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正確思想的方法
如果我問你「人心是無法觀察的也無法測量的,所以它不存在」,你覺得我說的對不對?答案你應該一下子就想到:不對,是不?人誰無心?不是嗎?
那麼如果我再問你,這句話到底錯在哪?你答得出來嗎?這就有點難度了,是不?答案其實很簡單:這句話的背後隱藏了一個錯誤假設:只有能被觀察以及衡量的東西才算存在。
因為假設是錯誤的,所以引伸出的結論才會是錯的。
這就是這個問題教會我們的第一件事,要想學會怎樣正確思想,我們首先必須要學會看到自己說話背後的邏輯及哲學思想是否正確。
我曾經在之前一篇案例輔導報告中說明過一個概念,我提醒讀者,每個人都是帶著有色眼鏡與別人溝通,而這副眼鏡是由每個人經過多年家庭及環境影響所造成的價值觀打造而成。
這副眼鏡不但會影響我們所思所想,更為我們打造了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城堡,以致於讓我們無法以更開闊、沒有界線的方式看事情。正如同每個人常常會下意識地受自己所承受過的文化及次文化影響,以至於看不到也想不通自己知覺經驗以外的事。
此外,這副眼鏡更會無時無刻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讓每個人都不知不覺的以各種不同形式、錯誤的邏輯去解讀或處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
例如有強烈的性需求的人,常把他人的舉動當作一種挑逗;具有種族歧視的人,也常常會用自己先入為主的偏見來詮釋他人。同樣的,當嬰兒只能用手及口時,所有的東西對他而言就只能拿來用手玩或用口吃。有句俗語:情人眼裡出西施,就一語道盡了這種現象。所以許多心理實驗都證實了,信念、心態、期望對我們知覺的影響。人類學家Malinowski就發現:新幾內亞Trobriand島的土著,由於一向相信人的個性特徵都來自父系的遺傳,因此始終難以看出小孩與母親的相似之處。
所以要學會正確思想,我們首先要學會的是:看到自己行為背後的邏輯思想,並懂得判斷其正確及適用性,更還要擁有自省的勇氣勇於認錯。
我的兒子最近為了論文一再被退感到很煩心,為此,我請他把論文傳給我看,並與他有了一番長談。過程及內容簡單說明如下:
我兒子所做的報告,是有關一種特別藥物對某種疾病的影響。他所要做的,是針對藥效,做出適當的討論、解釋及分析出一個結果來。論文出來後,結論部分與老師想法產生了很大的歧異。老師認為兒子的結論太武斷,但我兒子卻堅持自己的結論是對的。
這個研究,總共只有31個病例,在做結論前,我兒子又已經將支持結論的假設預先訂好,並以結論:「藥物確實有影響」來支持這個假設。而老師看完後的反應卻是:依據她的臨床經驗來看,影響有限,不能確定。
所以誰的說法正確呢?
我是這樣告訴我兒子的:
第一、研究的精神,是為了用子樣本的結論據以推溯到母樣本。這個研究只有31個病例,這麼少的樣本數,確實不適合做太武斷的結論。更何況其老師的臨床經驗這麼豐富,治療過的相同病例恐怕比31個還多,會有疑問可以體會。
其二,我提醒我兒子,研究精神必須是開放的,他用從其它論文上找到的一些資料,作出假設,縱使這個假設被證實有效,也只能針對這31個病例,無法追溯到母樣本。
其三,我提醒我兒子,他是台大生,他所做的論文將來會被很多人據以參考,一個只能回推到子樣本,卻無法適用母樣本的結論,根本不具有任何學術價值。
所以我兒子犯了甚麼錯呢?他犯了研究時最常出現的一個問題:以有限的樣本,武斷的推出了結論。這是研究最大的致命傷,因為他已先將假設定好,最後再找證據支持假設,以致於無法做到客觀二字。
我們都是這樣的習以為常的生活著。在每個人的一生中,我們都是用著這樣思考模式,一個個假設、哲學思想去引導著我們的生活卻不自覺。
卓越的物理學家David Bohm曾經這樣說過:每種詮釋背後多多少少都有它的哲學存在,沒有基本理念,一個人根本無法做任何詮釋。例如當一個人說「人不過是種動物」或「人不只是動物而已」這二種說法時,就已經是在強調人的動物特徵。
但這樣的思想模式卻是危險的,正如同我前面所說的:要學會正確思想,我們首先要學會的是:看出自己行為背後的邏輯思想是否正確,更還要能據此找到自省的勇氣。
「自省」二字說來簡單,其實卻非常困難。為什麼?原因有二:其一、看不到自己哲學思想錯在哪裡;其二、自欺欺人、自認自己的想法有理,堅不認錯。第一種人是因為知覺經驗不足,第二種人是習慣以逃避、否認方式面對指責及所犯的錯誤。
在哥白尼那個時代裡,地球曾被視為平的,若非哥白尼堅持,並不悔的付出生命代價,這理論不會被流傳下來。試問,當時的人有幾個人有此遠見,更能具備如此偉大的道德勇氣!
我曾經跟我先生分享過一個概念,我跟他說:一個沒有看過大峽谷的人,是很難理解何謂壯觀二字。正如同夏蟲不可語冰一般,所以知覺經驗愈狹窄的人愈容易犯主觀的錯誤。這種人做不到正確思想,是因為知覺經驗不足,但只要願意打開心胸努力學習,仍然可以彌補不足,並找到智慧懂得如何正確思想。
至於習慣選擇用否認、逃避方式處理所犯錯誤的行為及想法的人卻有一個特質:習慣用自欺欺人的方式,片面性、封閉式的處理所接受到的訊息。舉漁夫捕魚的例子來說明:魚夫撒網捕魚時,常只能捕獲某一類的魚,因為太小的魚,會從魚網裡逃脫,太大的魚則不受魚網的控制。一個慣於用否認、逃避方式處理問題的人,就像是一個只懂得用自己魚網捕魚的漁夫,明明漏失了許多的魚,卻自認己捕獲了所有的魚。
這種人的否認及逃避模式就是魚網,卻自欺欺人的活在自己片面性、封閉式的世界裡,看不到漁網外其他的魚。
是以習慣選擇用否認、逃避方式,去處理錯誤的行為及想法的人,較難得到幫助。畢竟一個不願張開眼及手的人,是無法裝進任何東西的。
一顆開放的心,來自於一個接受的態度及承擔錯誤的勇氣。這就是智慧的發端,而心靈自由之路就藏在這裡面。
祝福每個人都能早日找到這條路。
文章定位: