品給我們帶來的效用和它的價格,也就是「性能價格比」。但我們在買束西的時候,卻會受到交易效用影響,所謂的交易效用,是指由於某次交易的發生,人們感覺到的價值變化,例如當消費者感覺到這款棉被的價值,高於這款棉被的實際報價時,就很容易被吸引去購買。

    這就可解釋為何大降價時,消費者會連尺寸都不管,就瘋狂搶購。

    神經方面的研究發現,划算的交易會敢動大腦的報酬系統,讓我們深受吸引。

     所以,在行銷領域中,商人不僅常用「打折」戰,連標示價格的方式都有學問。例如一件一百萬元的商品,與其說「打九五折」,不如說「優惠五萬元」,讓消費者產生便宜很多的感覺。相反的,如果是一件十元的商品,那麼「半價出售」絕對比「優惠五元」更能激發消費者的購買衝動。

    其實,我們的消費決策,大多都會被交易效用偏誤給誤導。 此外,交易效用偏誤常延伸出價格差額與售價的相對比例,稱作「比例偏誤」。例如我們很容易多付十萬元,把總價一百二十萬元的汽車升級為真皮座椅,因為相較車價,這個座椅,只是十分之一不到的價格。但是同樣十萬元的全新皮沙發,我們卻買不下手,雖然我們明明知道坐在客廳沙發上的時間,一定比在車上多。

    同理,我們很容易在花兩萬多元買一支iphone後,加價一千多元買皮套或一堆配件,因為這感覺只是多了五%的價格。但回歸現實,一千元就是一千元,這也可能是你一個月因應通膨所支付的成本。

    記得,商人絕對比你想得更聰明,好處的背後總有更大陷阱,等著你跳!

台長: daisy
人氣(1,1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