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30 17:05:59| 人氣3,7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個人中心治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上次介紹心理諮商學派時,曾提及諮商界中的第三勢力:人本心理學派,這一次先從其中我最欣賞的一個人:羅傑斯Carl Rogers以及他的理論談起。

    個人中心治療(Person-Centered Therapy)是由羅傑斯於二十世紀四、五年代在美國所創立的一個新的治療取向,強調人的正面成長和發展,並且非常著重治療師本身的態度,如一致(Congruence)、真誠(Genuineness)、無條件尊重(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和同理心等 (Empathy)等。

    這一學派認為治療應由案主洞察自己的問題,而非如傳統心理分析治療等由治療師主導治療過程。我在美國讀書時,曾經看過羅傑斯Carl Rogers諮商時的錄影帶,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他幾乎不曾作出任何回應,從頭到尾都是用點頭或一句「哼」來回應案主。

    不過我最欣賞Carl Rogers的其實是他所提出的理論。個人中心治療強調以下六個概念:

1. 真誠的治療關係:治療師與案主之間的關係應為誠懇的、自然的,使案主在無戒心的環境下治療

2. 積極回應 (positive feedback) :治療師的真誠,而非假裝關注案主個人的問題。

3. 無條件積極關注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對案主的陳述,不帶批判性的態度,亦不作反對或贊成,僅去接納和認同、關懷案主。治療師在諮商過程中,應給案主賓至如歸的感覺。

4. 同理心 (empathy):治療師傾聽案主自述後,站在案主的角度,設身處地的體會案主的內心世界。

5. 溝通:事主能夠接收到治療師的理解和接納。

6. 一致性:諮商師對案主能作到內外一致的接納關懷。

    以上六個理論中我想要概略說明一下其中的一個理論:無條件積極關注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這理論最重要的意義在「條件」兩個字上。羅傑斯以父母愛小孩作說明,他認為父母親對小孩的付出其實大多是一種有條件的付出,例如父母常會說:「你不乖,我就不愛你。」「考一百分有糖吃,不及格就沒零用錢等等。」羅傑斯認為,這種有條件的愛,讓小孩子因此學會用條件交換好處,不聰明的小孩也因此得不到應有的關注,父母則無意中常常偏愛那些功課好的孩子。

    條件,讓愛變成了一種價值選擇。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理論。

    個人中心治療的理論主要源於1940年代,其中不少概念來自存在主義的觀點,例如強調人的自由意志和責任,人生的意義等。到了1950年代,這學派開始被稱為「案主中心治療」,著重輔導時應以案主為中心,要注重案主本身的世界觀多於澄清事主的感受。到了1980年代時,「案主中心治療」開始被稱為個人中心治療,反映出該理論已不再局限於心理治療,並開始將功能擴展到教育、解決分爭,甚至是世界和平等領域或議題上。

    基本上,以下五點可綜合羅傑斯對人的本質的看法:

  1.人具有社會性、向善向上的傾向,人性是理性和切合實際的。人有力爭上游的潛能,不僅會設法維持自己的生命,同時也在追求自我實現,以及提升生活的經驗。

2.人與人之間即使潛能有差別,但每一個人都會盡力改善自己的生活。

3.人基本上是自發的,所以每個人均有機會發展和運用自己的各種能力,以引導其生活。

4.如果人處在一個不受批評與威脅的環境中,並且能客觀的省視自己的問題時,他即能對未來作出建設性的抉擇。

5.人基本上是建設性的、可信賴的、善良的。

 

  很溫暖又具有高度人性關懷的一個理論,是不?事實上,羅傑斯早年並非諮商師,而是一個牧師,這點也正好可以解釋為何他理論的核心概念產生原因。 

台長: daisy
人氣(3,7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